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相亲见面父母在场要注意些什么
第一次相亲见面父母在场要注意些什么
第一次相亲见面父母在场要注意些什么?生活中,很多单身男女认识并在一起,大多是通过相亲的方式。如果第一次相亲见面父母在场要注意些什么,不知道的就看看本文的分享吧。
第一次相亲见面父母在场要注意些什么1
一、父母在场注意事项
1、外表形象很重要
整洁与清新自然的外表是必须的。千万别把自己的形象搞得很艺术,又是长发又留胡须,或是穿些很不大众的衣服,戴着一些很能吸引别人眼球的饰物。虽然现在是可以自由张扬个性的时代,但应该注意张扬个性的场合对象,这样的装扮绝对不会是长辈们喜欢的形象。
2、行为举止有礼貌
见到对方的家长彬彬有礼是必须的。尽量规范好自己的行为举止,但不是约束。因为见到对方父母的那一刻起,你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他们的考察,有时,一个细小的动作或是一个不当的举动都会影响到他们对你的印象评分。因此,细节决定成败,对细节的注重绝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说话谈吐要得当
见到对方父母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和女方父母交谈时绝对不能海阔天空,或是为显示你渊博的知识说一些他们听不懂的东西,要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4、美好愿景能想象
你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机会把自己事业未来的想法与对方父母简单探讨,这是长辈们都愿意听到的话题,这可以让对方的父母更安心。
5、心情放松别紧张
第一次见对方的父母,要说一点都不紧张那绝对是不可能的,问题在于如何让自己精神放松,能够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准岳父母的考察考验,有时这会事关到最终的组织考察结果,因此,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轻松自己的心情,确保应有的自信,这才是攻坚克难的有效方法。
二、第一次相亲后联系聊天注意事项
1、不要过问对方的`情史
任何人在相亲初期的时候,都不应该过问对方过去的情史。甚至应该都不要提起,除非对方主动分享自己的过去,分享过去非常私密,也需要彼此对方的舒适圈,才有可能。初期就过问绝对不是一个好的开始。
2、关心一下家人不
简单询问对方的家人,并适当给予关心,但不宜深问,一般初期都会对这方面有所保留,所以只当做一个拉近心理距离的跳板,提及一下即可。
3、可以谈谈轻松的旅行话题
旅行总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从过去特别的经验分享,到未来即将想去的地方,你可以从一个人对于旅行的想象跟经验去了解对方的喜好跟兴趣。
4、喜欢的食物和饮品
这也是个很轻松的话题,也有很多可聊,而且在对话过程中,可以关注对方喜欢的食物、饮料,为下一次的约会做好准备。
5、简单问问事业
了解对方在做什么总是好的,在做什么?未来的规划?曾经的经历?不用去深入对方每一天的工作型态或是确切一年三年五年目标,只是很轻松的了解对方正在做的事情,分享鼓励也能从工作中发现这个人的特质是不是你所喜欢的。
6、兴趣爱好
你喜欢的休闲育乐喜欢跳舞吗?喜欢运动吗?爱看电影或喜欢那个人的音乐?从对方平常喜欢的休闲娱乐,马上可知道你们两个合不合拍!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们两个有相似的兴趣,可以为你们打开另一个更深入的话题。
7、休息时间安排安排
这真的是一个很棒的话题,你不仅可以知道对方没事的时候真正的状态(不用上班,有一堆自由时间的时候),可以了解对方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也有点暗示性的透露“说不定我们周末的时候,可以一起做点什么?
三、第一次相亲后联系的时间
初次相亲后不建议拖太长时间联系,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够满意或心生情绪。拒调查显示,大部分人认为如果对相亲对象有好感,相亲后1到2天内联系会比较好。这样不至于拖着对方,也有适当的考虑时间。
另外,联系的时间段也要有所把控,比如了解到对方的工作性质,什么时候忙什么时候不忙,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联系对方,会让TA更有心情回复你。
第一次相亲见面父母在场要注意些什么2
一、相亲适合带人去吗?
红娘的意见是,最好还是“一对一”,这样比较方便沟通交流,要是带上旁人,就聊不开了。
红娘随机采访了30名单身男女,超过七成表示,不能接受对方带着家长来相亲。
不少男生认为,相亲带着未来的丈母娘,不敢谈下去。女生更认为,男生相亲带着妈妈,这是不成熟的表现,不敢和这样的人组建家庭。
最近在网上看到报道,家住武昌31岁的程小姐,每次相亲都是“锵锵三人行”:程小姐、程妈妈和相亲对象共处一室。最近半年来,她相了19位男士,均未成功。
而在现实中,给红娘印象最深的一位女孩子,每次相亲妈妈都陪着,有几次女儿看中了,妈妈这一关过不了,结果现在30多岁了,还没找到对象。
“丈母娘难对付”,是不少男生的感慨。女生找对象主要选择跟自己合得来、能沟通、有感觉的男生。但现在的丈母娘“与时俱进”了,尤其是那些自己结婚后曾经吃过苦耐过劳的丈母娘们,更是会帮女儿“严格”把关。
在红娘的印象中,90%的丈母娘第一条都要求男方有房子,还有10%,因为自己经济条件优越,对房子不做要求,但在相貌、工作上要求就会相应提高。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习惯性地为子女包揽一切,而子女习惯了这种心理依赖,会变得患得患失,畏畏缩缩,更何况感情和婚姻不能越俎代庖。
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倾向,都希望能够选一个条件更好的,但感情是没有标准的,如果量化物质标准、一味地去追求物质保障,可能最终会损害孩子,损害到未来的小家庭。
不少人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跟女孩子相亲约会,结果碰到妈妈跟女儿坐一起。“丈母娘”问问题时表现出各种挑剔,不少人称丈母娘是爱情的门槛。儿女相亲,父母一起上阵,到底利多还是弊多?父母毕竟人生阅历丰富,能够得到父母认可和祝福的婚姻更幸福。
从丈母娘身上看到几十年后的准妻子
幸福与否,有如春江水暖。自己不知道,要父母前来试水的,也让父母代你过婚姻生活?市民张先生说:“我不能明白的,只是为何有那么多所谓丈母娘跃跃欲试,抛头露面?如果我是某准女婿,我会先好好观察一下准妻子的娘亲——因为几十年后,她很可能,言行举止,身材样貌,如出一辙。”
丈母娘在场,更有利的是相亲的男方而非女方。我们都说潜移默化,女儿的成长不可能不受到母亲大人的影响,丈母娘基本会是未来老婆的翻版,丈母娘在现场的一言一行很可能就会是未来成了你老婆的这个女子的言行,丈母娘宽容大度智慧,未来的这个老婆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而如果现在丈母娘对你尖刻刁钻精明的拷问,未来,这个坐在你面前看上去温文尔雅的女子可能也会有尖刻刁钻精明的品性,可以在现在看到未来,也非常划算的。
父母的生活经验会告诉我们很多事情
有句话叫做“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其实很多年轻人在结婚的时候都是非常盲目的,盲目的好处是结婚不会变得那么困难,坏处就是离婚也会变得很容易。
我这里假设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出于爱,而大部分的父母也是懂得尊重,在这样的前提假设下,年轻人多听听长辈们的意见是没有什么坏处的。每个人都来自自己的原生家庭,虽然不是每个父母都学习心理学,但他们的生活经验会告诉我们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当然,大部分父母都是抱着“只要女儿喜欢。。。”的态度来看未来女婿的,除非真的有什么特别过不去的,否则也不会太过的反对。
还有一点,从心理上讲,为人父母,都希望婚姻的大事能够得到他们的参与,其中也包括介绍对象,和最后敲定合适的对象。所以说,能够得到父母认可、祝福的婚姻,未来即使出现裂缝,还有老人家可以来帮着协调,要知道,很多时候的离婚都是可离可不离的。
二、第一次见面如何做?要不要带亲友陪同前往?
1、第一次见面尽量松弛大方,从双方感兴趣的轻松话题开始了解,比如最近的社会新闻、热门电影、看过的书籍等等,这样不会让对方有压力感也容易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看看双方是否合适,就话题的内容方面可以提前关注一下。
2、如果是信任度较高的相亲,自己前往就可以了。如果是通过网络认识而自己又不太放心的情况下,可以带上一个同龄好友,但不必陪同全程,只是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让对方也知道你有朋友知道约会地点。首次约会请别带自己长辈,会让对方觉得你的心理年龄不成熟,而且长辈出现在第一次约会中会让双方都很尴尬,相亲的气氛和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相亲时应保持怎样的心态及如何展示自己的最佳状态?例如闺蜜或亲朋介绍的相亲对象与自己的喜好相距甚远,如何很好应对又不伤感情?
以平常心对待,不抱过大希望,否则失望越大;不抱悲观论调,否则出发前就已经有内在的情绪产生,整个过程也会让自己、对方感觉不良。举止得体、自然大方就好。如果介绍人推荐的相亲对象跟自己的喜欢相差很大,第一次可以礼貌地回绝,但请跟介绍人讲清自己的喜欢和要求,你表达的越清晰,介绍人越觉得你对他/她的信任和你对相亲这事的诚意,以后也会更注意你的感受介绍更适合的人给你。
四、双方都有一个“择偶标准”如何选择和坚持?
很多大龄男女一直未婚都是想找一个精神上与自己契合,又有生活品位的丈夫或妻子,他们表示,直到现在都没有遇到一个既符合心目中条件,又令自己喜欢的对象。
如果长期以来都是这种感受,则需要问问自己,是不是要求太多、过于追求完美、对人挑剔等。因为我们自己也不是完美的,但却要求对方得比我完美,还得特别爱我,都顺着自己的意思,请稍加理智地想想这种可能性有多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也有权力追求自己的幸福,那就需要看看双方有多少标准是交集,又有多少部分是非原则性的,是可以互相接纳的。从恋爱到结婚并不是追求完全一致的过程,而是正视差异,理解差异,接受差异的过程。
相亲“唯条件论”,适龄男女早已过了懵懵懂懂山盟海誓的初恋年龄,对婚姻和家庭生活思考的更现实,比如男人问女人为自己准备多少嫁妆,女人则想知道男人的身家条件和养家能力……处理不好有相亲让爱情变物质、婚姻“唯条件论”的嫌疑……
心理学中有个马斯洛需求理论,提到五层次需求: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相亲中也会体现,嫁妆和身家条件、养家能力的提出和在意,就是安全感和价值感的现实表现,越是对这些方面在意,也越说明自己安全感和价值感的缺乏,提出条件并不是错,但得看看对方能接受多少?自己又能付出多少?凡事都有代价,如果只看重条件而忽略情感的依恋度和亲密度,那最后可能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