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将在50亿年后毁灭地球,到那个时候,人类该怎么办呢?
宇宙万物都不是永恒的,我们人类赖以为生的太阳也不例外,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太阳的寿命大概还有50亿年,当太阳“寿终正寝”的时候,它的体积会剧烈地膨胀,变身为一颗“红巨星”,其表面将抵达地球的运行轨道附近,甚至还可能会超过这个范围,届时的地球也很可能因此而毁灭。
尽管太阳系的未来令人担心,但好消息是50亿年的时间非常漫长,人类应该还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实力。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一个简单的答案,那就是到那个时候,科技高度发达的人类早就已经逃离太阳系了。
但正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不到万不得已,人类绝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母星。可以想象的是,假如人类的实力足够强大的话,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去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而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想办法大大地延长太阳的寿命。
宇宙中的恒星数不胜数,它们的寿命也各不相同,其中短的可能只有数百万年,而长的却可以达到10000亿年以上。那么未来的人类可以将太阳的寿命延长到10000亿年吗?答案是肯定的。
宇宙中的恒星都遵从着一个规律,即质量越小,寿命越长,反之亦然。对此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颗恒星的质量越小,它内部核聚变的激烈程度就越低,同时其“燃料”的利用率也越高,从而可以使恒星“燃烧”很久很久。
由此可见,如果未来的人类把太阳的质量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将太阳的寿命延长到10000亿年,那具体要降低到什么程度呢?
上面是恒星质量与寿命的关系图,横坐标为恒星相对于太阳质量的倍数,纵坐标的时间单位为“10000亿年”,我们可以看到,一颗具备了0.2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其对应的寿命就超过了10000亿年。也就是说,把太阳的质量“挖”掉80%,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了。那“挖”出来的太阳物质又怎么办呢?
恒星其实就是大量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聚集在一起的产物,因此如果将“挖”出来的太阳物质平均分成4份,那么每一份的太阳物质都会重新聚集,然后自发地形成一颗更小的恒星,这样就又可以创造出4颗寿命长达10000亿年的“小太阳”,算上原来的那一颗,总共就有5颗了。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恒星的最小质量限制是太阳质量的7%至8%,因此未来的人类甚至可以将太阳分成13个“小太阳”,这样就可以让它们“燃烧”得比10000亿年还要久得多。那么应该如何来做到这样的事情呢?可能有以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直接用超大型的耐高温机械对太阳进行“挖掘”。
方法二:利用极高能量的激光或者粒子流,将太阳表面的物质“吹”出来。
方法三:利用强大的电磁场让太阳的自转不断加速,当太阳自转速度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其由于自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就会将太阳表面的物质“甩”出来。
虽然上述的方法在现在看来有点匪夷所思,但这并不代表未来的人类就做不到。按照“卡尔达舍夫文明等级”的标准,II型文明就应该拥有这种操纵恒星的实力,而从目前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来看,估计只需要几千年的时间,人类就可以进入II型文明。什么,你说几千年的时间不够?那1亿年总该够了吧?
所以我们应该乐观地相信,不出意外的话,未来的人类完全可以在太阳毁灭地球之前就进入II型文明,届时人类就可以对太阳进行适当的改造,从而让太阳的寿命大幅延长。
如此一来,人类就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在太阳系里安心发展,而不用在宇宙中四处奔波,可以想象的是,随着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假如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一不小心进入了III型文明,那么所谓的“太阳将在50亿年后毁灭地球”就根本不算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