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为何称“春秋”和“战国”呢?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因为当时的人非常天真纯朴,根据气候气温天气来做事情,有“避暑窝冬”之说,基本上重要的事情都发生在春、秋两个季节,比如葵丘会盟、楚王问鼎、弭兵会盟等都是发生在春、秋两个季节。
战国是因为诸侯连年混战而得名的。
春秋时期,周王朝统治日渐衰落,而其中的五个国家崛起,更加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他们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分别是齐国的齐恒公,晋国晋文公、宋国宋襄公、秦国秦穆公、楚国楚庄王,为了区分和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将此时之后的事情命名为“春秋”,而自三家分晋之后为战国。
文化
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文字
春秋时代开始,各地诸侯相争,而原本周文化独尊的局面逐渐破坏,各地区文化开始有“本地化”的改变趋势。
到了战国时代以后,这种情况更明显,在文字使用方面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为五大系统:东方齐系、东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晋系和西方秦系文字,各系统的文字大体上相近,只有小部份文字有所差异,因此彼此文书往来并没有太大问题。
展开全部
东周历史分为春秋和战国两段的原因是后世史学界按照《春秋》和《战国策》这两本史书对两个历史阶段进行的命名。通行的认识是将三家(韩、赵、魏)分晋作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阶段的分界线。
《春秋》是鲁国史官以编年体记述了从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至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为止的各诸侯国重大事件的史书。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以国别体形式记述从公元前490年智氏灭范氏(晋国)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的史书。智氏灭范氏做大,实际是后来智氏与韩赵魏三家矛盾激化被三家攻灭的源头,所以从历史源流上讲,两部史书在记述上有几十年的重合,但是并不矛盾。
《春秋》是鲁国史官以编年体记述了从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至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为止的各诸侯国重大事件的史书。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以国别体形式记述从公元前490年智氏灭范氏(晋国)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的史书。智氏灭范氏做大,实际是后来智氏与韩赵魏三家矛盾激化被三家攻灭的源头,所以从历史源流上讲,两部史书在记述上有几十年的重合,但是并不矛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