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皇帝死后,新皇继位如何处置三千后妈呢?
在古代,皇帝死了,是一件大事,除了要建设庞大的皇陵,要操办皇家丧事,还要处理后宫“三千”妃嫔,否则这么多人留在皇宫里,该耗用多少资源来供养。那么,这“三千”妃嫔从辈份来说,她们是新皇帝的“后妈”,他会如何处理她们呢?
第一种:在寺庙做尼姑
皇帝去世后,后宫的妃嫔没有了依靠,一般的做法就到寺庙做尼姑,一生与青灯相伴,直到老死寺庙,如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就当过尼姑。有人问,她们为什么不能出宫嫁人或嫁给王公大臣,重新开始新生活?因为妃嫔是皇帝的“私有物品”,又有哪位王公大臣敢接受呢?否则,他不是与皇帝平起平坐吗?所以,先帝的妃嫔太多数去做尼姑,一生不得嫁人。运气好的皇妃生的儿子,后来若做了皇帝,那么她就可以做皇太妃,继续留在官中,享受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
第二种:给先帝陪葬
妃嫔是皇帝的“物品”,一般人不能碰。皇帝去世了,他会遗命自己的妃嫔一起陪葬,他希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继续享受人世间无上荣光。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们普遍要求妃子陪葬。由于此项陪葬制度太不人道,之后的朝代都废除了,但到明朝朱元璋又恢复这项制度。
第三种:有的妃子新皇帝继承,有的去守皇陵
皇帝的妃嫔都是全国万里挑一的佳人,有的与皇帝年纪相若,有的比皇帝年轻许多,当皇帝死后,有的妃嫔还很年轻,那么,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新皇帝登基时,就会在旧皇帝的妃嫔里选挑自己的妃子,这样做也不足为奇。
另外,为了表达对先帝的感恩和孝道,新皇帝通常会安排其妃嫔们长时间守陵。一来是为先帝极尽哀思,二来有人守护皇陵,防止有人盗陵。但是守陵是很辛苦的,妃嫔们远离繁华,身处偏远,人烟罕见,除了平时要拜祭皇陵外,还要长住皇陵周边,不得随意走动,并且要从青丝年华一直守到白发苍苍,行动不便,才可以回归故乡,或者终老在守陵地,但故乡早人事已非,举目不识人,早已不是当年的家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