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历史佚事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10-01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9万
展开全部

西周时期政治家军事家申伯

申伯(西周厉王至宣王时期人),西周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申国(今河南省南阳市)开国君主。

西周宣王(前827年~前782年)时,为了遏制“南土”楚国势力的崛起,又能“封建亲戚以蕃屏国”,宣王于公元前827年或稍后改封其舅申伯于南阳,建立申国。

南阳,原为西周谢国封地。

为了新建申城,宣王命召伯虎从淮夷前线调至南阳,“于邑(城垣)于谢”,“定申伯之宅(宫室)”,营建先王“寝庙”,划定“申伯土田”。

申伯就国的时候,宣王为其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仪式,大臣尹吉甫作《崧高》一诗歌咏其事,此篇后收入《诗经》。

申伯就国南阳后,改进石、陶生活用具,发展金属生产工具,扩大黄牛饲养,鼓励国人垦荒。

同时调整防御思想,加强战车与水军建设,有效地阻止了楚国势力的北进,为南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宣王中兴”作出了贡献。

西周末年,幽王废申后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子)的不满。

申侯与缯、西戎联合伐周,导致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为周王(周平王),迁都洛邑,再次充当了扭转乾坤、开辟新时代的角色。

南阳城市文明的开拓者

□张晓东

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关于南阳城市建设的历史,可能要追溯到西周。

这一成就应归功于申伯,《诗经》有句专门歌颂申伯的诗里提到:“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

从大周宫廷正式下文件,修建申伯宫室的那一刻起,南阳的城市文明就拉开了序幕。

由于申伯领导有方,垦荒屯田,改进工具,申国一天天强盛起来。

它不仅遏制了楚国,而且成就了“宣王中兴”。

仰仗申伯的文治武功,又兼南阳特殊的地理优势,南阳很快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城市。

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南阳成为东周的冶铁中心,并发展成商贾云集的“六大都会”之一。

申伯揭开了南阳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可以说,申伯是开拓南阳城市建设第一人。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

百里奚(约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姓百里,字子明,春秋时期楚国宛邑(今河南南阳)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秦统一天下的奠基丞相。

百里奚早年家境贫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出游列国求仕,历经宋国、齐国等诸侯国。

后在其好友蹇叔的举荐下,做了虞国的大夫。

公元前655年,晋国(献公)灭掉虞国。

百里奚拒绝在晋国做官,被充作媵人(奴隶),后逃回楚国牧牛。

秦穆公闻奚贤,后派人以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换回,拜为上大夫,故世人称之为“五(公羊)大夫”。

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了今甘肃、宁夏等地,开始了秦国的崛起。

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

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百里奚身为秦国大夫,勤理政务,平易近人,生活简朴。

“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

深受百姓爱戴,“及卒,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百里奚故宅及墓冢在今南阳市中心城区西百里奚村一带。

《水经注》记载:“梅溪水出(宛)县北紫山,南经百里奚故宅。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在百里奚村东,高约七米,称百里大夫墓。

墓前摆放七块巨石,俗呼七星冢。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郑琏书五大夫碣铭,后佚。

”墓左侧有碑,碑阴刻唐韩赏诗。

我国著名秦史学家马非百先生所著《秦集史》否定“虞国说”,对百里奚为南阳人进行了详尽的考证。

心与牛一

□陈明远

楚成王至死也不会清楚,自己比秦穆公更早地聆听了百里奚的治国之道而全然不觉。

那次尽展百里奚才智与韬略的谈话不能被愚钝浅薄的楚成王所理解,却为楚成王落下了一则笑柄。

直到260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记得二人当时在宛地一段对话。

那是楚成王听说宛地的百里奚擅长养牛,便问:“饲牛有道乎?”百里奚答:“时其食,恤其力,心与牛而为一。

”楚王道:“善哉,子之言!非独牛也,可通于马。

”于是百里奚做了楚成王的马夫。

自以为是的楚成王就这样错过了贤才百里奚,而后来的百里奚在秦国正是用“心与牛而为一”这条饲牛之道使秦穆公称伯于西戎。

自百里奚始,“心与牛一”就是历代统治艺术的一条基本追求而被广泛接受,即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同情体谅,并以此构建融洽和谐的理想社会。

后来孔子的“仁者爱人”以及今天我们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等都是这种观念的发展与演化,这是一种体恤关爱的教化,而不是讨价还价的谈判,更不是尔虞我诈的“博弈”,而是一种“心与民一”、“其乐融融”的和谐场景。

从后来百里奚在秦国的作为来看,他的确实践了这种政治主张。

他给秦国带去的不是残酷的征战杀伐,不是苛刻的政治高压,而是“心与牛一”的仁厚宽容的治国之道。

在他的辅佐下,秦穆公三立晋君、称霸诸侯,并征服西戎、拓地千里,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范蠡

范蠡(约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45年),字少伯,楚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后世尊称为“商圣”。

史载:“文种为宛令”,闻其贤“得蠡而悦”,后同至越国出仕,共同辅佐越王勾践,俱为著名越国大夫。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发生战争。

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偕妻入吴为奴,范蠡伴越王赴吴为人质。

范蠡用计取得吴王信任,使勾践得以顺利归国。

归国后,辅佐勾践卧薪尝胆,以图强雪耻。

经过十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

公元前479年,吴王夫差率精兵北赴黄池会盟诸侯,留太子与老弱守国。

在范蠡建议下,勾践发奇兵伐吴,袭破吴都(今江苏苏州)。

公元前473年,终于灭吴兴越。

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激流勇退,乘舟浮海到达齐国海滨,改称鸱夷子皮,在海滨耕作,围海煮盐,捕鱼养殖。

经过苦心经营,终积资达数十万,名声远扬。

这时,齐人发现了他的才能,又请他出任齐相三年。

范蠡具有“富好行德”思想,曾对人说:“治家能置千金之产,做官能至卿相之位,这已达到极限了,长期享受这样的荣华,是不吉利的。

”于是,他归还相印,散尽家财,赠送亲友和乡邻,又悄悄离开了海滨,到陶地定居,重新经商,又拥资产千万,成了远近闻名的陶朱公。

范蠡在经营上“夏则资皮,冬则资纟希(细葛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等朴素的中国古典经济理论,千百年来被历朝历代的商贾所尊崇、效法,一直在影响着后人,被中外经济学家奉为圭臬。

范蠡评赞

□王建中

范蠡的前半生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功勋卓著,应该引起重视。

然而,他的后半生更值得加以总结。

他的后半生是非常坎坷的,大致经历了“浮海出齐”、“耕于海畔”、“父子耕畜”、货物“交易”。

也就是辞职下海、以农为本、农牧结合、弃农经商四个阶段。

其中,第四阶段是其资产由“十万”到“千金”,再到“巨万”的重要积累阶段。

这一阶段,不仅需要与传统的“贱商”、“抑商”观念大胆地挑战,而且还需要创造出新的经商理论与实践。

在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大潮中,范蠡顺流划桨,率先驶向了改制的彼岸。

为什么范蠡做官、种田、经商样样都能够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有文化。

倘若还有其他什么可景仰的,那就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对他所评价的:“富好行其德者也。”

“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张骞

张骞,字子文(?~公元前114年),西汉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

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辟者。

因军功被封为博望侯,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阳方城县博望镇。

汉初,匈奴屡犯中原,为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率百余人前往西域。

西行途中,为匈奴人俘虏,拘禁达十年之久。

十年中,他为匈奴人牧羊、放马、做苦工,并精心保管使者节杖,牢记着使命。

后择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月氏。

当时,生活已获安定的大月氏人,不愿东返与匈奴作战,张骞只好东返归国。

归途中又被匈奴俘虏,被禁一年多。

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封他为太中大夫。

张骞在出使西域过程中,将西域的山川地理,风土民情记录下来,使汉朝廷第一次了解到西域的真实情况。

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

公元前123年,张骞以校尉之职随卫青出击匈奴,因军功被封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张骞受命为中郎将,率将士300人,携牛羊万头,币帛数千万,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5年偕同乌孙使者返抵长安,官拜太行。

公元前114年,张骞因病去世。

随后,被张骞派到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安息等国的副使,也陆续偕同各国使者来到长安。

从此,汉王朝与西域各国建立了长期的友好交往关系。

张骞与开放

□周家昌

张骞担负友好使者的重任,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司马迁称之为“凿空”———封闭的打通。

“凿空”,如果用现代的词语代替,再没有用“开放”这个词更准确了。

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今天,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搞改革开放了。

作为一个南阳人,我为张骞分封到南阳而骄傲,为张骞的精神而感动,南阳的改革开放事业应该从中汲取力量,让新的丝绸之路从南阳延伸,通往世界各个地方,让南阳走向世界。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东汉南阳郡西鄂(今卧龙区石桥镇)人。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和文学家,后世尊其为“科圣”。

国际天文组织于1970年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2003年,为了彰显生养他的家乡南阳,又将国际永久编号为9092的小行星,命名为“南阳星”。

张衡自幼勤学,十六七岁时游历了峡西、洛阳,并入太学读书。

公元100年,张衡出任南阳主簿。

公元111年,他 *** 入京,先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公元136年出任河间相,后又拜尚书。

张衡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在天文学方面,张衡创造的“漏水转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演示恒星和太阳周日运行的仪器。

是我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之一———浑天说的代表人物。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

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与3.1622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1300多年。

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

另外,他还研制出“记里鼓车”、“指南车”、“独飞木鸢”、“瑞轮荚”等令人惊叹的奇巧装置。

文学方面,张衡所撰《二京赋》,为汉赋“长篇之极轨”。

《南都赋》以饱满热烈的感情,抒发了一个家乡赤子热爱南阳、赞美南阳的拳拳之心,时人争相传阅。

艺术方面,他曾被列为后汉六大名画家之首。

为纪念张衡,南阳市在石桥镇建有张衡纪念馆。

永恒的张衡

□周同宾

我曾建议,在南阳市区最显眼的地方,矗立起张衡的伟岸塑像,让这位最有资格堪称伟大的先辈作为人杰地灵的象征,作为南阳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向世界展示南阳文化魅力的形象大使,作为南阳人继往开来、再造辉煌的精神原动力。

张衡的名字早已写在宇宙间的小行星,早已刻在月球上的环形山,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和世界都极少。

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他几乎是南阳人可以向寰宇骄傲的惟一。

张衡是天才、奇才、全才、通才,在科学研究、机械制造、哲学思辨、文学创作等多方面都有杰出建树,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他的根牢牢扎在故乡南阳,他的心时时牵系社稷苍生。

从幼读诗书,宦游京师,到河间相任上上书“乞骸骨”退休,终于归葬桑梓,虽迭遭困扰,饱经忧患,他硬是实现了人生的灿烂,走出了完美的圆满。

历史的张衡,文化的张衡,人格的张衡,思想的张衡,均可作为知识分子的百代楷模。

当代的南阳人,更应该继承张衡的精神遗产,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他那篇用如椽大笔写出的《南都赋》,是唱给故乡的深情的赞歌、恋歌,大汉的南阳永远在这篇大气磅礴、气势恢弘的瑰美大赋里鲜活,而且永生。

今天,我们应当写出新的《南都赋》,不只写在纸上,更应当写在大地上。

能如此,才不愧于张衡的后人啊!

很多人,很多事,都速朽,而张衡却永恒。

想,即便张衡的塑像一时不能树起,起码应该先让他矗立在南阳人的心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