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我认为,父母给孩子(无论男或女)做安全教育,需要先培养孩子的感知力,即孩子拥有感知周围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因为只有孩子拥有感知危险的能力,从而她才会产生对安全问题的自我思考:比如这个事情我可以做吗?现在我是安全的吗?现在的情况会不会危及我的人生安全?如果是危险的,我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感知力?感知力=感觉+知觉
感指的就是我们的五感,它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我们通过这些感觉系统捕捉外界信息与外界进行交流,这样我们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感觉到微风拂面、听到各种各样的鸟叫声,闻到各种花香等。这些都称为感觉。
知觉是指我们的多种感官系统作用于同一件事物上,我们对这个就事物产生一种主观的经验,然后对此作出的一个主观定义。这个认知的过程就叫知觉。
感觉+知觉=感知觉,感知觉的能力称之为感知力。
感知力强的孩子可以在任何环境中,通过五感迅速捕捉到外界各种信息,感知到危险,从而进行思考。而感知力弱的孩子,对周围环境完全无感,在生活中,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身处危险之中,可能完全感知不到,因此就更谈不上如何应对危险了。
发展孩子的感知力需要父母在安全的边界范围内,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摸、多闻、多尝。允许他们带着好奇,通过自我体验去感知,去发现、去探索。这样孩子才能够在一次次探索和自我体验中,开始跟周围环境、人或事物产生链接,孩子在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品尝到的过程中,就逐步发展了感知力、观察力和分析力等。
二、父母需要从小给孩子建立关于安全的边界意识。
边界是什么?边界是一种要求,边界就是父母清晰地告诉孩子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边界是父母的底线,边界一旦制定就不可以讨价还价,更不可以随意更改。
1、0-3岁是建立边界意识的培养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脑处于爬虫脑发育时期。父母的重点是训练孩子的条件反射,形成肌肉记忆。因此,边界一旦制定必须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父母只需要告诉孩子什么不可以做,无需要解释。如果孩子违反边界,父母不能带着情绪指责、谩骂孩子。父母保持坚定态度的同时,清晰、简单地给到孩子指令:哪些可以做,哪些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就可以了。
2、3-6岁仍然是意识的稳固期:
这个年龄阶段孩子有了初步的边界意识,并且开始有了自主意识,他们平时的活动范围扩大,活动强度也会变大,他们有很多的欲望想去尝试和体验、因此,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有触碰边界的事情发生。当孩子一次次触碰的时候,家长就需要一次次温柔地、坚定地坚持和执行,因为只有我们坚持了,孩子0-3的肌肉记忆、条件反射才可以更加稳固,从而孩子对边界的意识也更加稳固了。
3、6-18岁是孩子边界的守护和运用期,
6-18岁,我们要帮助孩子提升承诺能力,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孩子从知道到做到的过程。在执行的过程中,父母需要及时管理,监督、提醒。这样孩子就在边界的执行过程中逐步培养孩子自律和自我管理、承诺能力的培养 。当孩子在这些有效行为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就具备了各项能力,从而孩子就可以在自己自如地运用过程中,保证了安全。
三、边界内容的设定需要参考以下两个标准条件:安全和家庭文化价值观。
1 . 安全
孩子们需要在安全中成长,这里的安全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安全。同时这里要重点提到的,这个安全的指标需要考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不同需求来设定。比如孩子6岁以前,在小区里玩,我们大人需要跟随在其后,并且告诉孩子不可以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我们同时需要清晰地比划一个安全距离给到孩子。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进入小学了,这个安全距离就可以适当地放远些,并且告知孩子安全的活动的范围只可以在小区内,不可以离开小区。同时也可以给孩子佩戴一个电话手表,随时保持联系。如果孩子要去小伙伴家玩,需要提前给父母报备,经同意以后才可以。这样在边界的范围内就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有你的保护,很安全。同时又给到她空间和自由度活动范围。
2 . 家庭文化价值观:
家庭文化价值观就是每个家庭中最在意的价值观是什么?最看重的是什么?父母的三观是什么?例如家庭的家庭价值观可以包括:快乐、爱、尊重、信任、健康、安全、孝顺、全力以赴、信任、诚信、和睦、诚实等。
基于每个家庭不同的价值观,所以父母在设定边界时,需要考虑的是边界设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和父母在同一个文化价值观里一起成长。
1、比如在我们家,我和爸爸都是那种做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拼尽全力,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人。全力以赴这就是我们家其中的一个价值观。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学习和工作中的状态,就会无形中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孩子就会在这样同一个文化价值观里和我们一起长大。同时,我们也会经常要求孩子们,做任何事情,我们不要求一定要取得最好的成绩。但是我们要求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全心投入,全力以赴地让自己做到最好。这就是最棒的。
比如有些父母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那么给孩子设定边界时可能自由度更高。有些父母的核心价值是尊重,设立边界时可能对长幼有序、尊敬长辈方面的规定较多。边界是带有家庭个性的,因此父母要根据自己家庭情况的不同自己琢磨。
四、边界的设定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而有所不同,制定的内容包括需要包括以下5个要素:人身安全、关系、品格、情绪、语言。
以我自己对9岁女儿的边界内容制定为例:
- 人身安全(环境、行为)
1、下楼在小区玩,晚上必须在7点或6点半前回家。
2、上学、放学路上,不可以随意跟陌生人搭讪、下课以后直接回家。如果需要和同学有其他活动安排,必须提前告知,父母同意之后才可以。
3、自己独自在家时,如果有外卖或快递的人员上门,不能给他们开门,要求他们将物品放置门口即可离开。
4、不可以在家玩火、不可以独自去游泳。
5、不可以和小朋友独自到高层楼顶玩,不可以独自去游泳池或河边游泳。
6、夜晚搭乘坐电梯时,如果只有异性和自己一起等待,需要等待下步电梯,或者等到3人以上,有男有女的情况下方可进入搭乘。
- 关系
1、清晰地告诉孩子什么人可以交往,什么人不可以交往。不可以通过网络途径,私自添加陌生人联系方式交朋友。
2、与陌生或相熟的年长的异性、或同辈朋友相处,他们不可以触碰自己身体的隐私部分。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需要第一时间告知父母
3、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喝已经打开瓶盖的水或饮料,不可以随意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可以和异性待在封闭的室内空间等;
品格:
1、为人诚实,不可以撒谎。
2、说到做到、信守承诺、守时
3、尊老爱幼,不可以欺负弱小。
语言:
1、不可以对长辈或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大喊大叫,说出不礼貌的恶言恶语。
2、不可以爆粗口或说污言碎语。不可以用语言霸凌同学。
情绪:
允许孩子表达情绪,但是与此同时,我给到她设定了非常清晰的边界。
1、有情绪的时候不可以砸东西,不可以锁门、不可以伤害自己的身体或他人身体(比如用手打硬物、用头撞墙等)。
2、不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
以上这些就是我给9岁女儿设定的边界内容,供题主参考。
五、家长在向孩子表述边界内容的时候,直接、清晰、明了就可以了。家长切记:千万不能以威胁、恐吓地表达方式过度夸张或放大其不遵守边界而会导致的严重后果。
这其实就是题主提到的关于“度”的把握。比如,我们同小区一位相熟的老人家,她特别希望让8岁多的孙女对安全高度重视,所以她会经常在手机里下载很多年轻女子,小朋友因为没有安全意识被坏人伤害的视频。(比如陌生人敲门,开门后别坏人用喷雾迷昏;在电梯里被年轻女子被坏人骚扰,攻击;小女孩在马路上被人贩子掠走等)老人家本来一番好意,希望孙女看了之后,能够高度警惕危险,并且学会保护自己的技能。但是,物极必反,小女孩那段时间看了太多这些危险、可怕的视频,变得特别谨慎、胆小。不再敢自己单独乘坐电梯下楼到小区玩,晚上也不敢自己睡觉,她总担心自己出门会碰到坏人,遇到危险。甚至有时候还会晚上做噩梦惊醒。
因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直接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好。如果孩子碰到一些状况,自己不敢面对,比如题主提到的女儿不敢自己睡觉,那我们就可以陪同孩子先睡,等孩子睡着再离开;比如女儿不敢单独一个人在家,害怕小偷,那我们就暂时不要强迫孩子独自面对这件事。
六、最后,特别重要的一点,作为父母,我们要在家庭里创建轻松、快乐、有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觉到是放松的,安全的,被家人深爱的,被理解的,被支持的。这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心智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感受到自己总是安全的,同样他也会对安全问题越来越有意识,遇到危险状况不但能够有的放矢,而且会越来越有更多的策略。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感知力?感知力=感觉+知觉
感指的就是我们的五感,它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我们通过这些感觉系统捕捉外界信息与外界进行交流,这样我们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感觉到微风拂面、听到各种各样的鸟叫声,闻到各种花香等。这些都称为感觉。
知觉是指我们的多种感官系统作用于同一件事物上,我们对这个就事物产生一种主观的经验,然后对此作出的一个主观定义。这个认知的过程就叫知觉。
感觉+知觉=感知觉,感知觉的能力称之为感知力。
感知力强的孩子可以在任何环境中,通过五感迅速捕捉到外界各种信息,感知到危险,从而进行思考。而感知力弱的孩子,对周围环境完全无感,在生活中,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身处危险之中,可能完全感知不到,因此就更谈不上如何应对危险了。
发展孩子的感知力需要父母在安全的边界范围内,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摸、多闻、多尝。允许他们带着好奇,通过自我体验去感知,去发现、去探索。这样孩子才能够在一次次探索和自我体验中,开始跟周围环境、人或事物产生链接,孩子在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品尝到的过程中,就逐步发展了感知力、观察力和分析力等。
二、父母需要从小给孩子建立关于安全的边界意识。
边界是什么?边界是一种要求,边界就是父母清晰地告诉孩子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边界是父母的底线,边界一旦制定就不可以讨价还价,更不可以随意更改。
1、0-3岁是建立边界意识的培养期: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脑处于爬虫脑发育时期。父母的重点是训练孩子的条件反射,形成肌肉记忆。因此,边界一旦制定必须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父母只需要告诉孩子什么不可以做,无需要解释。如果孩子违反边界,父母不能带着情绪指责、谩骂孩子。父母保持坚定态度的同时,清晰、简单地给到孩子指令:哪些可以做,哪些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就可以了。
2、3-6岁仍然是意识的稳固期:
这个年龄阶段孩子有了初步的边界意识,并且开始有了自主意识,他们平时的活动范围扩大,活动强度也会变大,他们有很多的欲望想去尝试和体验、因此,他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有触碰边界的事情发生。当孩子一次次触碰的时候,家长就需要一次次温柔地、坚定地坚持和执行,因为只有我们坚持了,孩子0-3的肌肉记忆、条件反射才可以更加稳固,从而孩子对边界的意识也更加稳固了。
3、6-18岁是孩子边界的守护和运用期,
6-18岁,我们要帮助孩子提升承诺能力,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孩子从知道到做到的过程。在执行的过程中,父母需要及时管理,监督、提醒。这样孩子就在边界的执行过程中逐步培养孩子自律和自我管理、承诺能力的培养 。当孩子在这些有效行为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就具备了各项能力,从而孩子就可以在自己自如地运用过程中,保证了安全。
三、边界内容的设定需要参考以下两个标准条件:安全和家庭文化价值观。
1 . 安全
孩子们需要在安全中成长,这里的安全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安全。同时这里要重点提到的,这个安全的指标需要考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不同需求来设定。比如孩子6岁以前,在小区里玩,我们大人需要跟随在其后,并且告诉孩子不可以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我们同时需要清晰地比划一个安全距离给到孩子。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进入小学了,这个安全距离就可以适当地放远些,并且告知孩子安全的活动的范围只可以在小区内,不可以离开小区。同时也可以给孩子佩戴一个电话手表,随时保持联系。如果孩子要去小伙伴家玩,需要提前给父母报备,经同意以后才可以。这样在边界的范围内就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有你的保护,很安全。同时又给到她空间和自由度活动范围。
2 . 家庭文化价值观:
家庭文化价值观就是每个家庭中最在意的价值观是什么?最看重的是什么?父母的三观是什么?例如家庭的家庭价值观可以包括:快乐、爱、尊重、信任、健康、安全、孝顺、全力以赴、信任、诚信、和睦、诚实等。
基于每个家庭不同的价值观,所以父母在设定边界时,需要考虑的是边界设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和父母在同一个文化价值观里一起成长。
1、比如在我们家,我和爸爸都是那种做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拼尽全力,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人。全力以赴这就是我们家其中的一个价值观。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学习和工作中的状态,就会无形中影响到我们的孩子。孩子就会在这样同一个文化价值观里和我们一起长大。同时,我们也会经常要求孩子们,做任何事情,我们不要求一定要取得最好的成绩。但是我们要求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全心投入,全力以赴地让自己做到最好。这就是最棒的。
比如有些父母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那么给孩子设定边界时可能自由度更高。有些父母的核心价值是尊重,设立边界时可能对长幼有序、尊敬长辈方面的规定较多。边界是带有家庭个性的,因此父母要根据自己家庭情况的不同自己琢磨。
四、边界的设定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而有所不同,制定的内容包括需要包括以下5个要素:人身安全、关系、品格、情绪、语言。
以我自己对9岁女儿的边界内容制定为例:
- 人身安全(环境、行为)
1、下楼在小区玩,晚上必须在7点或6点半前回家。
2、上学、放学路上,不可以随意跟陌生人搭讪、下课以后直接回家。如果需要和同学有其他活动安排,必须提前告知,父母同意之后才可以。
3、自己独自在家时,如果有外卖或快递的人员上门,不能给他们开门,要求他们将物品放置门口即可离开。
4、不可以在家玩火、不可以独自去游泳。
5、不可以和小朋友独自到高层楼顶玩,不可以独自去游泳池或河边游泳。
6、夜晚搭乘坐电梯时,如果只有异性和自己一起等待,需要等待下步电梯,或者等到3人以上,有男有女的情况下方可进入搭乘。
- 关系
1、清晰地告诉孩子什么人可以交往,什么人不可以交往。不可以通过网络途径,私自添加陌生人联系方式交朋友。
2、与陌生或相熟的年长的异性、或同辈朋友相处,他们不可以触碰自己身体的隐私部分。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需要第一时间告知父母
3、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喝已经打开瓶盖的水或饮料,不可以随意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可以和异性待在封闭的室内空间等;
品格:
1、为人诚实,不可以撒谎。
2、说到做到、信守承诺、守时
3、尊老爱幼,不可以欺负弱小。
语言:
1、不可以对长辈或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大喊大叫,说出不礼貌的恶言恶语。
2、不可以爆粗口或说污言碎语。不可以用语言霸凌同学。
情绪:
允许孩子表达情绪,但是与此同时,我给到她设定了非常清晰的边界。
1、有情绪的时候不可以砸东西,不可以锁门、不可以伤害自己的身体或他人身体(比如用手打硬物、用头撞墙等)。
2、不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
以上这些就是我给9岁女儿设定的边界内容,供题主参考。
五、家长在向孩子表述边界内容的时候,直接、清晰、明了就可以了。家长切记:千万不能以威胁、恐吓地表达方式过度夸张或放大其不遵守边界而会导致的严重后果。
这其实就是题主提到的关于“度”的把握。比如,我们同小区一位相熟的老人家,她特别希望让8岁多的孙女对安全高度重视,所以她会经常在手机里下载很多年轻女子,小朋友因为没有安全意识被坏人伤害的视频。(比如陌生人敲门,开门后别坏人用喷雾迷昏;在电梯里被年轻女子被坏人骚扰,攻击;小女孩在马路上被人贩子掠走等)老人家本来一番好意,希望孙女看了之后,能够高度警惕危险,并且学会保护自己的技能。但是,物极必反,小女孩那段时间看了太多这些危险、可怕的视频,变得特别谨慎、胆小。不再敢自己单独乘坐电梯下楼到小区玩,晚上也不敢自己睡觉,她总担心自己出门会碰到坏人,遇到危险。甚至有时候还会晚上做噩梦惊醒。
因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直接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就好。如果孩子碰到一些状况,自己不敢面对,比如题主提到的女儿不敢自己睡觉,那我们就可以陪同孩子先睡,等孩子睡着再离开;比如女儿不敢单独一个人在家,害怕小偷,那我们就暂时不要强迫孩子独自面对这件事。
六、最后,特别重要的一点,作为父母,我们要在家庭里创建轻松、快乐、有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觉到是放松的,安全的,被家人深爱的,被理解的,被支持的。这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心智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感受到自己总是安全的,同样他也会对安全问题越来越有意识,遇到危险状况不但能够有的放矢,而且会越来越有更多的策略。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