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大学之道?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22-10-24 · 超过10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8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8万
展开全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确的提到德对于一个人的至关重要。而文章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的,在《朱子语类》卷第十五中将这段文字概括为“三纲”“八目”。三纲便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八纲”指的便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么我从大学之道开始联想。道,是道“路”,是通向目标的途径。用道路比喻事物背后的规律,给人的感觉更直观。老子说:道可道,非恒道,讲的正是人可以通过学习思考掌握事物发展的一定规律,但是,今天可行之道,明天不一定可行,事过境迁也。他强调了人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也强调了人认识事物的局限性,更强调了世界万物的变化无常。这和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有相似之处,当然,老子的道讲的更多的是自然之道,孔子的道更强调的是人之道。

大学之道,就是掌握上等学问的方法和途径。成人学国学,从大学开始,朱子等也说十五岁以后开始入太学。之前,是小学,主要学习的`是洗扫应对,初级礼仪和文字基础。十五岁以后,学有余力的人而又有远大理想的人,开始学习大学之道。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大学》中,强调修身为本。

修身,就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和接近正道。正如人驾驶车辆的时候,需要不断修正方向,才能不偏离正道。人生的实践也是这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明什么?按儒家讲是发扬人本性中好的德行,涉及到一般的人,可以理解为发扬自己的长处,也就是说,不是什么都明,而是有所侧重,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和长处,了解了自己,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并去发扬它,那就是明明德。“亲民”按儒家传统解释应该是推广儒家的理想和道德理念,对一般人来讲,就是发挥所长,勇于实践,有所作为。 有所作为的目的是什么呢,按《大学》讲就是“止于致善”。 对“致善”的理解,广义上讲是达到儒家提倡的最高理想境界,如建立大同社会。涉及到一般的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界定自己的理想目标。重要的是过程和方法。

通过修身使自己德行和能力提高以后,接下来就是进一步的扩大实践范围,也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之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学习感悟人生之道并且不断的实践演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探讨人生之道,是一个更快乐的事,就算没有人理解我们的才学,或者没有机会实践我们的理想,但我们不依然是一个活的很充实的君子吗!

余梦似海omjgT
2022-10-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94
展开全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发扬自身的德行,造福社会),在亲民(亲通新,启发民智),在止于至善(可以理解为追求至善的境界,也可以理解为立足于追求美好)。
大学之道讲述的就是如何做到这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别为格物(研究事物的极限或者边界,了解事物的全貌)、致知(弄清事物的本末即来龙去脉,知道一件事情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诚意(因为致知了,所以取巧、侥幸等心理没了,去伪存真,做事情会越来越诚于本意和初心)、正心(逐渐摒除忿懥、好乐、恐惧、忧患之心)、修身(心正了,各种偏执成见就少了,不会因为亲爱、贱恶、畏敬、哀矜、敖惰而蒙蔽双眼,影响对事物的准确判断)、齐家(正心、修身之后可以齐家,家如小国,家都治不好,不可以治国)、治国以及平天下,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后面几个就离我们比较远,所以君子需立下追寻美好的初心,通过学习(格物致知),不断的正心修身,以此为本,渐至齐家、治国、明明德于天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