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北伐呢?
三国志记载,孔明三出祈山,但三次都是不得己而为之,孔明一生谨慎,明知不可为而为,实为自保,他深知魏延出子午谷之计可行,但便是攻下城池,蜀中也无良将守护。所以他每次出兵,都是以进为退,实,保存实力,偏安一隅而己。
公元228年一234年,诸葛亮七年之间多次亲率大军北伐魏国,演义称之为"六出祁山",史书记载为五次北伐。诸葛亮历次北伐,除取得一次小利益外,基本上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北伐必要性的争论历史上就很激烈,有的评论者认为诸葛亮北伐是劳民伤财,让蜀国本不好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加速了蜀国的灭亡。实际情况怎么样?我认为可以分三方面讨论。二、诸葛亮北伐的目的。一方面诸葛亮通过北伐转移内部矛盾,另一方面促使蜀国不忘战,保持其军事性,再则以较小代价搅动魏国,不让它修养生息,因为同是修养生息,魏国成效远大于蜀国。
三、诸葛亮不北伐,后果如何?由于蜀国占据的益州地理上相对封闭,政治上边缘化,容易兹生安逸消极的心态,一旦形成大氛围,就会醉生梦死,有速亡的危险。这在历史上有很多鲜活的例子,比如战国时期的巴、蜀,汉末的刘璋。足以说明,偏面追求安定和修养生息,对蜀国而言是灭亡之道。
夷陵的大火绵延七百里,这场火烧毁了蜀汉的大半基业,烧灭了刘备兴复汉室的梦想。在白帝城的永安宫之中,刘备满怀悲愤与绝望躺在病榻之上,在他的身前跪着两个人,一个是骠骑将军李严,还有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刘备的心目中,这两个人将要扛起他未竟的事业!自此之后,后刘备时代的蜀汉便在诸葛亮的主导之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大业!
那么接下来,我们回到问题本身,为什么诸葛亮一定要北伐呢?小编认为这个问题必须要从蜀汉国家的层面和诸葛亮个人的层面来加以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