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都是谁?
三大主力是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政治工作:
1930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第一个正式条例,分别为总则、政治指导员、政治委员、各级政治机关、党支部、党务委员会、青年团及红军政治机关与地方党的关系等10个具体条例。
条例的总则规定:在红军中建立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巩固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的领导,要使红军成为有力的工农革命的武装力量”。红军中的政治机关“是苏维埃政权的一部分”,是“党在红军政治路线及纪律的执行者”,是“红军中的政治指导员。政治工作的任务,是“实施无产阶级的阶级教育”,使红军的指战员明了红军所担负的阶级的政治责任和与敌人作战的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分别是: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红一方面军;以贺龙、萧克为首的红二方面军;以张国焘、徐向前为首的红四方面军。
红一、红二和红四三大主力军会师地点在会宁。9月30日,红四方面军折返北进。10月9日,在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10月4日,红二方面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从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开始北移。22日,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与扩展内容相关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意义
1、标志着历时两年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2、保持了大批中华民族的精华。
3、推动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
4、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从1934年 8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行程25000里,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