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极部分地区现极端高温,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这是今年以来最极端的天气过程,两个极小概率的事件恰好同时发生,这种情况在气象观测史上都极其罕见。由于北极的异常高温与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乃至我国的天气变化密切相关,本篇将主要介绍。
自从去年9月中旬以来,阳光再也没有照射在北极点上。目力所及之处,只有寒冽的大风吹过无边无际的平坦海冰。这片冰层已经在黑暗中沉睡了几个月。
但在迎来破晓(春分)的前夕,一个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气象再分析资料显示,3.16日北极点附近气温大幅偏高,相对往年平均的偏高幅度达到20℃以上——一股来自遥远热带的暖风,吹过了这片沉睡在极夜寒冬中的冰洋。
探究这一剧烈天气变化的根源,需要追溯到三月上旬的一次北美大寒潮。由于北美大槽强烈发展,冷空气顺着一马平川的地形深度南下,席卷北美中东部。寒潮扫过了大平原上的葱郁麦浪,激起墨西哥湾上的万顷碧波,最终止步于中美洲的苍茫丛林。不仅德州、佛州、墨西哥,甚至危地马拉一带都迎来了明显的降温。与此同时,在墨西哥湾暖流的加持下,北美大西洋沿岸仍然沐浴着温暖的海风,与极寒的内陆间形成了剧烈的温度差,这样的环境恰好是温带气旋发育的温床。
可见北美寒潮与初生的温带气旋。
在冷暖激荡之间,一个炸弹气旋(指减压速率≥1hpa/h的温带气旋,往往强度较高)横空出世。它沿着北美东海岸径直向东北方向移动,为当地带来暴风雪天气;同时在有利的发展条件下急剧增强,最终于3.14日在格陵兰岛南端达到了它生命史上的巅峰强度——气压931百帕,如果用热带气旋来类比,就相当于超强台风级别。
炸弹气旋名副其实,它就像是埋藏在西风带中的一颗定时炸弹;这个风暴以其不俗的强度和广阔的环流,在西风带上掀起了一阵滔天巨浪。
气旋的暖锋以东存在一条暖输送带(WCB),暖平流在此向东北方向输送,配合西风深槽的能量频散,迫使气旋以东出现一个强盛的阻塞高压,中心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阻塞高压是一个暖性反气旋,其西部的南风急流裹挟着来自低纬的温暖气团,像一柄利剑刺入极地的心脏。这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3.16日北极点附近的气温甚至升至0℃以上。
历史经验表明,北极被强暖空气侵入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因为当地的极寒气团并不会因此销声匿迹,而会向中纬度的某地倾泻,造成强大的寒潮。2016年一月下旬的“世纪寒潮”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2015年年末北大西洋炸弹气旋发展、阻塞高压深入极地,极点附近升温至0℃以上,导致极地涡旋裹挟着极寒空气南下我国,造成了这场新世纪最强寒潮。
那么这次事件是否能为我国带来极端的寒潮天气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极地气团花落谁家,需要由下游的环流配置决定;虽然本次事件初期的模式与“世纪寒潮”年如出一辙,但是后期的环流走向与其大相径庭。此外,三月的冷源实力也远逊于一月。
归根结底,这次事件只是持续数日的天气尺度事件,并不构成长时效的气候异常,但是它可以为我们了解当前的气候变化提供一个侧面。事实上,由于全球变暖的极地放大效应,极地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的规模变大、频率变高,未来像这样的黑天鹅事件会成为常态,“世纪寒潮”就为人类敲响了警钟。总之,我们都将面对一个气象形势更为严峻的未来。
2024-04-1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