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去部队需要带些什么东西?
入伍前要做到“三带三不带”。
三带:
一、带上文化学习资料。每年的应征青年中有不少高中生,大学生,他们报考了函授、自考、技术培训等,有的想到部队去报考军校。这些同志到部队想要继续学习,往往因为没有学习资料,只得重新购买。
二、带上携带方便的文体器材。有特长的青年到部队后,遇到连队文艺晚会、学雷锋便民活动时,如果有笛子、口琴、快板等自备的器材,可以马上一展身手。
三、带上一套便装。新兵入伍后,部队会马上发放服装鞋帽等相关物品,不必携带过多衣物。因为部队新条例规定,非公外出不得着军装。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套便装,但不宜过多。
三不带:
一、不带个人通讯工具。往年,个别新兵到部队后,纷纷用手机和家人联系,既违反了条令条例规定,也影响部队管理和保密工作。现在不少部队营房里都安装了电话,新战士与家人联系起来比较方便。同时,家长要教育孩子多写信,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又可以更好的表达感情。
二、不带个人身份证。新兵入伍后,部队会发放士兵证。若同时具有身份证和士兵证双重身份,容易使个别战士投机取巧,发生违法乱纪行为。
三、不带随身饰品。有些青年入伍前喜欢佩戴各种饰品,但部队是个特殊的团体,军人是不允许佩戴各种饰物的,而且戴上这类饰品,在训练时容易出事故。
参军叫入伍,与我国古代军阶编制有关。据《周礼》载:我国古代军队里“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俩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从西周时代起,军队就是按伍、两、卒、旅、师、军编制的。那时,社会基层单位叫“比”,一个村庄、一个部落住在一起,五户为一比。当兵时,五户各送一名男丁,一比共送五人,组成一个伍,不管干什么,五人总是在一起。历代军队编制虽然不断变化,但“伍”的叫法却一直流传至今。近代的班、排、连代替了古老的伍、两、卒,人们仍习惯把参军叫作“入伍”。“伍”字在部队广为使用,如:“队伍”、“入伍”、“退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