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钱钟书,你竟如此有趣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有些书,年少时读,只能读到情节,等到有了一定领悟力后再读几遍,才能品出其中的各种滋味,悲也好、喜也好、爱也好、恨也好。《围城》便是这样一本。
小学五六年级就读过《围城》,初中的某个假期好像又拿起来读过一遍。这次阅益共读,是三刷。三读《围城》是惊喜连连:钱钟书先生实在太有趣了,一位幽默大师、比喻大师,文字语言功力深厚;钱先生对人生有深刻的洞察力,无论情场还是职场。方鸿渐,不讨人厌,可全无用处。若要挑方鸿渐的毛病,一挑一大把,但是不得不承认,或多或少,在他身上,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年少时哪能能体会到这些。
关于小说的人物和情节不想总结,因为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不是情节和人物,而是犀利、幽默的文风和作者对生活、人性、景况的深刻洞察力。
一 妙笔生花,金句连连
读《围城》的时候,常不自觉发笑,兰先生好奇,问我为何笑,我说,你不知道,钱钟书太坏了,不但给人起外号的本领高,骂人的本领更高,绝对没有一个脏字。金句一句接一句。除此之外,钱钟书的反应机敏在方鸿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再欣赏下那些恶毒的外号们。
真理小姐——鲍小姐
衣着暴露的鲍小姐被同船的男同学叫“熟肉铺子”,“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非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我你他小姐——张小姐
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着色鲜艳,穿衣紧俏,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那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
寒暑表——方鸿渐
大学时方鸿渐见到女生就脸红,他脸色的忽升忽降,表示出他跟女同学距离的远近
钱钟书先生妙笔之处举不胜举。
二 深刻的洞察力
如果你认为《围城》仅仅局限于婚姻,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婚姻、职业莫不如此。钱钟书对社会、人性都有极深刻的洞察力,佩服️很。
文凭: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张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愚笨寡陋都掩盖起来。
毕业找工作:
上岸时的兴奋,都蒸发了,觉得懦弱、渺小,职业不容易找,恋爱不容易成就。理想中的留学回国,好像地面的水,化气升上天空,又变雨回到地面,一世的人都望着、说着。
职场人际:
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职场规则:最不缺的就是人,不要高估自己
他入世多年,明白在一切机关里,人总有人可替,坐位总有人来坐,怄气辞职只是辞职的人吃亏,被辞的职位漠然不痛不痒;人不肯坐椅子,苦了自己的腿,椅子空着不会肚子饿,椅子立着不会腿酸的。
择偶观:
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学毕业生才娶中学女生,留学生娶大学女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
抖音既视感:
听这种歌好比看淫书淫画,是智力落后、神经失常的表示,不料赵辛楣失恋了会堕落至此!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像你们的报纸宣传品、训练干部讲义之类。
人生态度: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人性的考验:
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必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
评中西餐:钱钟书对中西餐的评价深得我心。
外国人的吃胆总是太小,不敢冒险,不像我们中国人什么肉都敢吃。并且他们的烧菜原则是‘调’,我们是‘烹’,所以他们的汤菜尤其不够味道。他们白煮鸡,烧了一滚,把汤丢了,只吃鸡肉,真是笑话。”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说,钟书“痴气”旺盛:我们俩日常相处,他常爱说些痴话,说些傻话,然后再加上创造,加上联想,加上夸张,我常能从中体味到《围城》的笔法。我觉得《围城》里的人物和情节,都凭他那股子痴气,呵成了真人实事。
当然光有“痴气”不可能撑起一本书,关键是钱钟书即有痴气,还是个“书痴”。
从杨绛《围城》序言中可以看到钱钟书读书的胃口极好,食肠大而杂。不但读书广,还记笔记。
钟书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发愤用功”,其实他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极俗的书他也能看得哈哈大笑。戏曲里的插科打诨,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精微深奥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大部著作,他像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厚厚的书一本本渐次吃完,诗歌更是他喜好的读物。重得拿不动的大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他不仅挨着字母逐条细读,见了新版本,还不嫌其烦地把新条目增补在旧书上。他看书常做些笔记。
钱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洋溢出来出来,带来了如此精彩的《围城》。有趣的灵魂离不开内在的修养。
小学五六年级就读过《围城》,初中的某个假期好像又拿起来读过一遍。这次阅益共读,是三刷。三读《围城》是惊喜连连:钱钟书先生实在太有趣了,一位幽默大师、比喻大师,文字语言功力深厚;钱先生对人生有深刻的洞察力,无论情场还是职场。方鸿渐,不讨人厌,可全无用处。若要挑方鸿渐的毛病,一挑一大把,但是不得不承认,或多或少,在他身上,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年少时哪能能体会到这些。
关于小说的人物和情节不想总结,因为这本书最吸引我的不是情节和人物,而是犀利、幽默的文风和作者对生活、人性、景况的深刻洞察力。
一 妙笔生花,金句连连
读《围城》的时候,常不自觉发笑,兰先生好奇,问我为何笑,我说,你不知道,钱钟书太坏了,不但给人起外号的本领高,骂人的本领更高,绝对没有一个脏字。金句一句接一句。除此之外,钱钟书的反应机敏在方鸿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憔悴。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再欣赏下那些恶毒的外号们。
真理小姐——鲍小姐
衣着暴露的鲍小姐被同船的男同学叫“熟肉铺子”,“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非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我你他小姐——张小姐
张小姐是十八岁的高大女孩子,着色鲜艳,穿衣紧俏,身材将来准会跟她老太爷那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
寒暑表——方鸿渐
大学时方鸿渐见到女生就脸红,他脸色的忽升忽降,表示出他跟女同学距离的远近
钱钟书先生妙笔之处举不胜举。
二 深刻的洞察力
如果你认为《围城》仅仅局限于婚姻,就大错特错了,生活、婚姻、职业莫不如此。钱钟书对社会、人性都有极深刻的洞察力,佩服️很。
文凭: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张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愚笨寡陋都掩盖起来。
毕业找工作:
上岸时的兴奋,都蒸发了,觉得懦弱、渺小,职业不容易找,恋爱不容易成就。理想中的留学回国,好像地面的水,化气升上天空,又变雨回到地面,一世的人都望着、说着。
职场人际:
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职场规则:最不缺的就是人,不要高估自己
他入世多年,明白在一切机关里,人总有人可替,坐位总有人来坐,怄气辞职只是辞职的人吃亏,被辞的职位漠然不痛不痒;人不肯坐椅子,苦了自己的腿,椅子空着不会肚子饿,椅子立着不会腿酸的。
择偶观:
女人念了几句书最难驾驭。男人非比她高一层,不能和她平等匹配。所以大学毕业生才娶中学女生,留学生娶大学女生。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鸿渐,我这话没说错罢?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
抖音既视感:
听这种歌好比看淫书淫画,是智力落后、神经失常的表示,不料赵辛楣失恋了会堕落至此!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从前愚民政策是不许人民受教育,现代愚民政策是只许人民受某一种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像你们的报纸宣传品、训练干部讲义之类。
人生态度:
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人性的考验:
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必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
评中西餐:钱钟书对中西餐的评价深得我心。
外国人的吃胆总是太小,不敢冒险,不像我们中国人什么肉都敢吃。并且他们的烧菜原则是‘调’,我们是‘烹’,所以他们的汤菜尤其不够味道。他们白煮鸡,烧了一滚,把汤丢了,只吃鸡肉,真是笑话。”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说,钟书“痴气”旺盛:我们俩日常相处,他常爱说些痴话,说些傻话,然后再加上创造,加上联想,加上夸张,我常能从中体味到《围城》的笔法。我觉得《围城》里的人物和情节,都凭他那股子痴气,呵成了真人实事。
当然光有“痴气”不可能撑起一本书,关键是钱钟书即有痴气,还是个“书痴”。
从杨绛《围城》序言中可以看到钱钟书读书的胃口极好,食肠大而杂。不但读书广,还记笔记。
钟书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发愤用功”,其实他读书还是出于喜好,只似馋嘴佬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极俗的书他也能看得哈哈大笑。戏曲里的插科打诨,他不仅且看且笑,还一再搬演,笑得打跌。精微深奥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大部著作,他像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厚厚的书一本本渐次吃完,诗歌更是他喜好的读物。重得拿不动的大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他不仅挨着字母逐条细读,见了新版本,还不嫌其烦地把新条目增补在旧书上。他看书常做些笔记。
钱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洋溢出来出来,带来了如此精彩的《围城》。有趣的灵魂离不开内在的修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