罗斯福前期为什么不想参与二战?
1929年到1933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最终危机席卷全球,这对于美国来说经济损失无可估量。当时到处都是诸如“失业”“破产”、“倒闭”“暴跌”等字眼充斥于报端,可见此时美国人的绝望。罗斯福上台之后,这样的糟糕情况才得到了彻底的扭转。美国开始重振经济,恢复生产,一切似乎又向正轨归来。此时二战爆发了。
正在恢复期的美国,知道一旦自己参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经济停摆,意味着本国和平稳定的局面将要被打破。所以美国人最开始对于欧亚的战事一直充耳不闻以保持自身的物力,他们认为只要做到先辈们所倡导的孤立主义,自己就能从这场波及全球的大战之中独善其身。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如他们所料吗?1935年美国的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大战时期,美国不得向各参战国输出武器以及提供信贷。
如此看似选择中立的态度,实际上是对于德国和日本这些侵略国家向外扩张的一种纵容。美国没有反应,其实就是最大的反应。表面上其虽然说不参战,不出售军火,但是“现购自运”条款允许美国在有限的情况下向其他国家出售非军事物资。而这些国家可以通过自己的船只来搬运美国的物资。表面上说是非军事物资,这其中也许就是在打擦边球了。
向交战国家出售各类所谓非军事物资的美国,其自身的生产规模得到了极大的扩大,他们尝到了经济上的甜头,更加不想在明面上参战了!不过暗地里美国人一直在观望中,他们想看一看究竟加入哪一方对于自己最为有利(如果到必要时刻必须参战的话)。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地处北美大陆的美国远离战事频发的欧亚两大区。这使得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
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参议院仍在辩论是否参加这场战争。1941年6月,参议员哈里·杜鲁门选择在美国参议院的一次演讲中如此说:“如果我们看到德国赢得战争,我们应该帮助另一方。如果苏联要赢得这场战争,同理,我们应该帮助另一方。尽可能多地以这种方式达到世界的平衡。”另一派认为,如果苏方战败,德国将拥有丰富的资源,永远不会再被打败。
两派辩论激烈,难分胜负:就这样,孤立主义则继续。可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距离自己七远八远的日本,最终会选择在1941年的12月7日偷袭他们的珍珠港,当然在此次偷袭事件之前两国已经有了一系列不愉快的事件发生。美国对于日本当时的各项制裁让后者上了火。
最终,美国的参战无疑改变了当时二战的战场之格局,加速了以德日为首的法西斯国家的大溃败,该国也凭借在二战之中以及战后的一系列举动一跃成为如今的世界超级大国。可以说,聪明而狡猾的美国人在惨烈的二战中以较小的代价,超值的获得了巨大的国际之上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