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出现很多的小皇帝,这是什么原因?
对于世家们来说,只要自身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皇帝一直让他姓刘都行,王莽一度取代刘氏,但他没能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马上被推翻。太后听政的局面,宋朝政权照样平稳发展,且繁荣程度超过汉唐。这种奇特现象归根结底源于权力制衡,一个政权的稳定性与否,往往取决于权力平衡与失衡,东汉的神奇之处就是权力架构的设定较为成功。
经过60多年的时间,东汉初期三代皇帝励精图治,东汉王朝的各项典章制度已经非常健全,即使没有皇帝,文官集团也能很好的运转,很多事情只要依照惯例就可以解决问题。就一落衰落直到被晋室取代。细察历史,就可以发现东汉之所以国祚能比曹魏长久,着实有运气的成分,因为东汉的小皇帝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政变并侥幸成功,重掌至尊无上的权力。
邓氏上台,邓绥、邓骘有了窦氏的经验,稍微嚣张了些,最明显的便是弄出个“百日皇帝”。幼儿皇帝死后,邓绥不得已另立汉安帝,但是哪怕汉安帝到20多岁,邓绥也没有归还大权。这么说吧,绝大多数人从出生到死亡,只在这一个朝代之中。他们的概念里,天子就应该是老刘家的。因此就算东汉出了那么多小皇帝,依旧不影响老刘家的统治地位。
汉质帝刘缵七岁即位,八岁去世。汉桓帝刘志十四岁即位,去世时三十六岁。汉灵帝刘宏十一岁即位,去世之时三十二岁。汉献帝刘协八岁即位。自从西汉董仲舒修改儒家理论,为皇帝加上神权的光环(君权神授),皇帝受命于天,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而且皇帝多短寿。奇怪的是,在幼主当国的东汉,政权却可以维持长达190多年,而曹魏仅出现了一个小皇帝便大权旁落,这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