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人类进化而来的心智能力
情感是我们心智的能力之一。
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情感,都是我们在进化过程中为了生存的适应手段,所以一些消极的情绪并不是没用的,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也没必要刻意地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
情感就是和理智共存的、设计精良的心智模块。
情感不仅让我们生活更加丰富,社会关系更加复杂,还为了更好地复制自己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情感它不能直接让我们拥有强壮的身体,也不能让我们智商变高,那它怎么能帮我们进行基因复制呢?答案就是, 情感主要通过偏好的设置,帮我们选择更好的环境,避开风险 。
就拿“喜欢”这种感情来说,和我们的进化有很大的关系。作者在这里说的可不是人和人之间的喜欢,而是人和风景之间的。每个物种都有适合自己的栖息地,人类当然也一样。在经过了之前漫长的游牧生活之后,我们的祖先逐步开始在各个地方定居,这些地方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肥沃的土地,温和的气候,开阔的视野,古往今来,大城市、大部落都产生在这种地方。动物也是这个样子,大雁冬天会去温暖的南方,非洲的动物会随着植物的生长变化,然后迁徙到不同的地区。我们都之所以喜欢舒适的外部环境,这个就是因为我们的基因里就有这种偏好。
有一个关于人类住所的偏好实验,实验人员让美国的儿童和成人观看不同风景图片,问他们更喜欢住在哪里或者是更想去哪里旅游。这些小孩子都选择了草原,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去过真实的草原,他们选择草原就是凭一种直觉。大人们除了喜欢草原之外,他们还喜欢温带森林地区的图片,这些图片和美国大部分人的生活环境是相似的,所以受到被实验者的喜欢。在实验里,没有人选择热带雨林或沙漠,我们就可以从这个实验里看出来,孩子们对于环境的喜好可以说是我们天生就有的本能,成人的喜好既有本能的偏好,也会偏好他们熟悉的日常环境。
就包括我们现在,不管是买房子还是租房子的时候,南北通透的房子都是卖点,朝南的卧室要比朝北的卧室贵不少钱,周边设施配备和安全都是大家考虑的重点。这些偏好都可以追溯到我们的本能,这个本能就是我们对舒适环境的偏爱。
不仅是生活的环境,我们还会喜欢很多对复制基因有帮助的东西。比如说很多人喜欢鲜花,这可不仅仅是因为花好看、有香气,其实是因为开花的植物跟别的植物相比更有价值。因为花是植物传粉授粉的生殖器官,开花就代表着这个植物会有更高的概率结出果子。果实和青草比起来,那肯定是果实好吃。所以,对于花的情感,也是我们进化过程中的心智选择。
接下来再看几个让我们不太舒服的情感。
恶心 是进化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种情感,可以帮助我们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危险。
恶心的来源主要是动物,比如说蛇、毛毛虫、蝙蝠、蜘蛛,还有一些腐败的东西,比如说尸体、粪便、呕吐物这些都让我们觉得很恶心。为什么我们会对这些东西感觉到恶心呢?因为这些东西一般都携带大量的细菌、寄生虫和有害微生物,要是接触了这些东西,或者把这些东西吃进去了之后,就很容易让我们生病,所以在千百年的进化过程中,就从生理上对这些物质产生了恶心的感觉。
同时,我们这种恶心的感觉还会扩散,比如说苍蝇、蟑螂爬过的食物也会让我们觉得很恶心,看到那些黑作坊,他们做出来的东西我们也不会去吃。我们的心智会认为,这些东西被那些恶心的动物身上所带有的细菌给传染了。
恶心这种感觉的完善,不仅是先天的进化,还有后天学习的结果。在这里,作者引用了美国滨州大学教授保罗·罗辛的观点。罗辛教授有一个外号叫“恶心博士”,专门进行恶心的研究。他认为婴儿对于恶心的感觉既有原始的本能,也有后天的学习。婴儿虽然不会排斥我们觉得恶心的东西,假如面前有一堆大便,他们也许会用手去摸,通常这个时候家长们都会教育他们不能去碰这些东西。但是婴儿也有一些自然排斥的东西,比如说苦的、辣的食物,如果他们吃了这些东西都会选择吐出来。
所以我们恶心的感觉就是先天后天相互作用,让我们远离这些可能存在的危险,同时将这种概念一代一代传递下去。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绪就是恐惧,现在很多人会说自己有密集恐惧症、深海恐惧症、恐高症等等。我们恐惧的对象也有好多,既有真实存在的比如说血液、尸体、野兽,也有一些根本没有实体的东西,比如说鬼魂、妖怪等等。我们在进化中出现了这样的心智,其实也是为了进行自我保护。
人类和动物感受恐惧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大脑内一个叫作杏仁核的结构。有一个实验是这样的,科学家把小鼠大脑中的杏仁核切除掉,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无畏鼠”,就是无所畏惧、啥也不怕的老鼠。把这些老鼠和猫放在一起,它们不会逃跑,反而还敢跑到猫的面前挑衅。实验人员又把一只正常的小老鼠和一只无畏鼠放在了野外的模拟试验场,那只正常的小老鼠花了一周的时间,才把周围几米的地方探究清楚,但是无畏鼠呢,第一天就把整个试验场跑了一大圈,根本不担心附近是不是有潜藏的危险。结果,第二天这个无畏鼠就从实验场的假山上掉下来摔死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人类没有了恐惧的情感,可能就会无法预测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