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不接受敌人投降的事件?
司马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说是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
意思就是说,有机会出战就果断出战,否则就应该坚守,如果不能守,就赶紧逃跑,如果觉得自己逃跑不了,就赶紧投降,如果这个时候不投降,就只有死路一条。
从某种意义上说,司马懿的这句话也被古代军人们常用在对待敌人的投降问题上。
换句话说,如果你发现自己处于守不住也逃不走的情况下,就果断选择投降,那通常情况下,对方都会选择接受,而且必须接受,否则可能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比如会让其他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选择拼到最后一兵一卒。
与此同时,如果你发现自己处于守不住也逃不走的情况,却仍然选择负隅顽抗,等到自己拼得山穷水尽之时,再选择投降,这个时候对方是否选择接受投降,就要看你是否有利用价值,如果没有,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中国古代所发生的不接受敌人投降的事件,大都是因为第二种缘故。简单点说,就是投降的时间太晚,而且其自身又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所以与其让其活下来,还不如趁此机会斩尽杀绝,反而更有好处。最经典的,就是司马懿的百日破辽东。
公元238年6月,司马懿率四万大军进军辽水。公孙渊急令大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步骑数万,依辽水围堑20余里,坚壁高垒,阻击魏军。结果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三战三捷,随后他率军包围了公孙渊的都城襄平。
其实在这个时候,公孙渊就已经陷入不能守且不能走的局面,所以公孙渊识时务,这个时候就应该果断投降,而如果他选择这个时候投降,司马懿绝没有理由拒绝。
但问题是,公孙渊偏偏不肯服输,非要继续坚守,结果一个月后,公孙渊弹尽粮绝,襄平城里面一片鬼哭狼嚎,破城也就在旦夕之间。
就在这个时候,公孙渊才想起来投降,但问题是,公孙渊的投降也一点诚意都没有。因为,如果公孙渊识时务,就应该果断自己捆着自己出城投降,那司马懿也断然不会拒绝。结果呢,公孙渊就派遣出大燕国两位最高级别的官员(相国王建、最高监察长柳甫)出城投降。
看到公孙渊的这种投降行为,司马懿直接就命侍卫将两人全部推出去一刀砍了脑袋,接着他又让人传话给公孙渊,总而言之,你如果还有别的话要说,可派个头脑清楚、年轻一点的人过来谈。
这个时候公孙渊又派侍中卫演过来,声称愿意把自己的儿子先送过来当人质,请求司马懿暂退,然后他再亲自率领文武大臣出城投降。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如果公孙渊选择自己出城投降,司马懿依然会接受他的投降,但公孙渊还是没有这样做。
所以,司马懿就执教告诉公孙渊派来的这位侍中卫演,总而言之,军事上的对决大致有五种结局: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则死!再总而言之,老子不稀罕你们的投降,你们现在就做好死亡的准备吧!
接着,司马懿发动了最后的破城战,与此同时,公孙渊也召集起部分尚称精干的士兵,将他私有的一点粮食赠与他们,饱餐一顿,然后开始向司马懿防守较为薄弱的南门发起突围。
八月二十三日晚,在襄平城被司马懿攻破的那一瞬间,公孙渊跟他的儿子公孙脩,在数百骑兵的保护下突围而出。这数百勇士一路拚死作战,损失惨重,终于勉强打开南门的通道,公孙渊得以落荒而逃。
但问题是,正所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司马懿根本就没有打算放过公孙渊,所以他当即便令魏军骑兵对他展开了猛烈的追击。
最终,当公孙渊逃到梁水附近时,奉命追击他的魏军赶了上来,并将其团团围住,随后,公孙渊父子被斩于马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接着,司马懿率领大军走进了襄平城,他拒绝了城里面任何人的投降。他先是下令将公孙渊一家老小、亲戚朋友全被杀得干干净净,接着又将辽东的三公九卿文武百官、以及被俘虏的将官士兵共计二千余人全部诛杀,最后他又将城中十五岁以上、八十岁以下的民兵,合计七千余人全部诛杀。
刹那间,鲜血满地,惨叫声响彻了整个辽东。血洗之后,司马懿还命人把尸体码在一起,再用土累积在群尸之上,堆成高丘,谓之“京观”,以见证司马懿的赫赫武功。
二战时期,日本军队曾经屠杀了一个国家一万余名士兵,236名平民,因此这个国家恨透了日本。战争中不仅不接受日军投降,并且还针对日军展开了疯狂的报复性行为,致使日本二十余万军队损失超过95%,事后统计,仅有一万余名日本军人幸存了下来。孔子有话说得非常好,“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因此对待伤害过自己的敌人,就应该血债血偿。这一方面,二战时期澳大利亚的做法就非常突出。1941年底,日本出其不意的偷袭了美国珍珠港军事基地。在这次偷袭之时,日本人也开始了南下战略,并且集中兵力攻打美国和英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因此英属马来亚和新加坡等地被攻陷,英军司令白思华被迫投降,13万英国军队成为了日军的战俘。这里需要说一下,当时英国军队中有1.8万名英属澳大利亚官兵。据后世统计1.8万名澳大利亚士兵中,在投降之前有大约8000人通过各种方式逃亡,而其余1万名士兵全部被虐待致死。另外日本人在攻陷印度尼西亚安汶岛后,也曾残忍屠杀了澳大利亚300名已经投降的士兵,被称为“拉哈大屠杀”。除了以上1万余名士兵之外,日本人也曾对澳大利亚的军事港口达尔文港进行了偷袭,事件还造成了澳大利亚236名平民死亡。为此澳大利亚政府深深地记住了日本人带给他们伤痛,并且从心底里恨透了日本人。▲如今的达尔文港
经历了诸多的伤痛后,澳大利亚在本国招募军队后联合美国在新几内亚岛和日本展开了大战。新几内亚岛又称伊里安岛,是太平洋上第一大岛屿,因此日本在这里布下了20万大军防守。当时盟军最高司令为麦克阿瑟,澳军最高司令为托马斯·布莱梅。两个人性格都极为刚硬,谁也不服谁,因此作为盟军司令的麦克阿瑟把澳军调到了新几内亚围攻日军,自己也开展蛙跳战术,断绝了日军的后勤补给。▲澳军二战中唯一的元帅布莱梅
布莱梅围攻新几内亚岛上的日军时,也没有选择强攻。反而选择用“占地方战术”逐步压缩日军阵地,不断地吞噬日军的生存空间。后来在布莱梅的命令下,澳军以炮弹直接推平日军的阵地,遇到日军时直接炮火轰炸,让日军死无葬身之地。日军面对澳军复仇的怒火,无奈之下躲进了地下防空洞中。但新几内亚岛上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洞内潮湿闷热,而且常年不见阳光,因此很多士兵皮肤溃烂,甚至染上了传染病。但比传染病更可怕的是粮食已经断绝,无数的日军开始啃食自己的战友的尸体。为此日本司令部曾经发出“禁止食用战友尸体”的奇葩公告。后来由于美军选择与澳军合围,日军终于可以投降了,但此时的日军仅仅剩下了1万余人。▲投降的日军第18军司令安达二十三二战结束后,澳大利亚也是最为痛恨日本的国家。甚至在东京审判时,澳大利亚是唯一一个坚持惩治日本最大战犯[天皇裕仁]的国家。但由于美国战后需要遏制苏联的原因,美国请求澳大利亚放弃了惩治裕仁的想法。不过作为交换条件,澳大利亚的法官威廉·韦伯爵士成为了远东国际法庭的首席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