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道

 我来答
情感解说家17
2022-07-02 · TA获得超过709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76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68万
展开全部
第一章、什么是“道”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意译】

老子告诉大家:给“道”取名为什么取“道”这个名字呢?我觉得我要讲的这个东西,最合适的,可以用知道的“道”字,但是我说的“道”,并不是我们平常说的那个“道”;用“道”字做名字,“道”字是可以做名字的,但是它并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名字;(平常意义上的名字是特指具体物或人,但是“道”这个名字表述的不仅仅是物或人,还有规律、原则、方法、作用等等),(所以我用道这个名字不仅仅是平常名字的意思);“道”它在天地开始的时候就有,道是万物的本源,没有名字怎么行呢?“道”它是万物之母,必须要有个名字。(这时“道”就有了两个含义了,万物之母和万物的本源)(我讲“道”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去研究“道”的内部奥秘,而是常常有意识的观察“道”的外表。(也就是说:我们常常只认识了 “道”表象,而没有认识“道”表象背后的本质、本体。)万物的本源、万物之母是同一个东西,用这两种思维方法去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去认知,得到的认知是不同的。但是同一个东西怎么能取两个名字,因此我给它取名叫“道”。(为什么要研究“道”呢?)“道”有玄之又玄非常神秘的奥秘,揭开“道”的玄妙奥秘,是揭开宇宙一切玄妙奥秘的大门。(这就是我要论“道”的原因,因为只有认识了“道”的玄妙奥秘,才能认识宇宙的奥秘。)

【感悟】

《道德经》的第一部分,是“五千言”的一个总论。第一章是进入《道德经》的大门,是《道德经》的灵魂所在。《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是要告诉大家什么是“道”,如何理解“道”,用什么方法认识“道”,认识“道”有什么用处,认识“道”的重要性。作为全书的开始,老子全章就讲了一个字“道”。因为道德经全书的精髓就是“道”,不能真正理解“道”,就不能正确理解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是给道取名字。

1、老子用“道”这个字的出处老子要论述的这个“东西”没有别的字可用,只有“道”字意思比较接近 ,“道”字在当时的使用已经非常平常了,但是老子要讲的“道”,不是我们平常说的那个“道”。暗示他讲的道和《易经》中所讲的道是不同的、是有区别的。因为在当时老子那个年代,“道”字的使用已经是很普遍的了。

2、用“道”做名字,这个名字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名字“我讲的这个东西”应该是有名字的,但是用“道”这个名字又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名字。平常意义上的名字是特指具体物或人,但是“道”这个名字表述的不只是物或人,还有规律、原则、方法、作用等等;所以道德经中的“道”有多个意思,这个从道德经中可以得到印证。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说明取道这个名字的来源。老子用“道”这个名字表示了多层含义,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名字,所以老子说“非常名”。

3、为什么要取名?因为“道”它在天地开始的时候就有,没有名称怎么行,“道”它是万物之母,必须要有名字,因此我给万物之母取名叫“道”。我给万物的本源取名叫“道”。同一个东西从不同的认识角度的两种叫法,从存在上、物质上、组成上看是万物之母,从起源上看,时间上看是万物的本源,实际讲的是同一个东西。

4、什么是“道”“道”是万物之母,即“道”是最小的物质单元。“道”是万物的本源,即一开始就有,最原始。“道”是万物之母和“道”是万物的本源是哲学的终极问题,所以说:老子是哲学家,而且是最伟大的哲学家。

5、“道”存在的时间“道”它在天地开始的时候就有,宇宙万物开始于“道”,“道”最久远。“道”是万物的本源,“道”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6、对“道”的认识方法既要认识“道”的外表,也要认识“道”的内部奥秘。仅仅认识“道”的外表是不够的,认识“道”的内部奥秘才能认识“道”的本质,才是认识“道”的目的。这是老子认识论的哲学思想,认识外表不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本质才是认识的目的。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都是只认识了事物的外表而没有去认识事物的本质,结果就是上当受骗,被人蒙蔽,出现了认识的错误和偏差。

7、“道”很玄妙“道”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感知,无法说清,因此“道”很玄妙,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研究。这里老子并不是说,道不能说,而是说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并不是有些“神仙”解释的那样,一说就不灵了,一说就不是道了,从而把道“神话”,认为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能言说,因为我是“神仙”。“道”并不是不能言说,如果不能言说,那么老子为何还给大家论道呢?

8、认识“道”的重要性认识“道”是揭开宇宙一切奥秘的大门,只有认识了“道”的奥秘,才能认识宇宙万物的奥秘,所以认识“道”很重要。《易经》中用的“道”字的意思表达和老子的“道”字的意思表达不完全相同,易经中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就是阴和阳;老子的“道”是阴阳相抱合二为一,阴和阳是不能分开的,并且“道”有两个层次的含义。

9、老子的“道”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物。如“道”是万物之母,最小的物;是万物的本源,最早的物;二是指规律、规则、原则、方法、作用等等,如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即天遵循的规律和规则、地遵循的规律和规则、人遵循的规律和规则,万物遵循的规律和规则就是“道”;老子将人和物区分开来,人遵循的规律和规则--人之道就是“德”。在这里老子是借用了“德”字,而不是当时德字的意思。

10、老子的“道”字与“德”字是同一个意思。老子说:“道”分为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道之道,所有这些道,都属于自然之道。老子把人之道从自然之道中提取出来,人之道就是“德”,这样“道”与“德”就联系到了一起,也就是说物之道是“道”,人之道是老子借用了“德”字,老子道德经中通篇都是讲,以“道”论“德”,以“物”论“人”。老子道德经五千言没有用过一个道德的词语,从这一点上看,《老子》实际就是一部《道经》。

11、《道德经》中用了76个“道”,44个“德”《老子》的通篇中较少用到“德”字,原因就是“德”就是人之道,《老子》的通篇中讲的就是“道”与“德”,所以我认为《道德经》并不能分成道经篇和德经篇两部分,这样就违背了老子的本意,没有真正理解《老子》,因为老子的道德经中通篇都是讲以“道”论“德”,全文讲的都是道与德,道和德是分不开的。《老子》没有那一部分专门讲“道”,也没有那一部分专门讲“德”,老子的论证方法是以“道”论“德”,以“物”论“人”。后人从第三十八章开始分成德篇,仅仅就是这一章用了十个德字。而没有任何显示,从第三十八章开始论德的意思表示,后面各章仍然是以“道”论“德”。从第十四章中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我们再来理解“名?可名,非常名”就理解老子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了。

12、老子为什么把“道,可道,非常道,”放到《道德经》的第一句在老子当时的历史环境中,“道”字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道家、儒家等等各家,都在普遍使用,为什么放到第一句来解释,就是因为老子的“道”和当时各家各派中的道都有所不同,为了使后人能够准确理解《道德经》,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让人们理解他说的“道”,不是大家(各家各派)平常说的那个“道”。要不解释清楚,后文就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

13、老子“非常道”的真实意思老子“非常道”的真实意思就是暗指我说的“道”和《易经》中的“道”是有区别的,意思完全不相同,但老子又不好明说,因为当时周朝奉行的是《易经》,所以老子说和平常说的道不同,说明《老子》中的“道”和《易经》中的“道”,意思表达不同。当时万物的本源是应该是阴阳说和五行说,可老子的万物本源是道,这在当时是大罪,《易经》中的“道”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阳和阴是可分的。可是老子的道是负阴而抱阳,阴和阳是不可分的,是二合一的。两者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