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原文+赏析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6-05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1万
展开全部

《神女峰》作为一首优秀的文章,无论在艺术性方面还是在主题意义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以下是我跟大家分享《孔乙己》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原文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水没有,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羼(chàn )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多乎哉?不多也。”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写于一九一八年冬

赏析

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初中课文中的传统名篇,不论什么版本都必选,这篇小说历年来常读常新,经久不衰,其艺术价值自然不可小觑。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流毒甚深,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五·四”前夕的中国社会,由于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如李大钊、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进行猛烈的抨击,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即将爆发。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文化新军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他以锋利的笔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进行最无情最猛烈的攻击。他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鲁迅在“五·四”前夕发表的这两篇小说,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精巧含蓄的布局

(一)第一人称的叙述

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既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又可以使文章中心得到深刻的揭示。因为连一个十几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而用小伙计的眼光来写,又可以表现出对孔乙己的同情而又不致影响中心的表达。文章截取孔乙己一生中的一段生活,把最能显示孔乙己生活、性格和命运的情节浓缩在几个场面,这样写便使故事情节集中而凝练。作者通过小伙计的眼光,用了几个特写镜头把孔乙己的外貌、他的遭人轻视和奚落的情状表现出来,然后转入对孔乙己遭受残害即将死亡的描写。简简单单的故事情节依据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表现出极其深刻的`主题。

(二)精心选择的背景

小说以咸亨酒店为人物活动的中心,活动在这里的人除了孔乙己外,还我“我”、掌柜的、短衣帮和长衫客等人,他们围绕在孔乙己周围,肆意对孔乙己进行哂笑怒骂。咸亨酒店是孔乙己活动的空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看小说的具体描写: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文章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写,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掌柜对“短衣帮”与“长衫客”的不同态度,店内单调无聊、令人窒息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虚伪的关系,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特殊身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注定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三)顺叙中的插叙

小说并不是平铺直叙,也没有一波三折的波澜,但丝毫不影响它的引人入胜。小说主要采用顺叙手法,截取两个主要的片断,构成小说的主干,但插叙的内容却不可少,是小说的枝叶。插叙的内容主要有:孔乙己的生活,抄书,偷书,被丁举人打,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情节,却是构成小说必不可少的细节。

二、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一)可悲可怜的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他既可悲,又让人可怜。孔乙己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这是他自身经济地位与自身精神定位的矛盾。经济地位的低下,让他无法真正成为咸亨酒店的“长衫主顾”,那有形的“曲尺柜台”所筑起的无形高墙是孔乙己永远无法逾越的,但实现这种跨越又是他所梦绕魂牵的,他无法脱下的那又脏又破的长衫,实际就是他内心渴求的物化。精神追求的错位无疑是孔乙己人生最大的悲剧,他追求了他不该追求或者说他追求了他永远追求不到的东西。他身材高大,却四体不勤;他识文断字,却难以谋生;他从不拖欠,即便是拖欠也必定还清;他不理会我冷漠的面孔,认真地教“我”识字;他真诚地与小孩们分享着那一小碟茴香豆,这一切的一切,无不透射出孔乙己内心的纯真与良善。及至他最后的一次喝酒所付出的“四个现钱”,更是孔乙己追求人格操守的最好实证。然而,他却又以好吃懒做,小偷小摸,自命清高,迂腐穷酸来践踏自己的人格尊严。这种人格的分裂看似让人难以理喻,实则是鲁迅先生对孔乙己悲剧的最合理设计。正是孔乙己的这种纯真与良善激起了我们内心对他的悲悯,而这种纯真与良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又是多么的无力与苍白。在掌柜的无情嘲讽中,它在“短衣帮”的快活的笑声中,在“我”这个少不更事的伙计的冷眼中被撕裂,又在丁举人的毒打下灰飞烟灭。在封建教育思想的浸染下,这纯真与良善又是如此的荒诞与可笑:追求清高而沦为小偷,追求诚信而信口狡辩,追求自己想追求的却又被想追求的所扼杀。这种对纯真与良善的漠视,这种对纯真与良善的撕裂,这种对纯真与良善的扼杀,正是鲁迅先生对“悲剧”的最好诠释——把美的东西毁给别人看。

(二)麻木不仁的短衣帮

小说中的“短衣帮”是穷人,但不是作者可怜的对象,而是帮凶的角色,他们与掌柜、丁举人一起共同嘲笑孔乙己,他们自己本是受害者,但却浑然不觉,反而成了害人者,可见其麻木不仁,这是小说要揭露的另一个主题。只有一个孔乙己麻木迂腐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千千万万的短衣帮的麻木。

小说写短衣帮的麻木,主要是通过写他们的笑声来反映的。《孔乙己》中传出的笑声大体有两种:一种是长衫人物和掌柜们的笑声,这笑声在孔乙己被打成残废、蠕动在死亡线上时显得特别起劲,这笑声里抖动着剥削阶级的残忍和冷酷,这笑声里震颤着“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残暴。”另一种就是短衣帮们的笑。孔乙己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站着喝酒”,说明他没有挤进长衫主顾的行列,而和短衣帮相近。短衣帮和孔乙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几乎处在同一层次上,那么,短衣帮笑孔乙己什么呢?有些文章认为,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是劳动人民对孔孟之道蔑视的感情的流露。应该说这仅仅是笑声所包含的一个内容。短衣帮的笑声所深蕴的内涵远非这一点。孔乙己这样一个备受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残害的“苦人”,本应得到同样不幸人们的同情,可是,“短衣帮”却拿他逗趣、开心,给他取绰号,嘲笑他穷酸。特别是孔乙己的最后一次露面,情景更是凄惨,孔乙己被打断了双腿,是用手爬到酒店的,他已经陷入绝境,可是店掌柜还要逼债。面对这一人间惨象,穷苦人们仍是报之一“笑”。作者反复描写短衣帮的奚落,表达了更深的思想,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揭示短衣帮这样的不幸人们的“病苦”,意在抨击整个吃人的封建制度。在长期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下,封建文化、孔孟之道不只是造成孔乙己这样的悲剧人物,而且还普遍地毒害着被压迫人们,使他们陷于麻木、不觉悟的精神态度,甚至连起码的同情心也已丧失。鲁迅着意揭出这一“病苦”,正说明要“疗救”的不只是一个孔乙己,而是整个社会。

其二,揭示不幸人们的“病苦”,目的在唤醒他们的觉悟。鲁迅曾说,他的小说题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在揭示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表明鲁迅对群众的落后不是抱着嘲笑态度,而是进行严肃的思考,探索“疗救”的方法,使群众从封建思想桎梏下挣脱出来,去担负起改造整个病态社会的责任。

三、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传神的描写

小说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活现了孔乙己的形象,下面具体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其传神之处。

一是外貌描写。小说写孔乙己的外貌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他刚出场时的外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一段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东西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萎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第二次描写孔乙己的外貌,是在他最后一次出场的时候,是这样描写的:“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断腿前后肖像的对照、更显出他遭遇的悲惨。

作者通过对孔乙己外貌的描写,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都揭示的十分深刻。

二是语言神态描写。主要有六句话值得细细品味,第一句是:“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说明他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的性格。第二句是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说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第三句是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于。”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第四句是“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说明孔乙己“惟有读书高”的自命清高的性格。第五句是“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说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第六句是“不要取笑!”“跌断,跌,跌……”明明是丁举人打断的却不敢说,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了他的精神,摧残了他的肉体,他却至死不悟,死要面子。通过这些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便跃然纸上。

三是动作描写。主要有“便排出九文大钱”和“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两句,前者既表现他桔据而穷酸的本相,又对酒店卖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并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这一“排”的动作,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心理;后者则说明他已经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二)细节的雕琢

小说有多个细节让人非常深刻,如对他的脸色的多次刻画,他的那件长衫,还欠十九个钱等。在这里重点分析一下对孔乙己脸色的刻画,看小说是如何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的。

小说中有四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出场的时候: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

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戳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

小说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这“黑而且瘦”的脸色,加上用手爬着“走”,可想而知他是怎样在受尽了折磨之后死里逃生,苟延残喘活下来的。当掌柜取笑他时,孔乙己只是低声应答掌柜的讪笑,露出“恳求”的眼色,显现出他横遭摧残后那种畏缩、害怕、绝望无告的心境。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牺牲者的血淋淋的悲惨画面。至此,孔乙己的悲剧形象也就大体完成了。

孔乙己的“脸色”由“青白”而“红”,再到“灰”而“黑瘦”,是孔乙己性格的逻辑发展。作者通过对脸色变化的描写,形象地刻画了孔乙己迂腐而又麻木的性格特征。

(三)精准的词句

鲁迅先生的小说用词非常精准、意蕴丰厚、笔法老到,而且许多词语达到传神的地步。下面以“偷”“摸”“爬”“窃”四个动词的运用来揭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前因后果。

孔乙己有一个致命的性格弱点,那就是好喝懒做,他穷愁潦倒竟至于偶尔偷盗度日。文中对于孔乙己偷鸡摸狗品性的揭示累计达9次之多,其中根据叙说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酒店顾客、掌柜对孔乙己的冷嘲热讽,肆无忌惮地直宣其“偷”,“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穷极无聊的顾客把孔乙己的酸心隐痛当作酒后茶余的闲谈笑料,寥寥几语,活画出他们的粗俗放肆,寡廉鲜耻。他们直言不讳地戳穿孔乙己的伤疤,胆大妄为地指控孔乙己的偷盗被打,众目睽睽之下,竟没有一点怜悯顾虑,真是泼辣得令人发指。再看一店之主的掌柜,他同样是对孔乙己百般奚落,极尽挖苦讥讽之能事。“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掌柜接二连三,连珠炮似地责问孔乙己的“偷窃”一事,其冷酷狠毒、幸灾乐祸的内心世界宛然可见。总之,无论是掌柜,还是酒店顾客,他们对孔乙己的讥哄虽然或多或少揭示了事实的真相,但是说话的口吻,粗俗的态度无疑又暴露了他们丧尽天良的麻木和冷酷。

二是孔乙己迂腐麻木,以“窃”蒙“偷”,讳莫如深。“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酒店看客大言不惭地宣说孔乙己的“偷盗”丑闻,可是迫于生计而无可奈何的孔乙己却卖弄文字,故作深奥,企图以半懂不懂的文言词句“窃书”来搪塞、抵赖。因为在他看来,“窃”字生僻玄奥,非短衣邦之流所能理解,如此改头换面自然可以掩人耳目。其实,这改“偷”换“窃”的表演正暴露了他迂腐清高、麻木不仁的悲剧性格。我们不能不震惊:封建文化对他扫摧残毒害简直到了敲骨吸髓的程度!

三是作者平静、冷峻的叙说孔乙己的“偷窃”品性,“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不直说其“偷”,出语委婉,暗含同情,表明孔乙己并非天性糟劣,实是被“逼上梁山”才偶尔做出这“偷盗”之事来的,即便是点出“偷窃”,也不象短衣帮、掌柜之流那般刻薄露骨。“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尔做些偷盗的事,”直话曲说,冷静客观,满蓄哀愤怜悯之情,实则体现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上述分析表明,言为心声,“偷”字声声,情态种种,正是这些风情各异的“偷”字活画出了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尤值一提的是,正因为孔乙己卑劣人格的恶性发展,才导致了他后来命运的非人异化。终末的结局是:“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了。”他被打断了腿,蜕变成四足爬行的“动物”,照理说,四肢着地应是“爬”字,可是作者偏偏着一“走”字,而且一再强调孔乙己是这样“走”的。可见,其间蕴蓄着作者多么深广的忧愤和不平啊。作者不忍心改“走”为“爬”,孔乙己毕竟也是人啊,可现实又不能不令人瞠目结舌:他确确实实沦为了四足爬行的“动物”,似“走”实“爬”,这种矛盾而复杂的心态从两个“走”字中充分流露出来。更为撼人心魄的是,孔乙己嗜酒成癖,至死不改,即便是到了穷途末路,仍要“摸”钱喝酒。这是孔乙己悲剧的必然结果,更是作品振聋发聩的力量之所在。可见,“摸”字力透纸背,写尽人生苦况。

由此可见,“偷”、“摸”、“爬”、“窃”四字既精当微妙地写出了人物特定条件下的神情心态,又浑然有机地勾连一体,巧妙地提示了孔乙己命运每况愈下直至悄然离去的因果关系。这篇小说遣词炼字的精湛艺术确实令人拍案叫绝。

《孔乙己》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名篇,历数十年而不衰。其精巧的结构布局,丰富的人物形象,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鲁迅先生高超的文学表现手法,在此文中都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近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