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武力如此强大,为什么会和刘备结拜?
这里我们就从《三国演义》的记述来看了。正史中记载太过简略,也没有刘备、关羽、张飞结义的相关叙述。
《演义》中,刘关张三人得以相见,是因为当时震动天下的黄巾动乱。此次动乱我们现在看来是农民为了反抗朝廷的苛捐杂税而奋起一击的起义行为,但是在当时确实是赤裸裸的造反,而这些黄巾军也被称为黄巾贼。在黄巾军进军到幽州地界,当时的行政长官刘焉鉴于现有兵力不足以抵抗,所以下令招兵。这才引出三人相见恨晚,最后在桃园结义的那一幕。
算起来,此时的关羽,一者是敬重刘备报国的赤诚之心,二者则是尊崇刘备皇室后裔的身份,三来的话,确实是刘备比自己年长,算起来叫一声大哥确实不过分。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有名的武将,但是大家都知道,他是读书的,而且最爱读的,便是《春秋》这一部书。《春秋》之中,对于君臣之道、上下尊卑都有着典型的案例叙述,关羽深受影响,既然认定了刘备为主君,自然便严格遵行君臣之礼了。
当然,这其中,刘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品性也有很大的作用。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典型的正面人物,他仁德爱民、宽厚仁义,每到一处,都留下很好的名声。黄巾围攻北海郡时,北海太守孔融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当时还在平原任平原相的刘备,说他是“仁德君子”,必能率兵来救。由此可见当时刘备名声之盛。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将天下群雄都点评了一遍,最后指出,天下真正的英雄,“唯使君与孤尔”。司马徽与刘备素不相识,但是也推崇他是世间英雄人物,徐庶更是直接闻名投靠,做了刘备早期的军师。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刘备的才能不可小觑,更重要的是,在乱世之中,追名逐利者不知多少,而能够保持一份仁德之心的,太少太少。
关羽的性格,是看不起那些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士大夫。认为他们终日空论,只会搬弄口舌,对于国家社稷毫无用处。诸葛亮刚加入阵营时也是备受关羽的歧视,到了后来博望坡用兵之后,对诸葛亮的态度才渐渐转变。他和刘备虽然名义上是君臣,但是大家出身差不多,这一点已然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再加上刘备对他的这两个兄弟始终信任有加,丝毫没有怀疑揣测之意。这一点,后面加入阵营的赵云,包括诸葛亮,是远远没有办法相比的。
刘备攻取西川,折了庞统后,让诸葛亮入川辅佐,而将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关羽。当时的荆州是刘备的根据地,命脉之所在。一旦攻取西川失败,荆州便是刘备最后一块立足之地了。这也足见刘备对关羽的信任。
当然,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关羽死后,刘备倾全国之军,几乎是孤注一掷的东伐孙吴为关羽报仇。兄弟之义不能保全,即便成了皇帝,坐了江山又有什么意义。君使臣以信,臣事君以忠。如此的君臣兄弟,才是我们想要的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