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积贮疏文言文阅读

 我来答
八卦达人17
2022-09-25 · TA获得超过613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7.3万
展开全部

1. 论积贮疏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二、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

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

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

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

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 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

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贮,是国家的命脉。

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

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三、出处 《汉书·食货志》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西汉建立初年,社会经济一片凋敝。据《汉书·食货志》记载,那时米价昂贵,饥馑遍地,人与人相食,物资匮乏,连天子出行都弄不到四匹同色的马驾车,将相只能乘牛车。

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一系列予民休养生息和“重农抑商”的政策,到汉文帝时,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但商贾、地主侵夺农民,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广大农民因破产而纷纷流入城市,成为工商业的佣工或无业的游民,官僚、商贾的淫侈之风也日益增长。这些都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的积贮,很不利于西汉封建政权的巩固,同时北方匈奴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面对这种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的实际情况,贾谊就向文帝上了这份奏疏,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

题目《论积贮疏》的意思是:论述有关积贮的重大意义的奏疏。疏,指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件,也称“奏疏”或“奏议”。

二、作品赏析 这篇奏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的要注意积贮的重要论文。它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加强积贮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表现出一个地主阶级政治家思想家的远见卓识。

他提出的主张,对于维护汉朝的封建统治,促进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安定人民的生活,都育一定的贡献,在客观上是符合人民的利益的,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同时,他的重视发展农业,提倡积贮的思想,即使至今,也仍有借鉴的价值。

三、作者简介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人称贾生、贾子、贾太傅。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被召回长。

2. 求《论积贮疏》的翻译及文言文现象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汉著名的大儒,人称贾生、贾子、贾长沙。汉高帝七年(前200年),贾谊出生,这个时代正是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年代,它既给贾谊带来了施展才华的机遇,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坎坷和痛苦。

贾谊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基本上生活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之中,他的生活也基本上是以读书习文为主。18岁时,他便以能诵诗书擅写文章而闻名于郡中。当时的名士河南守吴廷尉欣赏他的才学俱优,将他列置门下。

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听闻河南守吴公颇有学识,且政绩卓著,便征召吴公为廷尉。汉元帝元年(前179年),贾谊在老师吴廷尉的推荐下,被征召入朝,立为博士。一年之中,又被破格晋升为太中大夫。从此,22岁的贾谊便踏上了仕途,成为西汉政治集团中的一员。

汉文帝对贾谊很器重,在把他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又与诸大臣商议,想把他升擢为公卿,但遭到群臣的反对。此后,汉文帝开始有意疏远贾谊,并将他派去当长沙王的太傅。

在政治上受挫的贾谊辞别了京城,来到了地处偏远的长沙。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湿度大,自认为此去长沙将享寿不长,而且又因为是被贬谪,心情非常不好,常常拿自己与屈原作比。在这种情况下,他便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吊屈原赋》。

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远在长沙的贾谊,于是将他召进皇宫。当文帝听完贾谊的一番宏论后,十分感慨地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过不多久,汉文帝拜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在任梁怀王太傅期间,贾谊仍对政事十分关注,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下了如《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名篇。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刘揖人朝,不幸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作为梁怀王的太傅而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因此非常伤心。一年以后,由于伤感过度,贾谊也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死时年仅33岁。

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他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

3. 论积贮疏原文及翻译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译文:管子说:“粮仓充实了,(人民)就会懂得礼节。”人民不富足而能治理好(国家),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这等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受冻。”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但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天下,(计划)极细致周全,所以国家的积蓄足以作为依靠。现在许多人放弃农业去从事工商业,消费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 *** 奢侈的风气一天天滋长,这也是天下的大害。这两种大害公然盛行,没有谁制止它。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挽救它。生产的人很少而耗费的人很多,天下的财产怎么会不用光呢?汉朝自从建立以来,近四十年了,公和私两方面的积蓄,还(少得)使人痛心。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百姓就会忧心忡忡;年成不好,百姓交不了租税,(朝廷)卖官爵,(百姓)卖儿女,(这样的事)已经传入您的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国家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惊恐的呢?

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如果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地面的旱灾,国家拿什么救济百姓?(假如)边境突然告急,几千百万的士兵,国家拿什么给他们发放粮饷?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众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会把孩子交换着吃。政治还没有完全上轨道,离朝廷远的地方怀有二心的人就一齐争着起来造反了。这时(皇上)才惊慌起来,图谋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蓄贮存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充足而财力有余,什么事情会作不成?以此攻(城)就能拿下来,以此防守就能守得坚固,以此作战就能胜利。使敌对的人降顺,使远方的人归附,(只要)招附他们,还有不来的吗?现在驱使百姓,让他们回到农田里,都从事农业生产,使天下人都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工商业都和游民都转而从事农业,那么积蓄就充足,人民就乐于在自己的地方居住了。本来可以使天下富足安定,却竟然造成这种(积贮不足的)令人危惧的情形!我私下替陛下痛惜啊!

4. 论积贮疏的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实了,(人民)就会懂得礼节。”人民不富足而能治理好(国家),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这等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受冻。”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但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天下,(计划)极细致周全,所以国家的积蓄足以作为依靠。现在许多人放弃农业去从事工商业,消费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 *** 奢侈的风气一天天滋长,这也是天下的大害。这两种大害公然盛行,没有谁制止它。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挽救它。生产的人很少而耗费的人很多,天下的财产怎么会不用光呢?汉朝自从建立以来,近四十年了,公和私两方面的积蓄,还(少得)使人痛心。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百姓就会忧心忡忡;年成不好,百姓交不了租税,(朝廷)卖官爵,(百姓)卖儿女,(这样的事)已经传入您的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国家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惊恐的呢?

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如果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地面的旱灾,国家拿什么救济百姓?(假如)边境突然告急,几千百万的士兵,国家拿什么给他们发放粮饷?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众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会把孩子交换着吃。政治还没有完全上轨道,离朝廷远的地方怀有二心的人就一齐争着起来造反了。这时(皇上)才惊慌起来,图谋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蓄贮存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充足而财力有余,什么事情会作不成?以此攻(城)就能拿下来,以此防守就能守得坚固,以此作战就能胜利。使敌对的人降顺,使远方的人归附,(只要)招附他们,还有不来的吗?现在驱使百姓,让他们回到农田里,都从事农业生产,使天下人都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工商业都和游民都转而从事农业,那么积蓄就充足,人民就乐于在自己的地方居住了。本来可以使天下富足安定,却竟然造成这种(积贮不足的)令人危惧的情形!我私下替陛下痛惜啊!

5. 论积贮疏的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实了,(人民)就会懂得礼节。”

人民不富足而能治理好(国家),从古代到现在,不曾听说过这等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受冻。”

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但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天下,(计划)极细致周全,所以国家的积蓄足以作为依靠。

现在许多人放弃农业去从事工商业,消费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害。 *** 奢侈的风气一天天滋长,这也是天下的大害。

这两种大害公然盛行,没有谁制止它。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谁挽救它。

生产的人很少而耗费的人很多,天下的财产怎么会不用光呢?汉朝自从建立以来,近四十年了,公和私两方面的积蓄,还(少得)使人痛心。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百姓就会忧心忡忡;年成不好,百姓交不了租税,(朝廷)卖官爵,(百姓)卖儿女,(这样的事)已经传入您的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国家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惊恐的呢?年成有好坏(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如果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地面的旱灾,国家拿什么救济百姓?(假如)边境突然告急,几千百万的士兵,国家拿什么给他们发放粮饷?战争、旱灾相继而来,社会的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众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会把孩子交换着吃。政治还没有完全上轨道,离朝廷远的地方怀有二心的人就一齐争着起来造反了。

这时(皇上)才惊慌起来,图谋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蓄贮存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充足而财力有余,什么事情会作不成?以此攻(城)就能拿下来,以此防守就能守得坚固,以此作战就能胜利。

使敌对的人降顺,使远方的人归附,(只要)招附他们,还有不来的吗?现在驱使百姓,让他们回到农田里,都从事农业生产,使天下人都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工商业都和游民都转而从事农业,那么积蓄就充足,人民就乐于在自己的地方居住了。本来可以使天下富足安定,却竟然造成这种(积贮不足的)令人危惧的情形!我私下替陛下痛惜啊。

6. 论积贮疏的注释译文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

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竟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7. 要求“论积贮疏”和“论贵粟疏”的全文

或受之饥;一女不织; 贵 粟 之 道 ,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农 民 有 钱 ,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是天下之大贼也, 冠 盖 相 望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古之治天下, 小 者 坐 列 贩 卖 ;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不 足 生 於 不 农 , 虽 慈母 不 能 保 其 子 , 君 安 能 以 有 其 民 哉 ! 明 主 知 其 然 也 , 故务 民 於 农 桑 , 不 待 轻 暖 ,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畮,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论积贮疏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乃 复 一 人 耳 , 亡 逃者 得 轻 资 也 . 粟 米 布 帛 生 於 地 , 长 於 时 , 聚 於 力 , 非 可一 日 成 也 :“一夫不耕, 在 上所 以 牧 之 , 趋 利 如 水 走 下 , 四 方 亡 择 也 . 夫 珠 玉 金 银 ,饥 不 可 食 ,粟 者 , 王 者 大 用 , 政 之 本 务 . 令 民 入 粟 受 爵 至 五 大 夫 以上 , 以 实 仓 廪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 然 而 众 贵 之 者 、禹 有 九 年 之 水 , 寒 不 可 衣 ,而直为此廪廪也, 食 必 粱 肉 , 民 之 所 种 ,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 不 为 奸 邪 所 利 ,岁恶不入,请卖爵子,禹, 主 之 所 贱 也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 故民 可 得 而 有 也 . 民 者 , 此 其 与 骑 马 之 功 相 去 远 矣 . 爵 者 , 上 之所 擅 ,好 恶 乖 迕 , 而 欲 国 富 法 立 , 不 可 得 也 . 方 今 之 务 , 莫 若使 民 务 农 而 已 矣 . 欲 民 务 农 !窃为陛下惜之! 论贵粟疏 圣 王 在 上, 而 民 不 冻 饥 者 , 非 能 耕 而 食 之 , 织 而 衣 之 也 , 为 开 其资 财 之 道 也 . 故 尧 , 而 民 易 去 其 乡 , 在 於 贵 粟 , 薄 赋 敛 , 操 其奇 赢 , 日 游 都 市 , 乘 上 之 急 , 所 卖 必 倍 . 故 其 男 不 耕 耘, 在於 使 民 以 粟 为 赏 罚 . 今 募 天 下 入 粟 县 官 , 得 以 拜 爵 , 得以 除 罪 . 如 此 ,几四十年矣, 生 於 地 而 不 乏. 夫 得 高 爵 与 免 罪 , 人 之 所 甚 欲 也 . 使 天 下 人 入 粟 於 边, 女 不 蚕 织 , 急 政 暴 赋 , 而国 亡 捐 瘠 者 , 以 畜 积 多 而 备 先 具 也 . 今 海 内 为 一 , 土 地人 民 之 众 不 避 汤 , 带 甲 百 万 ,则物力必屈,并举而争起矣。

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 履 丝 曳 缟 . 此 商 人 所以 兼 并 农 人 , 农 人 所 以 流 亡 者 也 . 今 法 律 贱 商人 , 商 人 已 富 贵 矣 ; 尊 农 夫 , 农 夫 已 贫 贱 矣 . 故 俗 之 所贵 ; 饥 之 於 食 , 治 官府 , 给 繇 役 ; 春 不 得 避 风 尘 , 夏 不 得 避 暑 热 , 秋 不 得 避阴 雨 ,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犹 不 能 禁 也 . 夫 寒 之 於 衣 , 山 泽 之 利 未 尽 出 也 , 四 时 之 间 亡 日 休 息 ,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乘 坚 策 肥 , 肤 寒 不 得 衣 ,使天下各食其力, 汤 有 七 年 之 旱 , 有 仟伯 之 得 . 因 其 富 厚 , 交 通 王 侯 , 力 过 吏 势 , 以 利 相 倾 ;千 里 游 敖 , 不 过 三 岁 , 秋 获 冬 臧 , 出 於 口 而 亡 穷 , 而 亡 粟 , 不待 甘 旨 ; 饥 寒 至 身 , 不 顾 廉 耻 . 人 情 , 一 日 不 再 食 则 饥, 终 岁 不 制 衣 则 寒 . 夫 腹 饥 不 得 食 、禹 ; 数 石 之 重 , 复 卒 三 人 . 车 骑 者 , 伐 薪 樵 , 弗 能 守 也 . 」 以 是 观 之 , 粟 有 所 渫 . 夫 能入 粟 以 受 爵 , 皆 有 余 者 也 ; 取 於 有 余 , 以 供 上 用 , 则 贫民 之 赋 可 损 , 一 日弗 得 而 饥 寒 至 . 是 故 明 君 贵 五 谷 而 贱 金 玉 . 今 农 夫 五 口之 家 , 其 服 役 者 , 不 下 二 人 , 其 能 耕 者 , 不 过 百 亩 . 百亩 之 收 不 过 百 石 . 春 耕 夏 耘 , 天下 武 备 也 , 故 为 复 卒 . 神 农 之 教 曰 : 「 有 石 城 十 仞 , 汤池 百 步 , 加 以 亡 天 灾 数 年 之 水 旱 ; 吏 之 所 卑 , 而 畜 积未 及 者 , 何 也 ? 地 有 遗 利 , 民 有 余 力 , 生 谷 之 土 未 尽 垦, 衣 必 文 采 ,至孅至悉也, 中 人 弗 胜 ;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 法 之 所 尊 也 . 上 下 相 反 , 不地 著 则 离 乡 轻 家 , 民 如 鸟 兽 , 虽 有 高 城 深 池 , 严 法 重 刑, 以 受 爵 免 罪 , 所 谓 损 有 余 补 不 足 , 赋 敛 不 时 , 广 畜 积 , 朝 令 而 暮 改 . 当 具 有者 半 贾 而 卖 , 亡 者 取 倍 称 之 息 , 於 是 有 卖 田 宅 鬻 子 孙 以偿 责 者 矣 . 而 商 贾 大 者 积 贮 倍 息 , 富 人 有 爵 ,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以 上 用 之 故 也 .其 为 物 轻 微 易 臧 , 在 於 把 握 , 可 以 周 海 内 而 亡 饥 寒 之 患. 此 令 臣 轻 背 其 主 , 盗 贼 有 所 劝 ,故其畜积足恃。

今背本而趋末, 游 食 之 民 未 尽 归 农 也 . 民 贫 , 则 奸邪 生 . 贫 生 於 不 足 ; 亡 农 夫 之 苦 ; 又 私 自 送 往迎 来 , 吊 死 问 疾 , 养 孤 长 幼 在 其 中 . 勤 苦 如 此 , 尚 复 被水 旱 之 灾 ; 粟 者 , 备 水 旱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汤被之矣。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 不 农 则 不 地 著 , 令 出 而 民 利 者 也 . 顺於 民 心 , 所 补 者 三 : 一 曰 主 用 足 , 二 曰 民 赋 少 , 三 曰 劝农 功 . 今 令 民 有 车 骑 马 一 匹 者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 冬 不 得 避 寒 冻 。可以为富安天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