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次人民大迁徙是什么时候
TOP10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迁都 (转的,作者水之秋)
从遥远的夏朝到近代的中华民国,“迁都”这个名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屡屡见诸史书.迁都的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因为自然原因,有的是因为政治需要,有的则是因为外敌入侵.但不管是何种原因,迁都总意味着一个政权首都的迁移,而由于首都所具有的特殊的地位,因此迁都往往还将对一个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迁都经常成为影响历史发展的具有分水岭意义的重大事件.通过历史上的这些影响重大的迁都事件,我们可以管窥到中国历史的某些深层的东西.
一:盘庚迁殷
中国文明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殷商时代.殷商时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成型的文字,并且在青铜冶炼技术上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此外,殷商时代还是华夏文明急剧对四周扩张的时代.而殷商王朝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灿烂的文明成就,与发生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的盘庚迁都事件是分不开的.在盘庚之前,因为洪水的威胁和王室的内乱,商朝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曾迁都判庆银五次,这种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导致了商朝的逐渐衰落.盘庚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将商朝的首都迁到了黄河北岸的殷,在之后的二百多年里,商朝不再迁都,从而造就了稳定的政治局面,实现了商朝的中兴,并为商朝取得灿烂的文明成就创造了先决条件.也正是因为殷都对于商朝的重要地位,后人才有了“殷商”这个称呼.而从盘庚迁殷之后,中国的王朝历史也就此结束了频繁迁都的时代,出现了后世一个个历时长久的都城.
二:平王东迁
公元前771年,中国西部的游牧民族犬戎攻破了西周王朝的都城镐京,次年,周平王将周王朝的都城由渭水流域的镐京迁到了黄河南岸的洛邑,史称“平王东迁”.这次迁都事件是西周与东周的历史分界线,同时也宣示着一个新的时代——春秋时代的来临.镐京的放弃,意味着周王朝已经不具备抗衡西方游牧民族的力量,不得不迁徙到较为安全的黄河下游地区,从此西周时期偏重于西部的政治重心向东部转移,东方的强大诸侯国相继崛起,开始对中国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而周室的这次迁都,使得周王朝对各诸侯国的驾驭能力明显削弱,中国历史终于结束了周天子的权威统治时代,进入了“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春秋时代.这次迁都还产生了一个后来将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诸侯国——原先替周天子牧马于渭水流域的秦人由于护送周平王迁都有功,得到了周天子的封赏,从此在远离周室的渭水流域建立起了秦国.
三:秦迁咸阳
众所周知,秦国的强大始于商鞅变法.在商鞅变法的各项举措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迁都咸阳.秦国自平王东迁后始在渭水流域建国,最初其疆域狭小,而且位置偏西,与西方的游牧民族极其接近,甚至混杂而居,因此在经济、文化上远离中原各国,各方面都比较落后,且长期不被中原各国所认同.秦国差悉要想真正成为中原霸主,变弱为强,就一定要将政治重心东移,商鞅当然深明此点.在他的坚持下,秦国的国都终于由偏居西方的栎阳迁到了渭水下游的咸阳.从这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咸阳一直就成为秦国乃至全中国的政治中心而存在.秦国的这次迁都,使其势力向东大步推进,而政治中心的东移,也使秦国真正成为了与中原各国对等的政治大国,对秦国后来的统一中国的大业创造了重要的先决掘宴条件.
四:晋室南迁
自夏朝以来,中国的政治中心始终在黄河流域和渭水流域之间变动,而中国的经济重心也一直在这些地区.但是,随着西晋末年北方游牧民族的大举南下,这种形势终于开始有了改变.公元316年,匈奴军攻破了西晋的都城长安,俘获了晋愍帝,西晋王朝宣告灭亡.次年,晋室遗族重以江南的建康为都城,将中断的晋王朝的皇统又延续了起来,这就是东晋的开始.晋室的这次南迁,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意义重大.首先,这次迁都使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南方出现了一个政治中心.尽管孙吴曾经定都建邺(即建康),但就孙吴与东晋的政治地位对比看,建康乃是以一个“正统王朝”的首都的面貌出现的,此后两百多年,不管北方的政局如何动荡,建康的政治地位始终是不可动摇的,它一直是南朝统治的中心所在,这也使南京开始成为中国极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其次,伴随这次南迁的,还有巨大的移民潮.大批北方知识分子和掌握先进技术的生产者的南下,使长期落后的江南地区得到了一次大发展的机会,也就此拉开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
五:孝文迁都
在经历了十六国时代的混乱之后,北魏对中国北方的统一不能不说是处于黑暗中的中国历史的一抹曙光.不过,在北魏孝文帝之前,鲜卑人对中国北方的统治主要还是建立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北魏政权要想真正完成对黄河流域的全面征服,还需要积极地融入汉文化的熔炉中,把自己的民族主动地转化为中国人的一员.从这个意义上讲,孝文帝的这次迁都,其结果不仅是把北魏的都城从偏僻的平城搬迁到了处于黄河流域腹地的洛阳,而且伴随着此次迁都,鲜卑人开始了一场全面的汉化运动,因此,我们也可以把孝文帝的这次迁都看作是公元五世纪鲜卑人大规模汉化运动的一个代表性事件.这次迁都之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鲜卑贵族阶层就基本完成了汉化,实现了融入中华民族的目标.而北魏政权的汉化对中国历史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北朝由此结束了在中原 *** 心目中“胡虏”的形象,开始以正统政权的面目出现,其政治也由此上了正轨.这就为一百多年后隋朝最终完成中国的统一而奠定了基础.
六:海陵南迁
与北魏一样,女真人所建立的金朝在征服了中国北方之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如何将单纯的军事征服深化的问题.从金熙宗开始,女真统治者就开始了逐渐汉化的过程.不过,金熙宗的时代,金国的政治中心始终仍在偏居东北一隅的上京会宁府,这对统治黄河流域是不利的.因此海陵王执政以后,就把迁都作为了紧迫的任务摆上了议事日程.为了达到克服阻力、顺利迁都的目的,海陵王采取了彻底毁灭上京的极端措施,在他的铁腕手段下,金国终于于1153年完成了迁都中都的大业.从此,金国的政治中心就从偏远的东北地区迁到了长城以南的汉族地区,这个王朝也成功地由一个边疆王朝转化为了一个中原王朝,在政治上大大有利于女真人的统治.值得一提的是,海陵王本来真正的迁都最终目的地是开封,但由于随后进行的南征战争的失败,海陵王的这个目标未能实现,结果本来只是作为迁都中转地的中都就成为了金国以后的都城.而北京这座城市也就此开始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七:元迁大都
蒙古的崛起改变了十三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中国自唐末以来长达四个世纪的分裂局面终于在蒙古人的手上终结.就蒙古对中国的征服来说,除了军事的手段以外,蒙古政权自身的汉化改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继承了成吉思汗和窝阔台衣钵的忽必烈,在击败阿里不哥成为蒙古大汗之后,就开始以卓越的政治眼光来对蒙古原有的基于游牧经济基础上的奴隶制军事国家的体制进行改造.政制改造的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仿效汉族建立封建化的王朝——元朝,并且将蒙古的都城从草原上的和林迁到了大都.应该说,迁都大都对蒙古政权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举措,从元朝的建立和定都大都开始,蒙古政权逐渐实现了中原化,并且使政治按照汉族封建国家的模式逐渐走上了正轨,从而为元朝最终稳固对中国的统治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八:永乐北迁
1403年,持续了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在这场明王朝的内战中,朱棣最终夺取了他的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从而开启了明朝的一个新时代.朱棣统治期间,实施的最为重大的政治举措就是迁都北京.从中国历史看,迁都的大体方向都是由西而东,由北而南,而象明成祖朱棣这样由南而北迁都的,的确极其少见.朱棣之所以要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固然有“天子狩边”的豪情,也有重建明朝政治中心的原因.为了这次迁都,朱棣下旨修建起了规模宏大的紫禁城,这一皇家宫殿群从此以后成为了明清两朝的宫廷禁苑.而北京,也就此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直至今日,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九:清迁北京
公元1644年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头,在这一年里,中国历史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先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进了北京,统治中国二百七十六年的朱明王朝灭亡.仅仅四十多天后,满清大军的铁蹄又踏进了北京城.在清军占领北京之后,雄才大略的摄政王多尔衮立即做出了迁都北京的决定.仅仅半年之后,大清王朝的都城就由关外的盛京迁到了北京,从此,清王朝以北京为都城,开始了对中国长达二百六十八年的统治.应当说,和以往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王朝相比,清初统治者的政治眼光是非常杰出的.他们没有走先军事征服全国,然后再迁都内地的老路,而是在第一时间就迁都关内,占据了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北京,同时对全国进行军事征服.这一政治举措使满清政权的汉化速度异常迅速,并且很快就在汉族地区站稳了脚跟,这对清朝历史的影响可谓极其巨大.
十:国府迁渝
1937年,中国与日本之间酝酿了很久的全面战争终于爆发.这场战争对中国而言,是一场求民族国家生存的殊死之斗.就当时的中日力量对比来看,日本对中国的优势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大值,因此中国在战争初期无法阻挡日本的强大攻势,首都南京的沦陷在所难免.考虑到这一点,国民 *** 不得不开始了一次规模浩大的迁都行动.这次迁都是分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从南京迁到武汉.在武汉失陷以后,国民 *** 又西迁重庆,历时一年多,终于完成了这次迁都.这次迁都使中国在首都南京失陷的情况下得以继续保持 *** 的完整性,并得以保持对日本的抵抗态势,也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抵抗到底的决心.国民 *** 的这次迁都,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迁都,从这以后,中国再无迁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