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学的时候,数学老师大多都是班主任?
在农村学校任教,我算是属于一种“青黄不接”的一线教师:和从教三十多年的老师相比,我还太年轻;和刚毕业出来的新教师相比,我已经够成熟了,毕竟我已经从教了18年之久。
在从教的18年中,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教数学的往往是学校的“重量级人物”: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学校会计和出纳这“五大头”很多都是教数学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3个,这3个原因也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个原因:教数学的老师逻辑思维能力更强悍。能够教数学的老师,一般是智商比较高,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一线老师。和大部分语文老师相比,数学老师遇事之时更为冷静。作为一线语文老师的我,经常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比如心情好的时候一天写好多篇文章都意犹未尽,但心情不好的时候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而数学老师则更为理性,很多时候不会感情用事,所以数学老师当校级领导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对于校长这样的校级领导来说,他们都比较喜欢教稍微轻松一些的科目。如果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的话,那么这些校级领导往往会选择当副科老师,比如当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等科目的老师,这些科目的教学压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这种款式的老师,每天的心情都会相当好。
但如果一所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有限的话,那么这些校领导在语文和数学这两个科目选一个科目的话,他们十有八九会选择当数学老师,因为数学这个科目不仅作业批改量更轻、工作量更少,而且小学的语文老师一般都是班主任。但是,校级领导的职务在评职称的时候相当于班主任的职务,所以在很多校领导看来,不教语文而教数学,其“性价比”是相当高的。
语文成绩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语文成绩的提高如同“挂点滴”一般,提分速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数学不一样,数学懂了就是懂了,题目会做了就是会做了,一旦学生在数学这个科目上“开窍”了,那么他们的成绩提高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我的搭档(数学老师)告诉我,他曾经教过的一届学生,在数学成绩的提高方面非常厉害——这一届的学生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平均分提高了接近20分。但语文科目想要拥有这样的进步,我觉得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