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展开全部
摘要: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从两个不同层面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它们之间既有着紧密的联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关系 内部控制是由管理当局为履行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组织的实施程式;公司治理是关于公司各利益主体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制度安排,涉及决策、激励、监督三大机制的建立和执行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既有联络又有区别,而且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联络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络。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健全的公司治理又是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基础。内部控制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监控的角色,成为公司治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两者之间的联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主体的趋同性 内部控制从制定到执行、评价和改进,一切过程都体现了人的意志。COSO报告特别强调了,内部控制是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阶层及其他员工影响,其中董事会是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而公司治理的主体也是经营者和董事会。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投资回报率约束董事会的行为,以使公司能做出正确的重大战略决策;董事会通过公司业绩约束经营者,目的在于达到公司的有效经营管理。所以说,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主体是一致的。 (二)巨集观目标上的同一性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具有相容性,都是要实现企业目标。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减少虚假会计资讯,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其基本目标仍然是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而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企业执行在正确的轨道上,防止董事、经理等代理人损害股东的利益。健全的公司治理是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只有实现企业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才能实现。因此,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存在最终目标的相容性。 三巨集观内容上的交融性 从内容上来看,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有交叉重合的地方,主要是监督、资讯传递、权责分配,治理主体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经营者向治理机关报告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等。当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时,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趋于合一。内部治理为主的公司,股东和股东大会、董事会是监控主体,因而内容的相容性较大;外部治理为主的公司,主要通过外部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经营者是控制主体,因而内容上的相容性较小。 (四)形成基础的同根性 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产生的基础都是委托代理关系。内部控制作为系统的制约机制,实施所有者对经营者及经营者对经营过程的控制,其根源是所有者与经营者间、上下级之间的代理行为。公司治理是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中“代理”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 二、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区别 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又存在很大的区别,包括目标上的、内容上的、涵盖组织结构的范围上的不同等,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差异: (一)微观目标上差异 虽然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目标,但具体来说,两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为了保证会计资讯的真实、企业资产的安全、资产运营的效果,其根本作用在于衡量和纠正下属人员的活动,以保证事态的发展符合计划的要求;按照目标和计划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找出消极偏差之所在,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益,保证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在利益相关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配置许可权、公平分配利益,以及明确各自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制衡机制,实现所有者、管理者之间的制衡,其侧重点是实现各相关主体责、权、利的对等。 (二)微观内容上差异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在内容交叉重合的同时,各自也有很多不同的领域。内部控制主要由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两个层面以及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资讯与沟通和监控八大要素组成。公司治理包括内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内部公司治理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组成的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行为的控制制度。外部公司治理是通过竞争的外部市场和管理体制对企业管理者行为实施约束的控制制度。相比之下公司治理的内容更注重对企业整体的把握,包括权责划分以及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控制的内容则更注重对企业内部具体经营及生产活动的管理。 (三)组织结构上的差异 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包括两个层面的设定:一个层面是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设定,在这个层面上主要是理清控制权、监督权与执行权;另一个层面是管理部门的设定,在这个层面上主要是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外部治理结构同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不同不难发现。而针对内部公司治理结构来说,也同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内部公司治理结构是由所有者、董事会与高阶经理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如果把内部控制所包含的组织结构比喻成一个金字塔的话,内部公司治理则处于金字塔的上层。 (四)理论基础的差异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虽然都是基于委托——代理关系产生,但内部控制仅在理论基础上涉及到经济学,其内容主要在于管理学、会计学和审计学方面,与经济学范畴的相关性较小。而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完全源于经济学,尤其是制度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
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相互影响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不但有内在的联络与外在的差异,而且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一)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会计资讯对于契约的鉴定、履行和考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董事、经理的选择和考核都建立在会计资讯的基础上,高质量的会计资讯能促进治理结构的优化。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做支撑,公司治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的目标必然会落空。 1.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利益相关方的权利制衡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外部治理结构受资本市场、融资市场、经理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治理结构受各利益相关方权利制衡的影响。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债权人等代表各利益相关方的之间的权力制衡,它们之间的这种制衡构成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实现这些权力制衡的重要手段。比如对所有者和经营者来说,经营者是企业现实的内部控制主体,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则主要通过由经营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资讯来实现。所以,健全的内部控制下产生的真实、公允的资讯将有利于双方权力与资讯的制衡。 2.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董事会控制权的有效行使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董事会接受股东大会委托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决策权。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有处理公司经营和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权。董事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诚信的履行状况,主要表现为向广大股东提供可靠、真实的财务会计资讯。因此,董事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目标,建立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相应的资讯质量监督保障体系,这是董事会行使控制权的重要保证。 (二)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良好的内部控制对改善公司治理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保证。内部控制处于公司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之下,内部控制能否有效执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 1.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执行的前提 内部控制能否有效执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有效执行,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并加强资讯披露的真实性的目的。反之,如果公司治理结构不理想,再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往往也会流于形式。因为公司治理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企业管理当局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执行内部控制。 2.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 如果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相互制衡,就首先在最高层次上保证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如果公司治理无效,经理层就会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产生破坏内部控制的动机,使内部控制部分甚至完全失效。究其原因,因为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具有优化权力配置、激励和协调的功能,可以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可以规范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和克服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可以激励和约束董事会和高阶管理层的行为,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机制与公司治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撑,而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樊行健,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J],会计研究,2O05.02 [2]王立勇,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 ,会计研究,2004.04 [4]王永海,试论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财务控制[J],审计研究,2000.3 [5]周晓蓉,我国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07
三、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相互影响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不但有内在的联络与外在的差异,而且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一)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会计资讯对于契约的鉴定、履行和考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董事、经理的选择和考核都建立在会计资讯的基础上,高质量的会计资讯能促进治理结构的优化。如果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做支撑,公司治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的目标必然会落空。 1.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利益相关方的权利制衡 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外部治理结构受资本市场、融资市场、经理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治理结构受各利益相关方权利制衡的影响。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债权人等代表各利益相关方的之间的权力制衡,它们之间的这种制衡构成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是实现这些权力制衡的重要手段。比如对所有者和经营者来说,经营者是企业现实的内部控制主体,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则主要通过由经营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资讯来实现。所以,健全的内部控制下产生的真实、公允的资讯将有利于双方权力与资讯的制衡。 2.有效的内部控制有利于董事会控制权的有效行使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董事会接受股东大会委托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决策权。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有处理公司经营和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权。董事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诚信的履行状况,主要表现为向广大股东提供可靠、真实的财务会计资讯。因此,董事会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目标,建立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相应的资讯质量监督保障体系,这是董事会行使控制权的重要保证。 (二)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良好的内部控制对改善公司治理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保证。内部控制处于公司治理设定的大环境之下,内部控制能否有效执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 1.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系统有效执行的前提 内部控制能否有效执行,与公司治理是否完善有很大关系。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有效执行,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并加强资讯披露的真实性的目的。反之,如果公司治理结构不理想,再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往往也会流于形式。因为公司治理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代理问题,企业管理当局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执行内部控制。 2.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 如果一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相互制衡,就首先在最高层次上保证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如果公司治理无效,经理层就会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产生破坏内部控制的动机,使内部控制部分甚至完全失效。究其原因,因为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具有优化权力配置、激励和协调的功能,可以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可以规范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和克服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可以激励和约束董事会和高阶管理层的行为,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机制与公司治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环境中,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支撑,而内部控制的创新和深化,也将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参考文献 [1]樊行健,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J],会计研究,2O05.02 [2]王立勇,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 ,会计研究,2004.04 [4]王永海,试论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财务控制[J],审计研究,2000.3 [5]周晓蓉,我国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07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