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读书方法
古今中外许多富有成就的学者都在长期的阅读学习中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这里只能择其一二,介绍几种对政治课阅读具有指导意义的“阅读成方”。以下是介绍读书方法,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介绍读书方法1
(一)提高学习效率的10种方法
许多自学者工学矛盾突出,如何兼顾家庭责任、职业责任与自身素质的提升呢,最佳的选择就是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以下推荐几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是重点学习法。就是对所要学功课,从第一章开始,直到最后一章,每一章的重点予以明确,并进行深入理解、反复记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是系统比较学习法。就是依次对每章的内容分章、节、目、条、具体对应性内容知识进行整理,做到心中有全局,同类(比如特点、原则、性质、分类等)各章节之间相比较,本质区别搞清楚,以加深理解,牢固记忆。
三是自问自答的验效法。即在基本内容大体掌握,重点难点皆明确的基础上,自己出题目,或按书中已出的测试题目,转抄单列在纸上,自己做答,然后核对检验理解、记忆掌握的程度。不会的再下功夫理解记忆,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四是相互问答法。即同事或亲朋好友在一起学习时,在基本内容已经掌握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甲乙相互提问的方式,答的不对、不会的问题记下来,再学习。
五是顺序温习法。学习时间充裕、学习内容已基本掌握的自学者,可以离开书本,逐章节从头到尾的温习记忆。可将内容按节、目整理,整理不下来的部分,再下大功夫去学。由于有顺序概念,大脑识别系统容易形成逻辑,加强记忆理解,可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六是理论联系实际法。就是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解决或解释社会生活、经济发展、人生经历和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现实问题,或将理论方法应用于实践,检验其效果的学习方法。如学知识产权保护法时,分析现实企业中跳槽者带走技术或管理方法,算不算盗窃商业秘密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学习会计知识时,看现在企事业单位的账目与此是否相符,会计知识是否适用于企业等等。
七是案例学习法。即用学到的知识,结合案例,减少学习的枯燥感,增加对知识的效用性认识。
八是讨论式学习法。即多人在一起时,在对某一章节内容基本熟悉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应用方法进行充分讨论,集思广益,不仅可加深理解,而且开阔思路,增加实用知识,培养知识的系统能力和演讲能力。
九是研讨式学习法。即组织自学者或自学者自发地结合起来进行讨论,例如讨论在当前市场竞争国际化的时代,还有哪些国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比如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失业率走高、生存环境不断恶劣、战争和冲突不断、南北差距拉大等问题的严重性产生的根源及对象,用哪些相关理论来解释、解决等等。这样,自学者就可以掌握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理论知识最前沿的创新东西,从而大大开拓视野,提高自学者的素质。
十是自我挑战法。即根据自己职业岗位特征,设计出自己业务技术的提高规划、职务晋升计划及素质能力和创新能力涉及领域的深度计划,从而增加需求渴望感和紧迫感。
(二)读书的诀窍
读书不是为了文凭,而是为了学习。或许有人会问,学那么多科目作什么?其实每一种学科,都在培养一种观念和素质,例如:研究法律,懂得人权;研究经济,了解供需;学数学,可以精确盘算;读文学,可以美化心灵;读历史,能够贯通古今;读地理,能够开阔视野……如果都不学就是无知了。由此可知,读书很重要。读书的诀窍有:
第一、以融会贯通为主旨:读书不求甚解,囫囵吞枣,读了等于没读。清朝左宗棠教儿子读书要用心体会,一字求一字下落,一句求一句道理,一事求一事原委,虚字审其神气,实字测其义理,自然能渐有所悟。读到好书、有用的书,要认真钻研,以理解代替死背;真正了解,对自己才有帮助。
第二、以方法技巧为辅佐:读书除了眼到、口到、心到之外,也要有方法,才能有效率。例如课堂上做随堂笔记,课后还要重新整理,找相关资料补充、注解,甚至作表解,这都是做学问的基本功夫。此外,读过的书,经过分析,可以知道文章的脉络;透过演绎,懂得作者的思维,其它如综合、归纳等等,也都是有效读书的方法。
第三、以勤恳熟读为功效:所谓「勤能补拙」,只要不怕辛劳,必定有所成就。清代著名学者阎若璩,虽然天生口吃又迟钝,但是他勤恳熟读,熟背文章,常常思索文义,即使寒冬之夜,仍于案前勤读、苦思。十年后,有天恍然大悟,变得聪颖异常。他还以「一物不知,以为深耻」自勉,终成饱学鸿儒。
第四、以细心运用为实际:读书要能实际运用,才不枉费辛劳。平时多读多看,并常写心得,多背佳句,跟别人讲话,就能言辞有内容,不会空乏枯燥。读书,最主要是学做人处事,例如明白古训的孝悌礼义精神,落实在生活中,就能使家庭幸福、朋友和睦、社会和谐。
介绍读书方法2
一、读通
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不可能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能认识,这就需要首先扫除文字障碍。而要解决文字障碍,可以求教于老师、同学、家长,也可以借助于工具书。我们常说:字典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小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又学习了常用的的方法,完全可以通过字典来扫除文字障碍。因此,对于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利用工具书既可以读通课文,又可以在查到字音的同时,了解一下字意,为下一步读懂课文做一下铺垫。待每一个生字都已经被你克服,你不仅读通了文章,同时,还增大了识字量,为以后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步克服了孩子们在读书中抄近路,想偷懒的做法,那种在读书中念偏旁、漏生字的情况得到了控制。
二、读熟
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为写作积累素材。由于小学生的读书能力有限,很难做到读一遍文章就可以读准确,因此,在读通课文之后,必须趁热打铁把文章读熟,才能不至于很快遗忘。根据心理学中有关记忆规律的原则:及时的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而且,扫除文字障碍之后,多读几遍达到能够熟练地朗读,做到一字不错,可以保证在以后能准确运用。在这一环节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扩大自己写作词汇的积累,以备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三、读懂
在前面两步读的基础上,孩子们凭借自己已有的语感,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如果能进一步地展开阅读,并能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句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文章思想,达到真正读懂文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们在大量阅读中自然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就形成了较强的语感。这样,必然会伴随着他们读书量的增大而让读书变得轻松,读书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在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基础上,再鼓励孩子们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学生既进行了小练笔,提高了写作能力,又进一步扩大了语言的积累,充分起到了课外阅读的作用。
四、读美
读美,即美读,也就是有感情地朗读。当孩子们对文章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要求能够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也就完成了自己对文章的再创造。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同一篇文章来说,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同。当你能够把自己对文章中情感的把握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时候,也就真正地学会了这篇文章。这时再进一步鼓励孩子们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大胆对文章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又可以在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的同时,强化个性,使之逐步形成独立写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