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传统音乐
日本的古代音乐 5~9世纪 日本人早已固有自己的音乐文化。虽然早期的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的音乐未传下来,但根据考古资料和8世纪编纂的《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文献记载,日本人在古代已有自己的歌谣、舞蹈和乐器。古代和琴张 5弦比 6弦的和琴小,古笛有竹管笛和球形的石笛、陶笛。都豆美鼓的鼓腹为圆筒形。铃有金属制、陶制和木制。铃在当时既作为乐器,也作为装饰品使用。铎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铜铎的形状与中国的钟、铎不同。乐器的基本种类在古代日本已经齐全。进入农耕社会之后,最早有男女相聚歌舞的歌垣(又称嬥歌)以及巫女的音乐舞蹈。
日本与国外的音乐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与亚欧大陆文化的交流主要通过朝鲜和中国进行。公元前已输入青铜器,并出现铜铎。5世纪后半叶~7世纪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新罗乐、百济乐、高句丽乐,在日本称为“三韩乐”。7世纪初,为振兴佛教,圣德太子鼓励引进大陆音乐,让百济的味摩之定居大和的樱井,向日本少年 (真野首弟子、新汉斋文等人)传授伎乐。伎乐又称吴乐,所用的伴奏乐器有横笛、腰鼓(又名吴鼓)和铜钹。在7~8世纪,中国隋唐时代的音乐传入日本。 701年,据《大宝律令》,在治部省管下设置雅乐寮,掌管称为和乐的日本传统乐舞以及外来的音乐舞蹈。752年在东大寺举行的大佛开光典礼上,由雅乐寮和各寺院的数百名乐人、舞人表演日本传统的乐舞以及三韩乐、唐乐、散乐、林邑乐、度罗乐等。这说明日本已开始出现了职业音乐家。
注:前 4种为日本音乐的基本调式。谱例中符头白的音符 为调式中的核心音。节奏方面分为固定节拍的节奏(基本上是二拍子)和散板节奏。演唱、演奏方法上有其独特性,并且重视音色的细微变化。
近现代音乐
1868年,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音乐进入近现代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是:日本急速汲取欧美音乐文化,从而形成延续至今的“邦乐”(传统音乐)与“ 洋乐”并存的局面。这时期的传统音乐变化很大。1871年废止盲人职业组织“当道”和查禁普化宗,使筝曲、尺八乐得以普及。源于盲僧琵琶的萨摩琵琶和筑前琵琶,先后从九州地区进入东京并流布全国。受到新政权支持的宫廷雅乐,逐渐恢复元气,并扩大其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由宫城道雄等人发起的采用日本传统乐器,借鉴西欧古典音乐作曲技法来创作新曲的“新日本音乐运动”,使传统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他创作的筝与尺八二重奏曲《春之海》(1929)获得了巨大成功。宫城道雄创制的十七弦筝,是当时传统乐器改革的一大收获。50年代中期以来,作曲家们致力于采用传统乐器创作现代邦乐。其中三木稔对发展日本的器乐体裁,使日本传统音乐具有现代气息和生命力作出了贡献。影响较大的邦乐演奏团体,有三木稔和长泽胜俊主持的日本音乐集团,由尺八演奏家北原篁山等人组成的邦乐四人会等。他们的音乐实践给邦乐界带来了新风,并为填平邦乐与洋乐之间的鸿沟创造了条件。
明治时期最早传入日本的欧美音乐是军乐。1872年,日本政府开始引进欧美音乐教育制度,规定在中小学设立音乐课程;1879年10月成立文部省音乐调研所(后称东京音乐学校,现名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由东京师范学校校长伊泽修二兼管。从此音乐师资的培养和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选工作走上轨道,专业音乐教育也初具规模。以著名作曲家泷廉太郎创作的学堂歌曲《花》(1900)、《荒城之月》(1901)为标志,20世纪初日本音乐创作已结出第一批成果。 1912年以前的日本音乐创作几乎都是歌曲。到大正时期(1912~1926),山田耕筰最早创作大型乐队编制的管弦乐曲《曼荼罗之花》(1913)等。从20年代起,独唱歌曲、合唱曲、器乐独奏曲、交响音乐等外来音乐体裁的创作,逐渐在日本音乐文化中占主导地位,日本广播协会(简称NHK)交响乐团的前身新交响乐团,从1927年2月开始公演。同年创办的国民音乐协会举办合唱比赛,推动了全国的业余音乐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共有270个团体加入该协会,全国的管乐团共有3800个。当时已知名的作曲家有在专业音乐教育方面桃李满天下的诸井三郎和池内友次郎,自学成才而重视民族特征的箕作秋吉、清濑保二、松平赖则、早坂文雄、伊福部昭以及菅原明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在军国主义统治下,正常的音乐活动受到摧残。从1938年起外国音乐家在日本的演出活动中断,1940年各种音乐团体被勒令解散。到大战后期,演奏团体、音乐学校、乐器工厂、唱片公司等音乐机构几乎停止了一切活动。
从50 年代起,战后的日本音乐文化在创作、演奏、鉴赏、音乐教育、音乐研究及其他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战后涌现出一批引人注目的新人。团伊玖磨的民族歌剧《夕鹤》,芥川也寸志的《弦乐三章》,黛敏郎的《涅盘交响曲》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杰作。积极吸取欧美现代作曲技法的作曲家除黛敏郎外,还有日本最早采用十二音体系的入野义朗、柴田南雄、诸井诚、汤线让二、一柳慧、高桥悠治等。运用日本民歌素材,作有《合唱作品第一首》等名作而被称为“日本的巴托克”的间宫芳生;在国际乐坛上,以《十一月的阶梯》等乐曲令人耳目一新的武满彻以及松村祯三、三木稔、石井真木等,都在探索作品的民族气质、创建非西欧式的音乐等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池内友次郎门下的矢代秋雄、三善晃、野田晖行、池边晋一郎,长谷川良夫门下的南弘明、三枝成章等,都是60年代后崭露头角的个性鲜明的作曲家。总之,国际乐坛上各种创作倾向,都被日本乐坛吸收,在日本作曲界都有着明显的反映。
1946年以后,日本音乐界先后成立了日本现代音乐协会、日本音乐家俱乐部、日本演奏联盟、音乐撰稿人协议会,日本作曲家协议会等行业组织,以维护音乐家的权益和保障各项音乐活动的开展。东京已拥有10多个专业交响乐团,海外各种音乐表演团体川流不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鉴赏机会。东京音乐和艺术大学音乐学部和桐朋学园大学音乐学部等全国60个设有音乐系的大专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音乐人才,对提高日本演奏家的国际水平,普及社会音乐教育起了积极作用。
J-POP(日本当代流行音乐)
J-Pop是Japanese Pop的缩写,是指受到西方影响的日本流行音乐。J-Wave(一个FM广播电台)创造了J-Pop这一个名字,并曾经用它来代表“新音乐”。而后在日本被广泛地用来代表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了流行音乐、摇滚、舞曲、嘻哈和灵魂音乐。
一般的日本商店将音乐分成四种:J-Pop、演歌(一种传统的民谣)、古典乐及英语/国际。有些的音乐则融合了演歌和J-Pop,代表歌手为安全地帯和中岛みゆき。
历史
J-pop(或Jpop)起源于昭和年间(也就是裕仁天皇时期),那时爵士乐开始流行起来。爵士乐为早期只演奏古典乐及军乐的酒吧和俱乐部引进了更多的乐器,更为日本乐坛新增了“愉快”(Fun)的元素,而“音楽吃茶”(音乐咖啡厅)则成为现场演奏爵士乐的热门地点。
爵士乐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来自日军的压力而暂时停止了活动。大战结束后的美国en:占领日本时期,美军和远东网络引进了相当数量的新乐风给日本。日本音乐家为美军演奏Boogie-Woogie、曼波、布鲁斯和乡村音乐等音乐。而一些歌曲,像是笠置静子的“Tokyo Boogie-Woogie(1948)、江利智恵美的“Tennessee Waltz”(1951)、美空ひばり的“Omatsuri Mambo”以及雪村泉的“Omoide no Waltz”则开始流行起来。一些国外的音乐家及乐团(包括了JATP及路易斯·阿姆斯壮)到日本访问演奏。而1952年更被定成“爵士音乐发展年(Year of the Jazz Boom)”,然而这个时期的作品风格需要有高超的演奏水平配合而使得演奏日益困难,使得许多业余音乐家转向乡村音乐并在远东学习及演奏,最后造成乡村音乐类型的音乐大幅增加。
从1956年起吹起一股摇滚热潮,据信是起于一个名为Kosaka Kazuya and the Wagon Masters的乡村音乐团体重新演唱了猫王(Elvis Presley)的“伤心旅舍(Heartbreak Hotel)”。整个摇滚运动在 1959年达到最高峰,其中一些日本摇滚乐团曾经在电影中演唱。然而,日本摇滚乐也随著美国摇滚乐的败亡而相继衰退,因为太多乐团都依照美国的脚步风格来走而大受影响。而有部份的演奏家开始将传统日本流行音乐和摇滚乐融合起来。以此为目标的音乐家中,阪本九以他的歌曲“上を向いて歩こう”(较广为人知的曲名为スキヤキ)取得了成功。这首歌是第一支在美国(在钱柜杂志(Cashbox Magazine)上四周、在看板杂志(Billboard Magazine)三周)、日本、美洲地区取得排行榜第一的日文歌曲,并且获得了颁给销售达一百万张的“黄金记录”。
对流行文化的冲击
J-pop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份了,在许多地方都被广泛的使用,如:日本动画、商店、广告、电影、广播节目、电视节目及电玩……等,更有部份的电视台在新闻结束时播放J-pop的歌曲。
日本的古代音乐 5~9世纪 日本人早已固有自己的音乐文化。虽然早期的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的音乐未传下来,但根据考古资料和8世纪编纂的《古事记》、《日本书纪》、《万叶集》等文献记载,日本人在古代已有自己的歌谣、舞蹈和乐器。古代和琴张 5弦比 6弦的和琴小,古笛有竹管笛和球形的石笛、陶笛。都豆美鼓的鼓腹为圆筒形。铃有金属制、陶制和木制。铃在当时既作为乐器,也作为装饰品使用。铎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铜铎的形状与中国的钟、铎不同。乐器的基本种类在古代日本已经齐全。进入农耕社会之后,最早有男女相聚歌舞的歌垣(又称嬥歌)以及巫女的音乐舞蹈。
日本与国外的音乐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与亚欧大陆文化的交流主要通过朝鲜和中国进行。公元前已输入青铜器,并出现铜铎。5世纪后半叶~7世纪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新罗乐、百济乐、高句丽乐,在日本称为“三韩乐”。7世纪初,为振兴佛教,圣德太子鼓励引进大陆音乐,让百济的味摩之定居大和的樱井,向日本少年 (真野首弟子、新汉斋文等人)传授伎乐。伎乐又称吴乐,所用的伴奏乐器有横笛、腰鼓(又名吴鼓)和铜钹。在7~8世纪,中国隋唐时代的音乐传入日本。 701年,据《大宝律令》,在治部省管下设置雅乐寮,掌管称为和乐的日本传统乐舞以及外来的音乐舞蹈。752年在东大寺举行的大佛开光典礼上,由雅乐寮和各寺院的数百名乐人、舞人表演日本传统的乐舞以及三韩乐、唐乐、散乐、林邑乐、度罗乐等。这说明日本已开始出现了职业音乐家。
注:前 4种为日本音乐的基本调式。谱例中符头白的音符 为调式中的核心音。节奏方面分为固定节拍的节奏(基本上是二拍子)和散板节奏。演唱、演奏方法上有其独特性,并且重视音色的细微变化。
近现代音乐
1868年,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音乐进入近现代发展阶段。其基本特征是:日本急速汲取欧美音乐文化,从而形成延续至今的“邦乐”(传统音乐)与“ 洋乐”并存的局面。这时期的传统音乐变化很大。1871年废止盲人职业组织“当道”和查禁普化宗,使筝曲、尺八乐得以普及。源于盲僧琵琶的萨摩琵琶和筑前琵琶,先后从九州地区进入东京并流布全国。受到新政权支持的宫廷雅乐,逐渐恢复元气,并扩大其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由宫城道雄等人发起的采用日本传统乐器,借鉴西欧古典音乐作曲技法来创作新曲的“新日本音乐运动”,使传统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他创作的筝与尺八二重奏曲《春之海》(1929)获得了巨大成功。宫城道雄创制的十七弦筝,是当时传统乐器改革的一大收获。50年代中期以来,作曲家们致力于采用传统乐器创作现代邦乐。其中三木稔对发展日本的器乐体裁,使日本传统音乐具有现代气息和生命力作出了贡献。影响较大的邦乐演奏团体,有三木稔和长泽胜俊主持的日本音乐集团,由尺八演奏家北原篁山等人组成的邦乐四人会等。他们的音乐实践给邦乐界带来了新风,并为填平邦乐与洋乐之间的鸿沟创造了条件。
明治时期最早传入日本的欧美音乐是军乐。1872年,日本政府开始引进欧美音乐教育制度,规定在中小学设立音乐课程;1879年10月成立文部省音乐调研所(后称东京音乐学校,现名东京艺术大学音乐学部),由东京师范学校校长伊泽修二兼管。从此音乐师资的培养和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选工作走上轨道,专业音乐教育也初具规模。以著名作曲家泷廉太郎创作的学堂歌曲《花》(1900)、《荒城之月》(1901)为标志,20世纪初日本音乐创作已结出第一批成果。 1912年以前的日本音乐创作几乎都是歌曲。到大正时期(1912~1926),山田耕筰最早创作大型乐队编制的管弦乐曲《曼荼罗之花》(1913)等。从20年代起,独唱歌曲、合唱曲、器乐独奏曲、交响音乐等外来音乐体裁的创作,逐渐在日本音乐文化中占主导地位,日本广播协会(简称NHK)交响乐团的前身新交响乐团,从1927年2月开始公演。同年创办的国民音乐协会举办合唱比赛,推动了全国的业余音乐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共有270个团体加入该协会,全国的管乐团共有3800个。当时已知名的作曲家有在专业音乐教育方面桃李满天下的诸井三郎和池内友次郎,自学成才而重视民族特征的箕作秋吉、清濑保二、松平赖则、早坂文雄、伊福部昭以及菅原明朗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在军国主义统治下,正常的音乐活动受到摧残。从1938年起外国音乐家在日本的演出活动中断,1940年各种音乐团体被勒令解散。到大战后期,演奏团体、音乐学校、乐器工厂、唱片公司等音乐机构几乎停止了一切活动。
从50 年代起,战后的日本音乐文化在创作、演奏、鉴赏、音乐教育、音乐研究及其他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战后涌现出一批引人注目的新人。团伊玖磨的民族歌剧《夕鹤》,芥川也寸志的《弦乐三章》,黛敏郎的《涅盘交响曲》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杰作。积极吸取欧美现代作曲技法的作曲家除黛敏郎外,还有日本最早采用十二音体系的入野义朗、柴田南雄、诸井诚、汤线让二、一柳慧、高桥悠治等。运用日本民歌素材,作有《合唱作品第一首》等名作而被称为“日本的巴托克”的间宫芳生;在国际乐坛上,以《十一月的阶梯》等乐曲令人耳目一新的武满彻以及松村祯三、三木稔、石井真木等,都在探索作品的民族气质、创建非西欧式的音乐等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池内友次郎门下的矢代秋雄、三善晃、野田晖行、池边晋一郎,长谷川良夫门下的南弘明、三枝成章等,都是60年代后崭露头角的个性鲜明的作曲家。总之,国际乐坛上各种创作倾向,都被日本乐坛吸收,在日本作曲界都有着明显的反映。
1946年以后,日本音乐界先后成立了日本现代音乐协会、日本音乐家俱乐部、日本演奏联盟、音乐撰稿人协议会,日本作曲家协议会等行业组织,以维护音乐家的权益和保障各项音乐活动的开展。东京已拥有10多个专业交响乐团,海外各种音乐表演团体川流不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鉴赏机会。东京音乐和艺术大学音乐学部和桐朋学园大学音乐学部等全国60个设有音乐系的大专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音乐人才,对提高日本演奏家的国际水平,普及社会音乐教育起了积极作用。
J-POP(日本当代流行音乐)
J-Pop是Japanese Pop的缩写,是指受到西方影响的日本流行音乐。J-Wave(一个FM广播电台)创造了J-Pop这一个名字,并曾经用它来代表“新音乐”。而后在日本被广泛地用来代表不同类型的音乐,包括了流行音乐、摇滚、舞曲、嘻哈和灵魂音乐。
一般的日本商店将音乐分成四种:J-Pop、演歌(一种传统的民谣)、古典乐及英语/国际。有些的音乐则融合了演歌和J-Pop,代表歌手为安全地帯和中岛みゆき。
历史
J-pop(或Jpop)起源于昭和年间(也就是裕仁天皇时期),那时爵士乐开始流行起来。爵士乐为早期只演奏古典乐及军乐的酒吧和俱乐部引进了更多的乐器,更为日本乐坛新增了“愉快”(Fun)的元素,而“音楽吃茶”(音乐咖啡厅)则成为现场演奏爵士乐的热门地点。
爵士乐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来自日军的压力而暂时停止了活动。大战结束后的美国en:占领日本时期,美军和远东网络引进了相当数量的新乐风给日本。日本音乐家为美军演奏Boogie-Woogie、曼波、布鲁斯和乡村音乐等音乐。而一些歌曲,像是笠置静子的“Tokyo Boogie-Woogie(1948)、江利智恵美的“Tennessee Waltz”(1951)、美空ひばり的“Omatsuri Mambo”以及雪村泉的“Omoide no Waltz”则开始流行起来。一些国外的音乐家及乐团(包括了JATP及路易斯·阿姆斯壮)到日本访问演奏。而1952年更被定成“爵士音乐发展年(Year of the Jazz Boom)”,然而这个时期的作品风格需要有高超的演奏水平配合而使得演奏日益困难,使得许多业余音乐家转向乡村音乐并在远东学习及演奏,最后造成乡村音乐类型的音乐大幅增加。
从1956年起吹起一股摇滚热潮,据信是起于一个名为Kosaka Kazuya and the Wagon Masters的乡村音乐团体重新演唱了猫王(Elvis Presley)的“伤心旅舍(Heartbreak Hotel)”。整个摇滚运动在 1959年达到最高峰,其中一些日本摇滚乐团曾经在电影中演唱。然而,日本摇滚乐也随著美国摇滚乐的败亡而相继衰退,因为太多乐团都依照美国的脚步风格来走而大受影响。而有部份的演奏家开始将传统日本流行音乐和摇滚乐融合起来。以此为目标的音乐家中,阪本九以他的歌曲“上を向いて歩こう”(较广为人知的曲名为スキヤキ)取得了成功。这首歌是第一支在美国(在钱柜杂志(Cashbox Magazine)上四周、在看板杂志(Billboard Magazine)三周)、日本、美洲地区取得排行榜第一的日文歌曲,并且获得了颁给销售达一百万张的“黄金记录”。
对流行文化的冲击
J-pop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份了,在许多地方都被广泛的使用,如:日本动画、商店、广告、电影、广播节目、电视节目及电玩……等,更有部份的电视台在新闻结束时播放J-pop的歌曲。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417948.htm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