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重在治湿,这3种食物越吃湿气越重,祛湿方帮你安然度夏
每当炎热的夏天,“冬病夏治”这个词都会提起。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集中体现。“治未病,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的。
冬病类型:在冬季阳气不足的前提下,以阴寒邪为主,多因素复合形成“伏邪宿根”,导致经气脉络严重受阻的病机特点。
夏治:是以“恶病,复阳,理脉”为主要治疗策略。
在风、寒、热、湿、燥、火这些致病的“六淫邪气”中,湿气最难调理。湿为阴邪,在中医看来,易伤阳气,尤其容易损伤脾阳,导致全身许多疾病。
夏季为什么湿气重?
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人常常感到疲劳,身体沉重,即使睡足了也会觉得困。假如在夏季吹空调时多吃冷饮,会导致湿气过重。除了天气原因,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导致了湿气重:
情绪化湿: 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各种情绪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如果经常生气会导致肝胆湿热,常感到忧虑的人容易出现肺和大肠的湿热。
食物致湿: 常食辛辣、寒凉食物容易伤脾胃,尤其在夏季,饮食上辛辣、寒凉容易导致代谢紊乱,湿气很难排出。
药物害湿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都是需要长期服药的,容易导致肝胆湿热、脾胃湿热。
湿气 :梅雨季节、三伏天气、室内加湿器使用过量,都会引起体内湿气。
由不良习惯引起的湿气 :现在学习、工作、 娱乐 都让人睡得晚。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血液属于肝,如果在休息时间还不睡觉,肝脏将继续工作代谢,得不到休息。此外,经常熬夜用眼,也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肝胆代谢紊乱,诱发肝胆湿毒。长时间熬夜的人会出现头晕、眼干、胀痛、胁肋疼痛等症状,这与肝胆湿热有关。
甜味食品
甘于脾,虽能补脾益气,却能助湿。甜的食品,含糖量高,含淀粉类食品,对湿气重的人,不宜食用。
糖果不仅仅是甜品,一些含糖分高的水果,如桔子、葡萄、菠萝等,还有山药、红薯等 健康 食物,也要注意饮食,适量食用。
寒性食物
寒邪伤脾,如果吃太多寒食伤脾,会使脾运化水湿的能力降低,同时容易出现湿气。
天气逐渐转暖,不少人开始吃凉拌菜。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最好先用热水焯一下,通过温拌的方法,可以除去部分凉性。
寒性、凉性水果如梨也应少吃,或煮熟后食用。
油腻的食品
火锅、油炸食品等比较油腻的食物,热量很高,不容易消化,吃太多就会增加脾胃的负担,影响脾胃的运化,让身体更容易出现湿气。
五米去湿粥
原料:芡实米、莲子、薏仁、高粱米各30克,大枣3粒。
做法:将以上材料放在一起煮粥,先以大火煮开,再改小火煮1小时以上,直至软烂,也可加入米和米饭一起煮。
功效:有健脾、除湿、补气之功效。
淮山芡实薏米汤
原材料:淮山20克、芡实15克、薏米30克、北芪15克、猪排骨150克。
制法:淮山浸出水中,去除硫黄气味。把薏米放在锅里炒至微黄,把排骨洗净,芡实、北芪用清水洗净。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煮一个半小时,最后调味。
功效:有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的功效,尤其适合于脾虚湿重、精神萎靡、大便不畅的人群。不宜便秘者。
厚朴荷叶茶
材料:厚朴10克,荷叶20克,藿香1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放入砂锅内煮20分钟,隔渣取汁,作日常茶饮。
能醒脾、芳化湿浊,可用于上焦困湿者,可用于口淡、胸闷、头重湿困、舌苔白腻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