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鲛鱼和鲅鱼的区别是什么?
一、生活习性
马鲛鱼幼鱼以甲壳类、鱼类等为食,长大以后为食鱼性动物,主要以鳀鱼等为食。
鲅鱼性凶悍,每年6至10月中旬常游弋于岸边浅水处追食,其流线的形体、极高的游速、锋利的牙齿,似猎豹追杀猎物。
二、种群分布
马鲛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产于东海、黄海、渤海和南海。在产区,以大洲岛海域出产的马鲛鱼为佳。
鲅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主要渔场有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每年的4~6月份为春汛,7~10月份为秋汛,5~6月份为旺季。
三、形态特征
马鲛鱼身体延长,一般长为25至50厘米,体重300至1000克,最大可达一米左右,体重达到4.5千克以上。身体银灰色,具有暗色横纹,肋下有7-8个灰色斑点;吻尖突,口大斜裂,牙齿偏侧,似刀刃般锋利,上下颌各一行;鱼鳞细小或退化;背鳍2个,第2背鳍及臀鳍后部各具有7-9个小鳍。
鲅鱼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最大个体长可达1米、重4.5千克以上。尾柄细,每侧有3个隆起脊,以中央脊长而且最高。
体侧中央有黑色圆形斑点。背鳍2个,第一背鳍长,有19~20个鳍棘,第二背鳍较短,背鳍和臀鳍之后各有8~9个小鳍;胸鳍、腹鳍短小无硬棘;尾鳍大、深叉形。
没有区别,马鲛鱼别称鲅鱼。
马鲛鱼:
马鲛鱼,别称鲅鱼,鰆鱼,鱍鱼、竹鲛 、串乌。属鲈形目、鲅科、马鲛属、马鲛鱼种。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其体态光滑娇美,呈纺锤形,一般体长0.3~0.5米,最长可达1米,背部为蓝黑色,布满蓝色斑点,腹部为银灰色,习惯于紧贴水面浮游,尾鳍与背鳍通常露出来。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浅海大陆架区,有时会出现在岩岸陡坡或泻湖区,甚至河口水域。喜栖息于沿岸及沿岸水与外海水交汇处水域。性凶猛,游泳力强,喜集群。昼夜垂直移动现象明显。天气睛朗、潮流缓慢、晨昏或细雨、有雾时常起浮和跃出水面。水温低时常下沉到水域中下层。主要食物为堤鱼、虾类及其他小型鱼类。雄性1龄,雌性2龄,均可达性成熟。生殖期5~7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鲛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鲅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