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的挫折教育方法
导语:培养幼儿的教育,我们老师要对幼儿教育进行适当地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适当地挫折教育,同时防止孩子在幼儿园里相互攻击等教育,最终达到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教育中的挫折教育方法
一、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挫折
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时,由于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反应。挫折应该说是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的,它会对个体的生理、心理乃至人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但是个体对挫折的理解、态度和对策不同,其影响的性质与程度就不相同。
面对同一类挫折,具有较强抗挫折能力的人可能面对挫折而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最终战胜挫折;抗挫折能力较低或经不起挫折的人可能就会一蹶不振,而被挫折彻底战败。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人的抗挫折能力,正确认识挫折与失败,并化挫折为动力,不断升华自己。
有的幼儿在折纸活动中怎么也折不好小狗,于是干脆就把它扔掉了。于是,我对大家说:“折纸活动很有趣,但是也是有难度的。遇到困难怎么办?自己多试几次,向周围小朋友多问问就行了。老师在折纸时也是试了好多次呢。相信大家都能自己完成。”
通过我的引导,一些想放弃的孩子又在尝试折纸。通过小朋友们之间的交流与教师的指导,孩子们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小狗终于诞生了,特别是克服困难的小朋友显得特别兴奋“老师,我也折成了小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趁热打铁及时表扬了那些孩子,夸奖他们遇到困难不退缩。
二、对幼儿进行挫折及赏识教育的意义
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幼儿阶段各种心理素质的健康正常发展是形成个体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人格具有功能性特征,“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在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情感教育目标。
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的人格及个性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幼儿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特别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表扬及认同。正如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个体在儿童时期的正常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将直接会影响到其成人心理素质成长发展过程,甚至会现某些心理缺陷,如自信心不足,社交障碍、焦虑过度等。
挫折教育是这一时期一个重要教育内容。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是人的真实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让幼儿适当感受挫折、在挫折中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抗挫折能力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赏识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如果教育者以一种赏识的态度看待儿童,对儿童进行积级的评价和引导,一定可以引起儿童对自身优点的肯定,会对自我充满信心,并体现在积极的行为改变中。“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对于儿童而言,那些来自外部的期待、积极的暗示和赞许,能激起积极的自我暗示,对增强孩子自信心有重大意义。所以在个体儿童时期进行相应的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有利于儿童积极健康心理的形成,并直接为儿童将来成人后的心理及身体成长发展做好铺垫。
三、在寓教于乐中实施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不仅靠幼儿教师的讲解,还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进行体验。其中,做游戏是幼儿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常见形式,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游戏既能让孩子们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也能提高基本技能,还能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特别是在游戏环境中,一些幼儿视“困难”和“挫折”为乐趣,通过这种情境表演,他们会收获一种成功感和认同感,并且能够享受这种乐趣。幼儿教师要让幼儿体验游戏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增强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
在做分组传球的游戏中,一些孩子由于身体的协调性不好,很容易将皮球从手中滑落。如果放在平时,有的孩子不愿去捡皮球回来。但是由于是“比赛”,有的孩子很快产生一种集体意识,马上跑去捡皮球回来,到指定地点后再进行传球。
再如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充当老鹰的同学虽然跑得气喘吁吁,仍然乐此不疲,克服了“懒惰”的缺点。部分充当小鸡的同学为了不被老鹰捉到,双手会紧紧地抓住前边同伴的衣襟,甚至跌倒也会马上爬起来,继续游戏。另外,我还适时地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如郊游、去敬老院帮老人整理房间、给校园里的小树浇水、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以此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耐心,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的想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挫折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合理把握幼儿的承受力。不要让幼儿产生恐惧心理,要在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中逐渐的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困难和挫折,鼓励他们通过自身进行尝试,借助同伴给予他们更多的能力、信心,对他们的进步表现要及时表扬,让他们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友爱,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