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养?
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它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属于他律教化显现。礼貌是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教养一般是指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教养
【拼音】jiàoyǎnɡ
【基本解释】教养指一个人文化品德的修养。
【出处】《三字经》
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属于他律教化显现。它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
辞典上说:礼貌是指言语动作谦恭的表现;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教育培养。
《东观汉记·马融传》:"马融才高博洽,为通儒,教养诸生,常有数千。"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
《茶香室续钞·明初抑南人重北人》引明彭时《笔记》:"永乐宣德中,常选庶吉士,教养待用。"
梁斌《红旗谱》四十:"我把你介绍给江涛,他和你一样,也是在党的教养下长大的。"
文化品德的修养。
巴人《点滴集·论人情》:"我碰到过一些长期参加革命战争的老战士,很有文化教养的。"
茅盾《官舱里》:"老者有一张颇为红润的脸,疏眉朗目,声音洪亮,加之顺手摸摸八字须的好姿势都表示了他的身份和教养。"
"教养",中国古时《三字经》就提到了,它指的是人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待人接物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特别指出,人若没有教养,便是家长老师的失职。
"教养",在西方文化中写作"Manner",指的是礼貌、规矩、态度、风度、生活方式、习惯等等。英国王太后曾说:"Manner"实际上是英国皇室存在的一个象征。"教养"在我们当今的文化中,更多被归类到"礼仪""素质""道德"一类。
礼貌和教养不全是一回事,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懂礼貌和礼节的人不一定具备教养,而有教养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环境中的礼节和礼貌。比如一个有教养的农民会很好地遵守乡村礼节和礼貌。
礼貌和教养的关系问题:
礼貌是外在的、表面的,它是经过训练和刻意就可以装出来的。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它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也就是说一个人有礼貌,讨人喜欢,他可能内在是自私虚伪的。当说一个人有教养时,不仅说明他的外在行为,而且还说明这个人的内涵、道德品质是好的。
一开始说起教养,现在知道,若非出于真心而表现得面面俱到,那只是礼貌,但礼貌的行为坚持一段后可能会改变态度,成为发自内心的,礼貌也就随之转化为教养了。由此看来,礼貌似乎是教养的基础,它是获得教养的量变的修炼过程。
好的教养是天生发自内心的行为,它是善良地对待他人,它是一种天性,而不是后天的强制学习。
在个子矮的人面前不谈身高;在胖的人面前不谈身材;在皮肤黑的人面前不谈肤色;在父母离异的人面前不谈家庭;这就是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