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马上要上一年级,家长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心理准备。首先家长要做好上学的心理准备,小学不同于幼儿园,这是正式入学的开始。家长关注的重心要转向学习能力的培养了,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过渡,做好幼衔小的链接。在入学的头半年,要做好每天的陪伴工作。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预设,要让孩子意识到上了小学不能再以玩为主了,要开始学习了!时间上的差异调整,幼儿园的孩子到八九点才需要到校,小学7:40左右就要到校了,这就要求家长在上小学之前给孩子的作息时间调整好;老师管理上的差异,幼儿园一般一个班30个左右的孩子三个老师,老师相对来说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而小学里同一个时间4,50个孩子只有一个老师,所以要调整好孩子的心理。
物质准备。首先就是学习用品要齐全:书包,文具盒,铅笔,橡皮,水彩笔,包书皮,作业本。这些用品尽量要简单朴素,不要太复杂,铅笔不要带橡皮的,每天至少准备五支削好的铅笔,不要带削笔刀到学校,以免有危险发生。后续需要什么教学用具,老师会通知的。其次就是一个结实的水杯,一般老师不推荐使用玻璃杯,也尽量不要给孩子装开水,怕烫伤。最后就是衣物准备,衣服要简单大方,装饰不要太多,后续也会发校服的。
学习方面:我的孩子在幼儿园那真是过了一个快乐童年,只会数简单的12345,别人忙着学写字她在忙着玩;别人忙上兴趣班,她在玩;别人忙着学拼音算术,她还是在忙着玩。只是凭着兴趣学了一门画画,其他什么也不会,直到大班快要结束了,别的家长忙着给孩子找学校,跟别人一比,别人家孩子能认几千个字,会背多少首古诗,数学能做基本的加减法,自家孩子只有两不会,那就是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慌了,赶紧在幼升小暑假给孩子报了汉语拼音班跟数学简单计算班。事实上给孩子报汉语拼音班是报对了,在我们那个年代汉语拼音好像学了好几个学期,而现在孩子好像只上了半个学期,时间很短。数学和英语还好,自我感觉在幼儿园里学的能够衔接得上。
姓名牌。由于孩子刚入学,老师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所以我们这里的老师通常要求孩子准备一个姓名名牌方便老师熟悉学生,看各个学校具体情况和要求吧!
作为幼升小的家长,你是否也曾听过这些言论,并为此陷入深深的焦虑,准备给孩子报一个“十全大补”课外班?可是这么多的重要知识,都通过报班来学习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鼓励家长通过在生活中对孩子日积月累的教育,来培养孩子一年级所需要习得的技能!今天,就来分享一些语、数、英三科的育儿建议,让孩子不报班也能轻松学习知识!
(一)语文是民族瑰宝,感受文字和语言的魅力是暑期第一课!
练字:家长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份字帖,鼓励孩子每天坚持练习20分钟。因为小学每天都有固定的学习任务,不能随意偷懒,所以孩子可以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避免上小学后对写作业有情绪。再者,练字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家长也能少点头疼。
表达:学会组织语言来表达心中所想是学习作文的第一课,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孩子看“图”说话。妈妈做了丰盛的晚餐,菜名是什么?色泽如何?味道如何?爸爸买了一束鲜花,一共有几枝?是红玫瑰还是粉百合?是阶梯式排布的,还是围绕中心散开的?如果孩子刚开始表达有困难,家长可以帮孩子举个例子,让孩子从模仿开始学习。
认字和拼音:晚上睡前,与孩子一起阅读带拼音的故事书,不仅对认识汉字和学习拼音有帮助,还有从中学习如何描述事件,更重要的是有益于亲子关系的培养,一举四得!
(二)英语是孩子通向世界的桥梁,越早开始搭建,孩子未来能走得更远!
高效利用娱乐时间:从看纯英文动画片和纯英文电影开始,养一养孩子的“耳朵”,很多孩子听不清听不懂别人说的英语,不是因为不认识单词,是因为没有记住单词的正确读音,所以音与词对不上号。而多听多看,就能建立起词与音的联系。再者,动画片也能引起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只为能够理解更多情节。
推荐的电影:《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狮子王》、《海洋奇缘》、《寻梦环游记》等。
鼓励孩子模仿经典台词:不仅可以模仿,还可以跟着重复角色说的话,这是培养语感的绝佳机会。孩子甚至不需要理解具体意思,但跟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自觉就会掌握语法的运用!
(三)数学是基础学科,小学数学的掌握对未来自然科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利用环境中的数学,强化孩子数学思维:家长可以适时抛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难题,邀请孩子一起帮忙解决。比如:今天要家庭聚餐,带着孩子数一数要来几个家庭?分别有多少人?总共有多少人吃饭?他们大概什么时候会到?不仅帮助孩子强化数数的技能,并能接触一些简单却常见的加减运算,培养数感。
用具象场景,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今天去超市购物,请孩子算一下其中几样物品的价格并付款,或是让孩子帮你数一数买了多少个土豆,多少瓶牛奶?同样的,重复地帮助孩子进行加减训练,并且能让孩子对金钱有认识,将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金钱联系起来,具象化的知识更有利于孩子记忆和理解。
用“数学的语言”,引导孩子进行数学思考:家长可以通过提高数学语言在生活中使用的频次,强化数学语言在孩子脑海中的记忆,使其在下一次遇见相似场景时,能够快速回想并模仿你的语言,进行表达或者回答。
比如,只带了十块钱去便利店,买糖用了三块钱,那么我们剩余几块钱呢?再比如,买淮山时,要长一点的还是短一点的?大盒饼干比小盒饼干多了五包,大的15元,小的10元,我们要买便宜一点的还是贵一点的?要买写字用的笔,要粗一点的还是细一点的?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数学,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进行数学学习。
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乐趣:游戏是童年特有的活动方式,它与幼儿的成长规律相契合,同时,也是幼儿内在生命的价值诉求,“寓教于乐”也一直是幼儿教育的主旋律。所以,根据幼儿该年龄段的学习特点,我们应该结合他们的兴趣,来开展数学幼小衔接的概念。
比如,让孩子角色扮演超市收银员,帮助你结算金额。除了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接着数等计数方法。土豆买了三袋,一袋有五个,那一共有多少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