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医生前,要先准备的问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去医院看病,就是有疾病想要请医师诊断,但建议要先把目前面临的问题讲清楚,加上跟医师说明慢性病史、家族史后,再听听医师讲解可能是什么问题,先处理急症的问题,慢性的问题再慢慢解决。 文╱丁彦伶 杨妈妈被检查出有糖尿病,医师开降血糖药给她,但杨妈妈表示血糖控制得不理想,虽可尝试再加一种降血糖药,但医师同时建议打胰岛素,杨妈妈听到打胰岛素,突然觉得很担心。 后来杨妈妈看了很多报导,都说打胰岛素可以把血糖控制住,还能保护肾脏和血管,就连前总统李登辉都自己打了几十年的胰岛素,血糖也控制得不错,让杨妈妈有点心动。她去看医生时,原本想问打胰岛素的注意事项,但是陪同的女儿一开口就问医师:「打胰岛素不就表示糖尿病很严重吗?打胰岛素很麻烦,我妈妈怎么可能自己会打?」医师听了表示:「不打也可以,再加1、2种药,看看可不可以把血糖压下去。」医师从此也就不再提胰岛素了。 杨妈妈回家后觉得很后悔,当时没有想清楚要如何跟医师表达,就被女儿一连串的问话给搞砸,回家骂了女儿一顿,女儿则怪妈妈没跟她说愿意学打胰岛素,只好等下次门诊再跟医师沟通。 很多人都有类似杨妈妈的经验,就医前原本想要问医师一些问题,包括是不是有其他治疗方法?不同治疗方法功效各是如何?吃药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本身还有在看其他科,药该怎么吃……,但是,一见到医师就全部忘记了。还有,从报纸或网路找到的相关治疗资料,要怎么跟医师请教,才不会让医师觉得自己是来找麻烦的? Q1 到底罹患什么疾病? 双和医院家医科主治医师周硕渠说,很多人都是身体有许多不适时才来看病,一开始可能会直接讲目前不舒服的问题,但是说完后,常会开始把几年来哪里痛、哪里酸的情形全部说出来,甚至还会说:「看某个电视节目说的,怀疑自己可能有那种病。」或是说邻居说他可能有什么问题……,疑难杂症问了一堆,模糊了焦点。 周硕渠提醒,可能真的蛮多病人有很多疾病想看,但是建议要先把现在面临的问题讲清楚,加上跟医师说明慢性病史、家族史后,听听医师讲解可能有什么问题,先处理急症的问题,慢性的问题之后再慢慢解决。 周硕渠建议,有很多疑难杂症的人,最好先寻求家医科治疗,家医科可以根据患者询问的问题,来分辨哪些健康问题应该要转诊哪些科别,例如膝盖痛要转介骨科;心跳忽快忽慢等问题,则要转心脏科……。让医师把各种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型、分科,先初步解决现在的健康状况,其他的问题再转给其他专科医师去处理。 Q2 病人有医学常识,该跟医师讨论吗?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陈菁徽表示,现在很多病人看病之前会先做功课,会去收集一些疾病的资料拿来咨询医师,当医师看到病人很投入疾病的控制,而不是把控制疾病当成医师个人秀时,医师其实是会很高兴的。 但是有些病人会拿报章杂志,甚至是来路不明的网路资料,直接把这些疾病的描述以及治疗的方式拿来质问医师,例如问:「为什么我没有用这种药?为什么我没有用这种方法开刀?」不仅对病情控制没有帮助,也影响医病关系,同时打击医护人员的士气。 陈菁徽建议患者,应该是要用讨论的态度和医师进行咨询,而且最好拿有临床或研究根据的资料,不要随便拿来路不明的偏方资料,而且每个人的病情不同,也不一定能用同一种方式或药物来治疗。 Q3 治疗疾病的方式有哪些? 生病需要进行治疗,如果有不同的手术方式或是不同剂型药物的选择,常让患者和家属面临抉择,例如家有老人罹患癌症,是要开刀?还是选择不具结构性破坏的电疗?螺旋刀治疗?电脑刀治疗?还是电疗结合化疗?结合标靶药物治疗? 建议可以询问医师,依照患者的年龄、体力状况、癌症分期,若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开刀可以根治疾病?若是采用电疗加化疗,也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吗?或只能尽量在维持生命的品质下延长寿命呢?这些都要问清楚,也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讨论。在询问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全家人都能了解各种疗程的意义,全家人一起做选择,以免产生误会。 但是有些疾病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用药方式,例如第二型糖尿病,一般都是采取口服药,等到胰岛细胞完全失去功能,血糖控制不佳之后,才选择注射胰岛素。但是现在许多医师的经验显示,在疾病一开始就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身体的其他器官才不会因为血糖不稳而产生病变,但是患者必须非常了解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学会怎么控制胰岛素的注射量,视力不好的人,更应该选择调整剂量的打针工具等,这些都是需要清楚了解的问题。 Q4 疗程所需时间和治疗极限为何? 现在医学美容和牙齿矫正等疗程非常盛行,很多人以为只要走完疗程,就可以马上变美女。但是很多人却是一直不停地花钱,却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 如果不是因为治疗疾病的需要,付费进行的每一种疗程,都会让人充满期待,但是要先了解疗程的极限,例如玻尿酸可能只能拉提和填补某些部位,肉毒杆菌素可以除皱,但是瘦小脸可能只能缩小一点点。而进行牙齿矫正,有人以为脸可以因此变小、变美,但其实成年后才矫正牙齿,可能得戴很多年,甚至可能脱下来没多久之后又再变形了。所以,在进行治疗前,一定要先了解治疗的极限,不要有过多的期待和幻想,才不会有太多的失望,甚至引起医病纠纷。 1、对妇产科而言,月经周期很重要。陈菁徽表示,很多患者来看诊,却一问三不知,每次月经来的时间、周期一般多长、月经来的量多或少或是最近一次来的时间……等等,都要记起来告诉医师。 2、性的历史也必要告知,包括有没有流产病史?有没有做过妇科手术?有没有得过妇科疾病?有没有用避孕?避孕的方式? 3、平常有没有服用药物或健康食品,甚至是减肥药?或最近开始吃什么食物? 4、有无高血压、糖尿病、B或C肝炎带原等慢性病史?对哪些药物过敏等,这些都要跟医师说明清楚。 5、是否有任何家族病史?女性是否怀孕中?是否在哺乳中?这些也都是让医师诊断疾病及开药时的参考。 6、很多人是因疼痛难耐,才会到医院看病。周硕渠提醒,就诊时一定要记得把疼痛的模式、频率等记起来告诉医师,例如头痛或腹痛,是闷痛、胀痛、压着痛?还是压着不痛,放掉时反弹痛?每次痛多久?多久发作一次?疼痛前有无预兆?是吃饱痛,还是饿了痛?这些如果可以记录下来,都可提供医师做为诊断证据。 ◆洗澡、洗头和灌洗 *** 很多人看医师前,为了礼仪,会先刷牙、洗澡、换衣服……,不过,国泰医院汐止分院妇产科主任梁宏硕提醒,很多女性有 *** 搔痒等妇女病想要检查,但怕对医师不礼貌,就诊前洗澡又灌洗 *** ,结果医师要检查内部分泌物,所有的「证据」都没有了,很难一次诊断。因此,提醒看妇科疾病时,千万不要灌洗 *** ,以免把 *** 的分泌物洗掉了,无法观察或刮搔下来做培养。 也不要怕气味不好不礼貌,因为有些感染,甚至是肿瘤等疾病,会产生特殊的气味,医师可以将气味列为诊断的初步依据。如果有头皮屑、头油、皮肤炎,洗头、洗澡后,可能会把头皮屑和皮肤炎的皮屑证据洗掉,也不利于医师诊断。 ◆不要涂指甲油、擦口红 女性外出喜欢盛装打扮表示礼貌,不过身体不适就医时,建议不要擦口红、涂指甲油,因为口唇色和指甲颜色,可以看出是否有贫血等症状,有些重金属污染等疾病,也会在指甲上呈现凹凸不平或是色泽的改变。就算是用去光水卸指甲油也会干扰判断,所以,就医前最好就不要涂指甲油,也不要擦口红。 ◆不要戴金属首饰、穿有钢圈内衣 如果需要进行X光、电脑断层或MRI扫描等检查时,金属首饰会产生干扰,拿下来又担心会遗失,而有钢圈的内衣也会干扰X光照射。 ◆著容易穿脱的衣服 看病时可能会做很多检查,最好穿着容易穿脱的衣服,不要穿连身裤,女性最好穿着上下分开的上衣及裤装,无论是要解开上衣或是做私处的内诊,都比较方便,也不要穿 *** ,以免穿脱不便。 【本文摘自 363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