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童年作文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作文 篇1
《给童年留白》这本书的作者是北京“中华女子学院附属实验幼儿园”的胡华园长,这是一本由一线的园长、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的关于幼儿园管理理念、教育思想的书籍。
读完《给童年留白》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有一所这样的幼儿园”,最大的收获是胡华园长践行的自然教育的理念。自然教育个人认为有两层意思。
一是遵循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
二是创设自然的教育环境。
一、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道法自然也就是顺其自然的意思。事物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幼儿教育也不例外。适宜的教育就是让幼儿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既不拔苗助长,也不错过幼儿发展的关键期。根据幼儿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6岁幼儿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理解世界获得经验的方式就是利用眼、耳、口、鼻、手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去体验,这就有了自然教育的第二层意思,创设自然的教育环境。
二、创设自然的教育环境。葡萄架、小池塘、大树屋、泡桐树、翠竹、鸟巢、沙坑、树耳这一切营造了自然的教育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看花开花落,四季轮回;可以听小鸟的歌声,泉水叮咚;可以闻花香,玩沙土,可以和捉一会儿迷藏,也可以在大树屋里安静的待会儿。自然的环境就是一位好老师,它带给孩子们的体验是不可或缺的。
《给童年留白》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幼儿园管理理念。胡华园长的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并重,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的兼容并包。既要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也要有人文关怀,既要有物质奖励,也要谈信仰,谈情怀。对于教师而言,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获得报酬这是物质追求,同时也不能忘记理想和抱负,这就是精神追求。物质追求是安身立命之本,精神追求是心灵快乐的源泉。对于幼儿教育而言,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是物质方面的目标,而让幼儿获得快乐更应该是幼儿教育的本源。
《给童年留白》的第三部分,汇集了大量教师的工作感言,家长的感悟,孩子的童言稚语,这是最真实的、贴近我们幼教工作者的实录,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从中我要思考的是如何做到快乐工作,实现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的合二为一。
童年作文 篇2
童年的记忆像门前的小河一般,静静地流过。
在我老家的院子后,有一条乐趣无穷的长廊,在那里,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在架起长廊的白石砖上,顶着一顺儿丁香花,当春风吹过时,那花儿的香气便弥漫在长廊中了。在一排连着白石砖的石椅上,有四五根粗藤,我和几个小伙伴常冒着被看门老爷爷逮住的危险,“噌噌”爬上藤,优哉优哉地荡漾着,闭上眼睛,嗅着有苹果香的树叶味道,倾听着树叶在低语,享受着微风的抚摩,像是回到了妈妈的怀抱。那时在我看来,便是任何事情都无与伦比的趣味了。
在月亮升起在墨蓝色天幕上时,长廊周围被静谧环抱着,当虫儿在长廊边一丛丛草叶中奏起了一曲曲交响时,几个小朋友结着伴儿,寻着虫儿的低吟,悄悄地靠近,瞅了准,一个猛子扎下去,双手便把它捂住了,任它鸣叫求饶,津津有味地玩起了过家家,而那虫儿呢?早在当“下酒菜”时被碎尸万断了!
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几个伙伴钻进草丛中掐几根草枝一一分给大伙儿,然后跑到长廊中的石椅前,草草用袖子蹭了几下便了事,一骨碌躺到上面,嘴中噙着草枝,享受着阳光的淋浴……
童年的记忆就像门前的小河一样静静地流过,留下的是美丽的深远的回忆,那儿时的乐园,那纯真的童年,那无忧无虑的时光……看看那条小河,那么安静,无休无止,永远向前。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转眼,那个曾经稚嫩无比的小孩已经踏出初中的校门了,但是,无论时间流过了多久,都不会冲刷掉我那条记忆深处的长廊——那个我儿时的乐园。
评语: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流逝的童年时光和儿时乐园,贴近生活,真实动人。
语言生动形象,优美自然,尤其是对童年生活的描写生趣盎然。
作者对童年的回忆感情真切,也像那小河一般静水流深。
童年作文 篇3
在我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莫过于两岁那年掉进鱼塘里的事,虽然事隔九年,但如今认识我的人对这段趣事都还津津乐道呢!
两岁的我几乎没有什么记忆,所有的细节都来自于爸爸妈妈和当年的目击者:
那天,天气格外晴朗,万里碧空没有一丝白云,两岁的我穿着黄色的小T衫,绿色的背带灯笼裤,像只小青蛙一样,在爸爸妈妈和阿姨的带领下到水上公园玩,出门前他们还专门给我带了一盒小饼干,让我喂鱼,这大概是当年我最喜欢干的事吧!
水上公园上小石桥的护拦很矮,大约只有一尺来高,很容易掉下去,大多数喂鱼的孩子都是让家长拽着的,可爸爸妈妈却从来不拽我,因为我很有安全意识。据妈妈说,我那天特别开心,把一整包小饼干一下子倒进了鱼塘里,大大小小的'鱼就像箭一样从四面八方“射”过来,水里刹时像盛开了一朵金黄色的花,美极了!小饼干一眨眼就被“洗劫一空”(大概小饼干是“稀有品种”吧)。
就在小鱼们还未散尽时,一条特别大的红鲤鱼慢悠悠地从远处游了过来——这是一条我从未见过的大鲤鱼。“妈妈,看!”我兴奋地跳了起来,“扑通”一声,我掉进了水里……。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也许很长,也许很短,反正后来,我被捞了起来,浑身滴着水,被妈妈抱着往家跑。
原来我掉下去后,灯笼裤的两只裤腿像气球一样鼓了起来,把我的两只小脚浮在了水面上(妈妈说,就像两只种在水面上的小脚丫),爸爸连鞋都没脱就跳了下去……
我没有听见妈妈的惊叫,没有听见目击者们的尖叫,我甚至不记得了,当时脑袋扎在水中的我有否睁大眼睛,看小鱼被吓得四散惊逃……
关于这些,我真的一点记忆都没有了,但每当人们重提这件事时,我还是觉得很有趣,会在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叙述中露出会心的笑。
童年作文 篇4
台湾的五、六○年代,黄麻在农村是一种栽培面积颇广的经济作物,其盛况几乎可与甘藷、 甘蔗、稻米三者并列。
黄麻俗称麻薏、麻芛,长得细细瘦瘦的,表皮绿色,可制绳索,整株高度可达三、四公尺。其果实很小,呈圆形状,内含种子,表面有放射状沟纹,不可食用。不过,其尾端嫩叶部分,可加米煮成黏稠带丝状的绿色黄麻粥,虽然稍带苦味,但据说具有清凉退火之功效,是夏季难得的佳肴。
黄麻系独立成株,与其他从根部即开始分株并生的植物不同。此外,其整个成长过程也几乎很少分枝,总是待接近成熟阶段时,才会在其尾端部分,分岔细枝并开始开花结果。因此,综观其整个的成长过程,显见其非常专注且心无旁鹜。这种成长的特质,的确值得吾人省思与学习。
小时候经常跟随家人,在夏天清晨四、五点天空微曙时分,摸黑在田里以镰刀紧贴地面逐根采收黄麻,以备天亮后剥取黄麻皮。剥黄麻皮的工具,最初是用木棒,后来采用比较省力的轮轴。其方法是先将尾端折除,将整株靠在木棒或轮轴左侧,以右手抓紧尾端表皮后,再用力向后拉,表皮就逐渐与茎分离。
黄麻采收看似简单,其实是一种颇为耗力的工作,因此只要一天下来,除了手肘发麻、身体疲累之外,双手也会被染成深咖啡色。有时为了赶工,甚至会将田里的黄麻以牛车运回庭院里,再来一个挑灯夜战。由于这项工作,往往得连续一、两个星期,其辛苦之情况,只有身历其境者,方能有深切的感受。
黄麻茎是采收黄麻皮之后的副产品,首先把黄麻茎以黄麻扎成一捆一捆后,将其中三捆直立,使其尾端相靠成一个三角体,然后再将其他成捆的黄麻茎,依序环绕罗列,藉以晾干黄麻茎,以作为煮饭的薪柴。因此,整个黄麻田上,但见白色营账星罗棋布,展现出另类的印地安野地风情。
处理黄麻皮,有曝晒和浸丝两种方式。基本上,浸丝黄麻的收益,比曝晒黄麻为高,只是前者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显然比后者为多。然而,究竟要采取何种方式,那就得看当时的天气、场地以及人力等因素而定了。因此,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两种黄麻处理的方式,似乎并无固定的模式可资遵循。
将黄麻皮直接曝晒,是最为简单和节省时间的方法,但是,它显然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颇大,尤其是夏季午后的雷阵雨。为了节省搬运时间,通常曝晒的地点,类皆会选在刚收成的黄麻田或是临近的草地上,包含田间沟堤、大圳斜坡、公路旁、铁路边等有绿草覆盖之地。因此,一边卖力采收,一边辛勤曝晒的农忙画面,常会在生动的黄麻田上,鲜活地依次展开。
这种曝晒黄麻的工作,表面上看似简单,却也要有几分技巧。首先抓取数条黄麻皮,然后用力往前一抖,此一动作不仅要使黄麻皮能够均匀分开而不相重迭,另外也要使其能笔直铺地,降低曝晒的面积,藉以增加黄麻的曝晒量。因此,这项颇具技巧的任务,大概都是由大人为之;至于小孩的我,则仅是在不断的来来回回之间,负责拖拉搬运黄麻皮的工作。当然,汗流浃背、脚酸田间,则不在话下。
黄麻浸丝比直接曝晒繁复,并且也要有些技巧。首先得先将十多条黄麻对折,以其中一条黄麻在对折处,环绕两、三圈后穿过中心空洞,保留一段长约两尺的黄麻待用。此外,因为无法立即收集到大量的黄麻皮,因此在整理的过程之中,为了避免阳光的直接曝晒,导致表皮干枯现象,而影响浸水后的腐烂时间,因此类皆先行以黄麻叶为其遮荫。
浸丝的方式,系将十来捆左右黄麻绑在一起,整齐地沈放入田边大排水沟或池塘中,并以短竹竿插入泥土中固定,以防止其漂流,尤其是在有潮汐现象的大排水沟,或是雷雨来临时,更应随时注意。此外,也须在上面放置木头和砖头等重物,借着这些物品压力,以避免黄麻浮出水面,影响表皮腐化之速度。
黄麻浸水之后,必须定期翻动,其目的一方面在使整捆黄麻浸泡均匀,尤其是扎绕的部分;另一方面也可藉此检视黄麻腐化之程度,以作为后续处理时机的重要参考依据。一般而言,黄麻浸丝的时间,约为两星期左右,代表皮完全腐烂后,接着就必须将黄麻纤维就地洗净。清洗黄麻时,只见满池黑水溅起串串浪花,而一束束白色的黄麻丝,也就因此被陆续地运到周遭的草地上晾晒。
在记忆中,每当黄麻在大排水沟两侧浸丝后,由于水质逐渐变差,水中氧气明显不足,因此水中的吴郭鱼等鱼类,便会被迫上浮到水面来呼吸空气。此时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以渔网捞捕这些尚可食用的吴郭鱼。因为如果不在初期处理,待水质逐渐混浊转成黑色时,大量暴毙的鱼类,将会成为一项头痛的处理问题。
一次的黄麻浸丝过后,水中的鱼类理应死伤殆尽,但是不可思议的场景,总会在人类有限的思维范围中,出乎意外地加码呈现。待黄麻白丝采收完成之后,原本满沟的黑水,也随着日夜的潮汐,逐渐沈淀而变得清澄。腐质肥沃了沟中生物,让劫难过后的水中,更加显得多采多姿。让人不禁有着“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鱼不同”的赞叹!
当年由于尚未迈入工商社会,人力在乡村不虞匮乏,因此每逢黄麻采收时节,总会出现左邻右舍几乎全员出动,满园抢割、占地剥皮的盛况。大家一边用木棒、器械剥取黄麻皮,一方面彼此闲话家常,而一根根白色微黄的黄麻茎,就在左侧黄麻逐渐减少下,不断地在前头逐步增高。这种勤奋的农村场景,至今依然令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只是随着工业化脚步的进展,农村年轻人力的大量外流,往常兴旺的黄麻种植,却慢慢变成了一件苦差事。因为采收时的人力单薄,让栽种人每天几乎都在望“麻”兴叹。在以往盛景时期,由于采收集中且产量大,因此浸丝方式成了重要的选项;如今每天仅有少量的收成,大概就仅能以曝晒方式处理黄麻皮了。只是随着岁月的不断流转,种植的面积也愈来愈少,最后黄麻就随着尼龙绳的出现,终于在农村记忆中完全消失。
婷婷黄麻铺绿意,朝曦夜露共心田;溅溅污水缠丝斗,去芜存菁展丰颜。演绎着人生因缘,细谱着生活场景,在这夏季农忙图中,唯有真正身历其境,走过那段艰辛岁月者,才能完全领略个中的滋味。至于其他局外之人,最多也仅是这幅人间作品的欣赏者而已,内心的感受其实相当有限。
回忆往昔的田园景象,黄麻浸丝真让人感触良多──在黑水不停翻滚之际,白丝陆续腾空耀眼。终究,英雄不怕出身低,只怕吾心业已堕落而已……
童年作文 篇5
往事像一幅褪了色的画,有些地方已经模糊不清了。但唯有童年的那些事儿,像大海中一座永不沉没的小岛,还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脑海中。
童年是快乐的,或许你是在牛背上的笛声中幸福,或许你是在掏鸟窝的高兴中长大,又或许你是在爬树的成长中度过。童年,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是时光。我的童年,和很多人一样,也是趣味多多,却也只有那些事,让我最流年忘返。
板栗球下的童年
童年是在打板栗的左闪右躲中度过的。
每到打板栗的季节时,乡下的人总是三五成群地去山上打板栗。而爷爷家,也会带上一家老小,骑着三轮车,去小村庄里的山上打板栗。在这一车的大家族中==就有我
到了一片板栗树下,大家都各自拿出工具--背篓和夹子。则爷爷便爬上十几米高的树,用一根长长的竹棒,向板栗球多的地方砸去。一阵“刺球雨”的来临,我们是躲躲闪闪。哎,被砸到可不好受。我刚刚弯下腰想把板栗球捡起来,突然一个“空弹”落了下来。不偏不正,正好砸到屁股。我“啊”地叫了一声,迎接我的只有大人们的嘲笑和弟弟妹妹们的安慰,还有一个被砸的红红的屁股……
小阁楼上的童年
童年是在小阁楼的舒适中度过的
小时候,爷爷盖了一座小阁楼,每到夏天,我就会从城里回来,然后爬上小阁楼、我最喜爱的小阁楼上面……
踏上结实的木板楼梯,来到了走廊,旁边篱笆里的蔬菜尽收眼底。走廊的左边,有一扇大门,那是通向一个美丽的房间的门。推开沉重的大门,呵!好一个美丽的房间,光滑的木板,精致的古典床,一个白色的书桌上摆满了书,书架里,一本一本的书整整齐齐的放着。四面都有窗,并不是玻璃窗,而是用木板刻成一个一个小格子的窗户,前面是一片田地,时而有青蛙游过,后面是一片竹林,带着淡淡的竹香。而右边,则是空洞的山。在屋顶,还有一扇天窗,阳光照射进来,多么温暖。天黑了,透过天窗看星星,透过格子木窗听青蛙的歌唱,多么惬意啊
爸爸脖子上的童年
童年也是在爸爸的脖子上度过的。
每次我放假回乡下,教师的爸爸总会也相续回乡下。
每当饭后,爸爸总是会带着我去体验乡村的韵味。而爸爸则是每次都把我放在他的脖子上,让我骑着马,跟他去散步。每当太阳挂在山头时,我总是“驾驾”地骑在爸爸的脖子消失在远方,又是在太阳收回最后一丝笑容时,“驾驾”地出现。父亲的脖子带来了一份欢乐,也带来了一份童年的记忆。
现在,童年已经离我而去了,留下的,只是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