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曹操杀了哪些人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 徐州之战中的滥杀问题
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冬,曹操为报父仇,发起徐州之役,这又引起了历史上争论不休的另一个问题,即曹操的滥杀问题。《三国演义》写曹操进攻徐州,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干了很多坏事,并引有四句诗: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杀,似乎是说曹嵩一家被杀是应该的,可见衔恨之深。然而稽考史料,曹操的杀人问题并不象罗贯中描述的那样严重。
曹操杀董贵纪一事
2 杀董贵妃
此事史书多不载,《资治通鉴》虽记此事,但语气不详,含义模糊。董贵妃其实不一定如《三国演义》所说是董承之妹。裴松之在《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文中认为:“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这就是说,董承的“国舅”之名是因为他乃董太后之侄,而不一定是因为其妹为贵妃才得来的。由此,我怀疑,历史上或许根本没有董贵妃其人。
3 杖杀伏皇后
演义描述汉献帝让伏后写信给其父伏完,要他设法除掉曹操,但伏完直至建安十四年死去,并未受取任何行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此事暴露,曹操乃派人杀死伏后,其所生二子及兄弟、家族百余人亦同时遇害。在《三国演义》中这件事被大大地夸张了,历史上的伏完接到献帝的书信后并未采取行动,《演义》中却写伏完派穆顺与献帝联络,请求发密诏调吴蜀起兵,不幸被曹操从穆顺头发中搜出书信,伏完、穆顺遂惨遭杀害。
4、曹操借刀杀祢衡
此事详情见于《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平原人也,少有才辨,“气尚刚傲,矫时慢物”,孔融荐之于曹操,他却对曹操破口大骂,曹操发怒,对孔融道:“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遂把祢衡送与刘表,刘表又把他转送给江夏太守黄祖,祖待之亦厚,祢衡却当众辱骂黄祖,祖乃杀之。综上所述,历史上的祢衡只是一个文化小丑,他仗着自己的虚名,随意侮辱别人,而肯定别人不敢动他一根毫毛。曹操看透了他的用意,才把他送给刘表,但刘表也珍惜名声,又把祢衡转送黄祖,祢衡以为黄祖也不敢动他,因而故态复萌,哪料黄祖不吃这一套,于是他的脑袋才搬了家。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祢衡之死,纯粹是他咎由自取,与曹操没有关系,何况曹操把祢衡送给刘表时,“犹以表为宽和爱士,观其能容与否也。”本质上并没有借刀杀人的意思。
5、孔融之死
让梨的孔融在中国历史上颇有名气。孔融,山东人,汉末任北海太守,后投靠曹操,建安十三年被杀。融幼年即有异才,及长“岁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清雅,可玩可诵,论事考实,难要悉行。但能张桀网罗,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引自《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元年》)这就是说孔融为人崇尚清谈,志大才疏,又所用非人,并不是真正的有识之士。鲁迅曾指出,孔融的性情和主张都是相当乘僻的,例如曹操禁酒,本是乱世中节约粮食的正确措施,他却讥笑曹操:“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可见,孔融和祢衡一样,其死都是咎由自取。而《三国演义》中却写孔融反对曹操进攻刘备,长叹曰:“以不仁征伐至仁,安有不败乎?”这话被人告发,才导致孔融遇害,按历史上孔融并未有此语。
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冬,曹操为报父仇,发起徐州之役,这又引起了历史上争论不休的另一个问题,即曹操的滥杀问题。《三国演义》写曹操进攻徐州,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干了很多坏事,并引有四句诗: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杀,似乎是说曹嵩一家被杀是应该的,可见衔恨之深。然而稽考史料,曹操的杀人问题并不象罗贯中描述的那样严重。
曹操杀董贵纪一事
2 杀董贵妃
此事史书多不载,《资治通鉴》虽记此事,但语气不详,含义模糊。董贵妃其实不一定如《三国演义》所说是董承之妹。裴松之在《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注文中认为:“董承,汉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这就是说,董承的“国舅”之名是因为他乃董太后之侄,而不一定是因为其妹为贵妃才得来的。由此,我怀疑,历史上或许根本没有董贵妃其人。
3 杖杀伏皇后
演义描述汉献帝让伏后写信给其父伏完,要他设法除掉曹操,但伏完直至建安十四年死去,并未受取任何行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此事暴露,曹操乃派人杀死伏后,其所生二子及兄弟、家族百余人亦同时遇害。在《三国演义》中这件事被大大地夸张了,历史上的伏完接到献帝的书信后并未采取行动,《演义》中却写伏完派穆顺与献帝联络,请求发密诏调吴蜀起兵,不幸被曹操从穆顺头发中搜出书信,伏完、穆顺遂惨遭杀害。
4、曹操借刀杀祢衡
此事详情见于《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平原人也,少有才辨,“气尚刚傲,矫时慢物”,孔融荐之于曹操,他却对曹操破口大骂,曹操发怒,对孔融道:“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遂把祢衡送与刘表,刘表又把他转送给江夏太守黄祖,祖待之亦厚,祢衡却当众辱骂黄祖,祖乃杀之。综上所述,历史上的祢衡只是一个文化小丑,他仗着自己的虚名,随意侮辱别人,而肯定别人不敢动他一根毫毛。曹操看透了他的用意,才把他送给刘表,但刘表也珍惜名声,又把祢衡转送黄祖,祢衡以为黄祖也不敢动他,因而故态复萌,哪料黄祖不吃这一套,于是他的脑袋才搬了家。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祢衡之死,纯粹是他咎由自取,与曹操没有关系,何况曹操把祢衡送给刘表时,“犹以表为宽和爱士,观其能容与否也。”本质上并没有借刀杀人的意思。
5、孔融之死
让梨的孔融在中国历史上颇有名气。孔融,山东人,汉末任北海太守,后投靠曹操,建安十三年被杀。融幼年即有异才,及长“岁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高谈清教,盈溢官曹,辞气清雅,可玩可诵,论事考实,难要悉行。但能张桀网罗,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愿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异,多剽轻小才。”(引自《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元年》)这就是说孔融为人崇尚清谈,志大才疏,又所用非人,并不是真正的有识之士。鲁迅曾指出,孔融的性情和主张都是相当乘僻的,例如曹操禁酒,本是乱世中节约粮食的正确措施,他却讥笑曹操:“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可见,孔融和祢衡一样,其死都是咎由自取。而《三国演义》中却写孔融反对曹操进攻刘备,长叹曰:“以不仁征伐至仁,安有不败乎?”这话被人告发,才导致孔融遇害,按历史上孔融并未有此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