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拒不回唐,这是为什么?
从政治婚姻的角度来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的使命就已经完成,尤其是唐朝强盛国力的支持下,似乎文成公主不需要像以往中原王朝和亲公主那样委曲求全。但从长远利益来看,如果文成公主可以留在吐蕃,维持唐朝与吐蕃亲密关系,对稳定唐朝边境环境最好。
而且从个人情感上来说,文成公主与丈夫松赞干布夫妻情深,在丈夫死后稳定吐蕃政权,成为吐蕃神化的精神领袖,也是文成公主对丈夫深情的一种表现。所以她才会拒不回唐,为了唐朝,为了松赞干布,在吐蕃生活下去。
和亲公主历史上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与以往历代和亲公主有所不同,唐朝与吐蕃的和亲,不是因为打不过吐蕃,只能嫁给公主过去,以这种方式和谈解决边境的冲突。事实上唐朝确实与吐蕃打过不少仗,但唐太宗军事能力优秀,唐朝又国力强盛,因此吐蕃与唐朝的战争,基本上都是惨败的结局。
只不过唐太宗推行和平外交的政策,即便吐蕃败了,但唐太宗还是愿意与他们和平相处,于是才有了吐蕃来唐朝求亲一事。之后唐太宗就把宗室女文成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而且还不是白嫁给吐蕃,唐朝给文成公主陪嫁的物品,是从农耕到医学,再到文化几乎涵盖了整个唐朝的先进。对于吐蕃来说,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是一场政治婚姻,更是一场带来先进文明的机会。
和亲的目的按理说唐朝不管是经济,文化还是军事,都比周边小国要强盛许多,所以和亲几乎没有多大政治附加值,最多就是个礼貌的形式。毕竟要打仗唐朝不怕,要贸易,唐朝不需要,更别说百纳海川的唐朝文化,更甩吐蕃几条街。因此当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的使命就已经完成,她就可以光荣地回归唐朝。
不过现实点说,既然和亲,不管政治目有多少,但政治效果是要维护的。虽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对唐朝的增益不多,但因为有了文成公主的下嫁,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亲密很多,多到唐朝使臣出使印度受辱,吐蕃就直接借兵给使臣,让他出气,而且吐蕃经常派使臣来长安,让吐蕃以女婿身份问安唐太宗。可见在文成公主下嫁后,吐蕃与唐朝的关系亲密到无间的程度。
如果文成公主回唐,那么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可能就会无人维持,最后又回到曾经那种没事就会打几仗的地步。虽说唐朝不怕跟吐蕃打仗,但整日有这个这么不安分的邻居,唐朝也闹心呀。也就是说有个关系无比亲密的伙伴,总比有个整天让人闹心的敌人要强吧,所以文成公主留在吐蕃,对唐朝的边境安定,很有用。
夫妻情深要知道唐朝时期,女子地位很高,不存在什么为夫守节这样的思想,像文成公主这样对唐朝有功的皇族女子,她要回唐朝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历史上和亲公主回归中原王朝的先例也有,比如汉朝的解忧公主,最后就是回归汉朝安享晚年。
所以那时候才25岁的文成公主,完全可以回唐后再嫁良人,她的幸福与富贵也都不会少。也就是说松赞干布死后,只要文成公主想要归唐,没人拦得住。但别看文成公主是和亲公主,她与松赞干布的婚姻,也是政治婚姻,可他们夫妻的感情确实很真挚。
首先文成公主的和亲就与以往和亲公主不同,以前和亲公主是指定夫婿下嫁,不存在什么求亲,而且还是集体求亲,而文成公主时期,包括吐蕃在内,唐朝周边有六个国家使臣同时向唐太宗求亲,而最终经过六试婚使,吐蕃婚使才拔得头筹,成功为松赞干布求娶到文成公主。
所以从一开始文成公主的婚姻,其实就有些许浪漫爱情因素在里面。之后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松赞干布怕文成公主住不惯吐蕃的房子,特意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布达拉宫,并且因为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就废除了吐蕃这个习俗。可见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的爱,已经深入骨髓,愿意为了文成公主改变。
有这么一个深情的丈夫,文成公主也开始渐渐爱上吐蕃这个地方。尤其是在丈夫在即将死亡的前一刻,松赞干布还不忘给文成公主度化成绿度母,让她神化,成为吐蕃民众心中至高无上的神母。可以说松赞干布在死前为文成公主考虑周详,文成公主不可能不被松赞干布的深情感动。因此她对松赞干布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在丈夫死后,为丈夫稳定吐蕃政权,就成了文成公主唯一能为丈夫所作之事了。
也就是说在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可以选择离开吐蕃,拥有大唐皇族女子那自由且富贵荣耀的人生。可因为出自对唐朝的责任心,还有那对丈夫松赞干布的深情,最终文成公主选择留在吐蕃。
从长安出发,要经过甘肃,青海,还要翻过一座日月山,从平原到高原,从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跋山涉水,到边陲之地,全长3000多公里。文成公主一行人走了半年才到拉萨,这么漫长的路途,还要携带那么多的嫁妆和人员,这段旅途并不轻松。
文成公主走过这条路线一次了,明白要回去长安她需要再经历一次,而这路上千难万险,在古代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生病的话很容易就死在路上了。而且古代的治安也不如现代,一路上强盗土匪,都有可能会遇上,半年的路程有太多的不确定危险。
丈夫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非常疼爱,不仅亲自到青海迎接文成公主,以示尊重,而且为了文成公主,生性节俭的松赞干布还斥巨资在西藏建造了布达拉宫。
不仅如此,文成公主不喜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松赞干布就下令禁止吐蕃人的赭面习俗。因为文成公主经常向松赞干布讲述大唐的风土人情,松赞干布迁就妻子的习惯,穿丝绸衣服,而且对大唐越加向往,经常派吐蕃贵族子弟去大唐学习《诗》《书》。爱她就要爱她的文化。据《敦煌吐蕃历史文书》的记载:
"赞蒙文成公主由噶尔.东赞域松迎至吐蕃之地。"
"及至羊年(683年)…冬,祭祀赞蒙文成公主。"
有赞蒙尊称并且去世后享有祭祀这两项殊荣,松赞干布的妻妾中,只有文成公主能够同时拥有,这也可说明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的家族中享有很高的地位。
为了维持边境的安定和平,和亲是大唐经常用的外交手段,作为和亲公主,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是文成公主的使命。就算松赞干布去世了,她的政治任务并没有结束,而且她在西藏还享有那么高的声望,她完全可以继续履行这个政治任务,所以大唐中央政府是不可能答应让文成公主归国的。
文成公主通过教授西藏人民纺织、烹饪等生产技术,提升了藏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文化和技术方面对藏民们进行汉化,让中原文化融入当地文化,对两国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尽管当时是兼容并蓄的大唐,但是文成公主回到国内的话,她的娘家也不是很有背景的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宗室女儿,对她的家庭并没有更多的史料记载,说明她的家世并不是特别显赫,回到娘家她不一定能够得到家族的认可。与其回国接受他人异样的眼光,倒不如继续在这里享受崇高的地位,还能得到一个好名声。
五、文成公主个人是有高尚情操的。来到西藏以后,她积极为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而努力,藏民们也非常感念文成公主做的一切,为她造画像、建寺庙,直到今天,藏民们还对文成公主保有敬仰之情,文成公主庙的香火1300年来从未间断,来往拜谒的人络绎不绝。
从成为松赞干布的妻子开始,文成公主就致力于西藏的建设,在佛教方面,她为藏民们带来了金质释迦佛等身像,是藏族人民崇拜的圣物。一方面,文成公主积极弘扬佛教,满足藏民们的精神需求,一方面,她将从大唐带来的五谷种子及菜籽,教授藏民们种植,改善藏民的饮食,此外,文成公主还带来了大唐最新的生产技术和医学著作,毫无保留地教授给藏民,提升了藏民们的生活水平。
她是一个博爱的公主,心怀天下,她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丈夫去世后,她的使命并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