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治疗失眠(上)
4月23日, 糖尿病专科医院中医科主任任旭峰中医师在“糖尿病防治大讲堂”直播间讲解了《中医治疗失眠》 的课题,受到糖友欢迎。
下面分享一些“什么是失眠”和“失眠的原因”“阳不入阴”“失眠的分型治疗”等的前沿科学知识,希望对糖友们有所帮助。由于内容较多,我们分两期刊发,这是第一期。
01
什么是失眠
不寐,别名“目不瞑”“不得眠”。不寐的病名,首见于《难经·四十六难》。该篇认为老人“卧而不寐”,是因为“气血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
02
不寐,即一般所谓“失眠”,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经常不以入寐为特征的病症:
①轻者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
②严重者则整夜不能人寐。
02
失眠的原因
01
《灵枢·大惑论》详细地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
①认为“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人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②卫阳盛于外,而营阴虚于内,卫阳不能人于阴故不寐。
02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大病后不得眠候》
①认为“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荣卫未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生于阴,故不得眠。若心烦不得眠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眠者,胆冷也。”
②指出脏腑功能失调,营卫不和,卫阳不能人于阴,是不寐的主要病机所在。
03
详解失眠“阳不入阴”
01
从中医理论上讲,失眠形成的总纲为“阳不入阴”。
(1)阳气在晚上入到阴分里,阴气出来,阳主动,阴主静,人体处于安静状态,进入平静的睡眠中。(2)反之,晚上阳不入里,阴不出外,人体就处于躁动不安的状态,处于失眠状态。
02
卫气、阳分、阴分
(1)人的体表有气运行,像人体外围的卫士,所以叫卫气,卫气是固摄阳气的,在人体体表不断地运化行走。阴者,藏精至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2)卫气白天行于阳分,黎明阴尽阳生之时,从头开始分别散行于各条阳经。入夜阳尽阴受气时,卫气就行于阴分,也就是行于阴经。这里的阴分和阳分是指日和夜之分。
(3)卫气在人体日行25周,夜行25周,一昼夜在人体循行50周。
03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科学性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指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来也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方式。这里边蕴含着中医关于睡眠与失眠的科学道理。
(2)白天动而生阳,人体阳气输布于外,所以人在白天是动的、阳光的,展示的是一派阳刚之气。这些输布于体表的阳气,为阴液所化,维持白天所有活动需要消耗的体内阴分。当运动到极限,阴分消耗过度,人就会疲劳,需要睡觉。
(3)入睡后,人体阳气开始收敛,消耗减少,反过来促进阴分的化生。阴分养足了,人体第二天才能有充足的阳气。
(4)通过阳气的推动和温化,阴液才能发挥作用。只有“阴生”,才能泉源不竭。
04
为何失眠会伤身?
01
中医认为,阳气只要一入阴经,人就会想睡觉。卫气在阴经中行走完,出离阴经的一瞬间,人就会醒来。睡眠就是人体“由阳入阴”的一个过程。
02
睡眠时,心火能够顺利通过脾胃中焦收藏于肾水之中,从而达到由阳入阴、心肾相交的状态。这就是“阴平阳秘”,也就是人体达到了阴阳动态平衡。
03
但是,如果我们人体的中焦脾胃、肝胆出现问题,或者心神不宁、思虑过烦,心火就无法通过中焦这个中枢下降到肾水中,就会出现“阳不入阴”情况,造成失眠等不适。
04
一个人整天整夜不睡觉,过不了几天,人就容易崩溃。因为动而生阳,生阳即耗阴,长时间地耗阴,就会阴分枯竭,身体自然就会受不了,极端情况就是“阴阳离决”。
05
失眠的“分型诊疗”
引起失眠的原因,在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4种类型。
01
心肾不交型
01
病理
①心火不降,肾水不升,水火不能交济相融;
②心火上炎,肾水不能上升克制心火,火扰心神,导致失眠。
③很多亚 健康 状态的人,都是这种情况。
02
案例
① ,自诉来诊前约一月余,患感冒高热,数日后感冒渐愈,仍自感身体烦躁不舒,自此睡眠不安,时有惊悸,且身上时有汗出,口渴夜甚。诊见舌红苔黄燥,脉洪数。
②中医辩证为:高热伤阴,心火上扰,心肾不交。③治则为:滋肾水,降心火。
④方用黄连鸡子汤加减,服药四付后,患者身烦热已无,睡觉渐稳,但仍有惊醒微汗
⑤后在上方加入清骨蒸潮热的地骨皮、丹皮等服用,连服七付后,患者身清眠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