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小无猜》与《怦然心动》这两部影片,哪一部更有深度且动人?
《怦然心动》是典型的美式电影,积极、阳光、三观正。故事里的人们想着正确的事说着正确的话,事情总有个前因后果,有一些可爱的人和不那么可爱的人,最后有一个让人安心的结局,每个人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并升华出一些积极向上的观点——真善美是永恒主题。
《两小无猜》则没有那么政治正确,这也是美国人拍不出的题材。这部电影在某个层面是不现实的,例如男女主炽烈狂热的爱情、为了游戏打赌不顾别人感受、最后抛弃各自家庭悲壮赴死……他们做出的任何事放在现实中都是不正常的。
同时,这部电影又让人感觉是极为真实的。真实到人们一旦想到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真的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里,这样毫无责任感、扭曲、自私、三观不正的人可能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我们就会忍不住愤怒。这也是为什么《两小无猜》会被很多人厌恶或者不理解。
但这就代表《两小无猜》是一部很差的作品吗?不,恰恰相反。通过这种极端,电影表达了一种更加深刻的东西。在我看来《两小无猜》不止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两个不被社会认同、理解的异类彼此发现、理解、珍视,并一起向普世规则反抗的过程。那些深爱这部电影、为它落泪、辗转反侧的人们并不只是为男女主轰轰烈烈的爱情所感动,而是在这部电影里看到自己在成长中被剥夺的个性,自己为了现实所做出的妥协,自己曾不被普世价值观理解而一直被压抑的“差异”,同时也感动、欣慰于男女主能遇上另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来分享彼此的痛苦。
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价值观让我想到老子的一句话:美之为美,斯恶已。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美丑善恶都是相对存在。所以当你用一个审美标准去评价一个人美或不美,那这个标准本身就是不美的;当你用一个道德准则去评价一个人是好是坏,这个标准本身就是坏的。就好像,喜欢这部电影的人,通常是把自己代入了男女主的视角;而厌恶这部电影的人则把自己代入了大众(男主父亲、教师、被绿的妻子丈夫)的视角。
影片最后两个人一起壮烈赴死。大概对于他们来说,“正常”的世界太过吵闹,没有可以安静相爱的地方。所以他们为自己打造了一座坟墓,幽深狭窄只容得下他们两人紧紧相拥,从此再也不被打扰。
最后,这是一道比较题,那么对于“三观正”的人来说,《怦然心动》自然更美好,完成度更高。但我更喜欢《两小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