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都难喝,为什么还是很多人喜欢?
没有人喜欢喝酒。喝到嘴里呲牙咧嘴的样子,就证明了酒真的很难喝。
但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喜欢?
他们不是喜欢酒的味道,味道只是为了让他们更容易喝下去。他们喜欢的是酒后的感觉,气氛和情调。
我们今天就想科学地讲一下,为什么酒难喝,还是很多人会喜欢。
01
酒的主要成分当然是酒精。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影响到人体三种激素的分泌:
多巴胺,内啡肽、γ-氨基丁酸 。
多巴胺分泌出来,人的直观感觉就是做成一件事,奖励一下,让你产生快感,希望下次还能再做。
许多毒品的作用就是快速提高多巴胺的分泌,以达到精神刺激。
但这种刺激很快就会消失,陷入贤者时间。如果分泌过多,会使人早逝,即使幸免一死,也会出现精神分裂症、癫痫病的症状;不分泌或少分泌,又会使人得帕金森氏综合症、痴呆症等。
于是人体有第二种兴奋剂作为补偿——内啡肽。
内啡肽分泌出来,直观感受就是做一件事时感觉很难受,补偿一下,让你产生快感,让你坚持下去,产生成就感。
就类似于大量运动后产生的快感。
这类快感来得慢,走得也慢,带给人的感觉也更舒缓和 健康 。一旦被激活,人就会情绪高涨,干劲十足,思维敏捷,记忆力明显增强,产生无比的快感。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太过于沮丧和灰心,多巴胺和内啡肽都拯救不了。
γ-氨基丁酸 这时候就会来帮忙。它分泌出来就会让人觉得: 这件事让你不开心了,没事,睡一觉就好了。
γ-氨基丁酸主要负责降低大脑的兴奋性,起到镇静的作用。酒精是氨基丁酸的激动剂,能通过结合γ-氨基丁酸受体,增加γ-氨基丁酸在大脑中的水平,从而抑制大脑兴奋程度。
喝酒会醉,就是大脑过度镇静的结果,类似麻醉剂的效果。
所以人喝酒过程中, 会呈现3种状态,亢奋、文思敏捷;激动、精神错乱;断片、昏昏欲睡。
02
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是有阈值的。年纪越小,越容易分泌;年纪越大,阅历越多,越难分泌。
这也解释了,年轻人不爱喝酒的原因。
可以让他们兴奋的东西太多了。
每天刷抖音,一刷就是一天,就是因为看完每个短视频后,我们对下一个短视频的期待都会让我们产生多巴胺,快乐的停不下来。
川菜、辣条、泡椒凤爪辣么好吃,就因为辣椒刺激我们舌头产生痛觉,大脑为了平息这种痛苦,分泌了一堆内啡肽,让你辣而更快乐。
相比较古人, 我们能接触的,能吃的,能玩的太多了,这些东西都成为大脑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动力。
当这些刺激太过于频繁,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阈值就会提高。会让人对短视频的要求、辣条的辣度等有更高的要求,并且变得不那么容易兴奋、高兴,对生活失去幻想和希望,变得容易抑郁。
因此也就有人借酒消愁, 借新的更强的刺激,来让自己忘却,让自己糊涂 ——其实都是被身体控制,寻找更多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刺激方式。
03
有研究表明,摄入同样的酒精,男性大脑相比较女性而言,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让男性产生更多的快乐。
也就难怪喜欢大鱼大肉、大碗喝酒的总是男性,成为酒的主力消费大军。
可是对于初次喝酒的人而言,高度的白酒都不友好,只能让人感受到酒精的刺激,却无暇也没兴趣去感受里面的复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普通人会更喜欢有点甜的半干型或甜型的红酒。
但 慢慢地,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阈值会不断被拉高,从而需要更高度数的酒精来刺激。
于是,中国高度白酒,就成了马云所谓的“40岁之后才懂的”的兴奋剂。
所以说, 不是你不喜欢喝酒,而是你的身体喜欢喝酒;不是你不懂喝酒,而是你的身体需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