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的由来
明末时,大营一带毒蝎横行,危害甚广。
遭毒蝎蛰者约有半数不治而亡。
人们为了诅咒蝎害,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成毒蝎尾巴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
久而久之,这种“蝎尾”演变成了麻花。
所以,大营麻花被赋予了吉祥如意、康泰平安的寓意。
每逢年节或红白喜事,当地人总要用麻花待客或作为馈赠佳品传情达意。
大营麻花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及联络情谊的特殊作用,逐渐成为带有浓郁豫西风情的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光绪二十八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由西安回銮北京路过大营时,品尝了大营麻花后赞不绝口,称其“香”、“酥”、“脆”,遂赐为贡品。
成为贡品的大营麻花身价扶摇直上,工艺配方由创始者口传心授,秘而不宣。
寻常百姓也只能在喜庆婚宴、走亲访友、重大节日时偶尔品尝一下。
多少年来,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大营麻花一直“深藏闺中”。
扩展资料
制作一条地道的麻花需要10道工序:发肥、熬糖、配料、制馅、和面、压条、劈条、对条、成型和炸制。
整条麻花由十根细条组成,在白条和麻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闵姜、桃仁、瓜条等多种小料的酥馅,拧成三个花,成为“什锦夹馅”的格局。
成品用纯净健康的天然植物油炸制而成,不含防腐剂,复合香气回味悠长,食之满口余香。
在生产上采用电脑程控生产线及植物油自动循环系统,执行国家相关环保标准,保持了传统麻花的独特口味,更提升了麻花的质量。
把麻花放进花生油锅里在微火上炸透,再夹上冰糖块,撒上青红丝、瓜条等小料。
酥脆香甜,胜似酥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