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有什么习俗?
原因: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习俗: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
典故:
嫦娥奔月: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嫦娥奔月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王母给他一颗不死药。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当机立断,自己吞了下去。她顿时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得知悲痛欲绝,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嫦娥。百姓们闻知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遥祭嫦娥。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溯源: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但是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但直到宋朝,中秋节才开始盛行起来的,到明清两朝,已与元旦齐名,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