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么?

 我来答
彬LOVE金
2023-03-22 · 超过5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1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4万
展开全部
有必要。
一、死亡,是汉文化里缺失的一课
我们小心翼翼地,避免着谈论太多,“死者已矣”那种小心谨慎的“避讳”,似乎是一种约定俗成。
华东师大一份调查结果显示:63%的家长“难以接受向孩子开展和死亡相关的活动”。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回避死亡,以致于家长们也不愿意和孩子谈论与死亡相关的话题。
因此,每当孩子问到死亡时,家长的回答都是:
其实,他只是睡着了。
他去了极乐世界,那里没有病痛。
小孩子不用知道这么多,到一边去玩。
尽管家长们避之不及,但随着孩子的成长,死亡已然是无法逃避的话题。
在我7岁的时候,爸妈曾通过将我与死亡隔离的方式来保护我,以避免我受到死亡的打击。
外公去世前,爸妈带着我去看望他。外公在家门前的大坪上扭腰锻炼,我笑着问:“外公,你的身体马上就要好啦!”
不曾想到,仅三天之后,外公就去世了。
除了哀伤之外,我非常愤怒,质问妈妈为什么不告诉我外公已经卧病三个多月了,那天的见面,原来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没能在外公去世之前好好地交流,没能陪伴外公走完最后一程,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爸爸告诉我,他们是为了保护我幼小的心灵,怕我被死亡带来创伤。
后来,当我看到身边的家长们,都在采取隔离死亡的方式教育孩子,我突然明白:死亡教育,不仅是孩子需要面对的,更是家长需要面对的。
古代社会,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就是说生的事情还没搞明白,谈论什么死?
现代社会,白岩松说:“中国人讨论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马东在《奇葩说》总结说:如何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汉文化缺失的一课。
循环往复的避而不谈,导致成年人对此也一脸茫然。
其实,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没有人能绕过去。因此,对于幼儿的死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死亡,充满了疑惑和焦虑
美国一本名为《你可以更靠近我——教孩子怎样看待生命与死亡》的书籍称:小孩的心灵跟成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疑惑和焦虑。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的必经过程,我们不应该让孩子陷入疑惑和焦虑之中。
《爸爸去哪儿》中,一则老年妆片段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化了老年妆的家长们一改往日朝气蓬勃的状态,顿时形如枯槁、老态龙钟。
当女儿夏天看到爸妈们的老年妆,她的第一反应是无比地震惊,接着,竟然有些疑惑失措。
看到老去的父母,甚至即将走向死亡的父母。夏天泣不成声地说:“我不想你们死。”
另一档亲子节目《妈妈是超人》中,节目组也安排妈妈邓莎和外婆化上老年妆。
邓莎问儿子大麟子:“你想妈妈变老吗?”
大麟子的答案毫无意外是否定的。
可当邓莎问孩子“为什么不想妈妈变老”时,大麟子的一个动作令妈妈触目感怀。
他一屁股瘫坐在地板上说:“那你会埋到土里呀!”
随后,他用小手捂住难受的哭脸,似乎无法接受爸妈老去的样子。
没有人愿意和自己爱的人分别,尤其是像夏天和大麟子这些年龄偏小的孩子。
因为,孩子渴望被家人一直关注、爱护,而老去,或者死亡,会激活孩子的伤心和恐惧。
正因如此,家长们才更应该向孩子进行正确的生命教育。
三、缺失生命教育,会让孩子走向极端
美国作家早崎绘里香在《生死功课》里说:
死亡教育和性教育同样重要,甚至死亡教育比性教育更加重要。
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性。但是每个人都会有死亡。
的确,缺失死亡教育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
首先,孩子可能会变得胆小、恐惧。
在传统的丧礼文化中,现场的装扮、音乐的气氛,都萦绕着阴冷、恐怖的元素。
在影视作品中,与死亡关联的场景,也往往发生在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或是漆黑的深夜里。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保持安静,还会吓唬孩子:“晚上不要哭,不然会把鬼招来的!”
在这种环境下,孩子的潜意识很容易将死亡与魔鬼联系在一起,从而变得胆小无助。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