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思路_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层次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面向新世纪,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振兴县域经济,对于实施第三部战略部署,促进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加快现代化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一个县域行政区划的确立,必有它赖以形成且区别于其它区域的特定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历史渊源和地理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县域经济,就要针对这些差异性,从市场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自己的特色定位,就我县而言,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必须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错位竞争发展之路。
一、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三大现实问题
1.我县县域经济实力薄弱,财政运转较为困难。主要表现在区县经济总量不大,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全省横比排名较后。区县财政拮据,大多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靠转移支付维持运作;财政自给率低,财政调控能力有限;县乡政府历史债务沉重,运转比较困难。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特色经济尚未形成。主要表现为农业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现代化农业比例较小;农业产业链短,加工层次不高;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投入较大,农民增收缓慢;县域经济工业企业现代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企业改制步伐相对缓慢,退出机制不健全,产权制度改革未完全到位。三产服务业所占比例较小。特色经济发展滞后,缺乏成型的支柱产业、龙
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产品结构大部分停留在开发和粗加工阶段,市场竞争力不强。
3.加快发展后劲不足,社会稳定压力增大。表现在开放程度不足,外向度低。招商引资虽然引进了一批项目,但规模化、支柱型的项目还没有,招商成本较高;区县民营经济规模不大。另外,就业的压力较大,涉及改革和建设的矛盾较为突出。
(二)三大战略陷阱
1.发展模式照抄照搬。表现在对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深层次研究不够。作为欠发达区县,没有很好查找分析与先进区县自然资源、社会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及历史背景的差异,盲目地照抄照搬别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举措,与形势的不断变化不相适应。或在制定区县跨越式发展战略时,对如何发挥好县域经济“后发优势”研究不够,造成定位不准、思路不清。
2.发展目标求全责备。表现在片面追求一、二、三产业的配套发展,对区县之间自身产业优势、劣势分析比较不够,制定发展目标求全责备;把握工作关键和着力点不够,工作部署均衡用力,坠入了“什么都搞一点、结果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突出”的陷阱,导致我县经济发展特色不突出,产业优势拉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3.发展理念传统守旧。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在调控县域经济运行时还程度不同地沿用计划经济体制时的行政方法,“好心办坏事”;政府履行经济职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发挥好,导致职能的错位、缺位或越位,甚至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负拉动作用。
(三)三大制约因素
1.体制制约调控有限。表现在对区县的责、权、利不统一,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对经济调控的空间很小,手段不足,能力有限;尤其是当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后,县域经济面临着融资困难、土地供给矛盾、发展空间狭小等制约较为突出。
2.机制制约执行力差。表现在对干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平稳过渡,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执行力不强。另外,由于过分强调任职年限内的政绩,加上一些干部频繁调动交流,造成部分干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铺摊子”,缺乏长远的战略考虑。
3.人才制约保障乏力。表现在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较低,科技文化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高新技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以及懂经济的领导人尤其奇缺;乡镇企业技术人员少,整体科技水平偏低,人才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 加快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 不断推进思想解放
1.抓牢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只有始终抓牢发展第一要务, 我县县域经济才能壮大总量、提升实力、增强竞争力,才能解决好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当前要努力克服县域经济中“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和盲目自满”的思想,把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多作纵横比较,查找差距和不足,在全区牢固树立“不发展即倒退,发展慢了也是倒退”的观念。
2.强化市场调整二大意识。一是要树立市场对资源配臵的主导作用意识,彻底破除计划经济、行政命令的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的观点解决新时期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
题,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用市场经营的观点指导工作,推动发展。二是在当前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下,要纠正部分干部对宏观调控的认识偏差,克服“等待观望”意识,以调整应对调控,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新的特点,强抓机遇,找准工作方向和新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增添一些降低宏观调控不利影响的措施办法,继续保持县域经济增长势头。
3.解放思想从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者开始。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破除因循守旧、唯书唯上、消极畏难等观念,努力在大安营造五种氛围:一是把能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努力营造大胆改革、大胆实践的氛围;二是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唯书唯上,努力营造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氛围;三是坚决“支持干的,教育看的,转化懒的,惩治捣乱的”,努力营造大干实干的氛围;四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官”字,树立“仆”字,把权力指导转变为市场指导,把行政行为转变为服务行为,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努力营造高效运转的政府运行机制和服务氛围;五是重视创造有利于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和环境,真正使各类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努力努力营造一种拴心留人的氛围。另外,要在各级干部和经营管理者中树立“三敢”精神,一是敢进“大门口”,敢于跑“部”进厅到市,争取项目、资金;二是敢见“大人物”,争取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三是敢攀“大老板”,敢于与各类大中型企业攀亲结缘,开展经济合作。
(二)明确特色经济思路。制定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思路,要以自身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和特点为基础,结合省市的发展战略,按照县域经济工
业化、城郊农业特色化、城乡建设一体化、三产服务现代化、经济模式外向化、发展主体民营化的“六化”目标,以加快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为主线,以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努力形成大安县域经济特色。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第一产业要围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推进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第二产业要围绕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做大做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华润啤酒、医药、化工、等支柱工业;第三产业要围绕建设“餐饮业”和“旅游名区”,重点发展外向型的“大商贸”和特色旅游。二是在城乡结构调整上,以实施城镇化战略为重点,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双带动”,缩小城乡差距。三是在投资结构调整上,根据当前产业政策变化,做到从房地产开发为主,调整为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并重;从投资拉动为主,调整为以投资拉动和产业拉动并重;从增量拓展为主,调整为盘活存量与拓展增量并重。
(二) 全力把握工作重点
1.主攻工业强区这一关键。一是要加大协调力度,加快工业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完善工业基地的配套设施,引进资金、信息、人才和先进管理方式,增强对各类资源的聚集力。二是要做大工业经济存量,对具有较好市场前景、成长型的工业企业,采取加大技术改造,帮助协调发展资金等多种措施,扶持其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扩大工业经济增量,招商引资工作紧紧与市 “五大产业集群”构建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为其配套的项目,增加储备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增强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
2.夯实农业稳县这一基础。要着力做好“加减法”这道题目,一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加强市场引导,结合区域自然气候条件和生产技能状况确定农业生产项目,减少行政干预包办。二是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要加快探索土地流转步伐,减少农户分散经营,坚持“城市化取向”、“生态县取向”,建设好“近郊旅游休闲农业示范区”和“远郊禽畜养殖示范区”。三是要坚持“多予少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严格执行涉农政策,确保农税减免、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增加农民非农就业,减少农民在农村、在土地上的数量。
3.加速城乡一体化这一核心。一要按照我县城市建设总规调整方案,把区域定位从城郊结合部转变为城市中心区,抓好规划和管理,突出特色和品牌。二要抓好经营土地这个核心,创新投资融资体制,着力推进禹王路、文昌街、健康路等老城区开发;建设好涡北新城区。三要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对人、财、物、企、商等资源聚集力。
4.树立招商环境这一品牌。要坚持把优化软环境作为环境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来抓,一是要着力优化信用环境、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兑现招商引资企业税收规模企业财税扶持政策、骨干企业纳税目标考核政策,发挥背靠大企业的优势,扩大招商引资成效。二是要强化服务,继续坚持和完善好为招商引资服务的措施和办法,转变服务理念,主动关心支持。
(三)努力提高执政水平
1.增强决策执行力。一是抓紧研究制订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修订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经济工作
领导责任制等制度,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坚持实行单项目标考核;设立综合目标奖、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奖、经济工作重点项目奖和突出贡献奖,坚持物质奖励与给予荣誉、干部考核任用相结合;对推进工作不力、无所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真正调动全县上下抓机遇促发展的积极性。二是要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以开展“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从严治警、从严治企”为重点,深化作风兴区建设。
2.采取有效调控手段。应在遵循间接调控和计划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好多种手段,加强对我县县域经济运行的调控。一是通过财政政策进行调控,对县域经济基地、相关产业和企业制定完善相应的财税优惠扶持、返还用于基础设施投入、扩大生产等政策,并切实予以兑现;二是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生产要素优化配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三是运用行政手段调控县域经济运行和进行经济监督,保障我县县域经济的顺利运行和平稳增长。
一、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三大现实问题
1.我县县域经济实力薄弱,财政运转较为困难。主要表现在区县经济总量不大,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全省横比排名较后。区县财政拮据,大多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靠转移支付维持运作;财政自给率低,财政调控能力有限;县乡政府历史债务沉重,运转比较困难。
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特色经济尚未形成。主要表现为农业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现代化农业比例较小;农业产业链短,加工层次不高;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投入较大,农民增收缓慢;县域经济工业企业现代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企业改制步伐相对缓慢,退出机制不健全,产权制度改革未完全到位。三产服务业所占比例较小。特色经济发展滞后,缺乏成型的支柱产业、龙
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产品结构大部分停留在开发和粗加工阶段,市场竞争力不强。
3.加快发展后劲不足,社会稳定压力增大。表现在开放程度不足,外向度低。招商引资虽然引进了一批项目,但规模化、支柱型的项目还没有,招商成本较高;区县民营经济规模不大。另外,就业的压力较大,涉及改革和建设的矛盾较为突出。
(二)三大战略陷阱
1.发展模式照抄照搬。表现在对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性深层次研究不够。作为欠发达区县,没有很好查找分析与先进区县自然资源、社会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及历史背景的差异,盲目地照抄照搬别人的发展模式和发展举措,与形势的不断变化不相适应。或在制定区县跨越式发展战略时,对如何发挥好县域经济“后发优势”研究不够,造成定位不准、思路不清。
2.发展目标求全责备。表现在片面追求一、二、三产业的配套发展,对区县之间自身产业优势、劣势分析比较不够,制定发展目标求全责备;把握工作关键和着力点不够,工作部署均衡用力,坠入了“什么都搞一点、结果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突出”的陷阱,导致我县经济发展特色不突出,产业优势拉动作用发挥不明显。
3.发展理念传统守旧。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府在调控县域经济运行时还程度不同地沿用计划经济体制时的行政方法,“好心办坏事”;政府履行经济职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发挥好,导致职能的错位、缺位或越位,甚至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负拉动作用。
(三)三大制约因素
1.体制制约调控有限。表现在对区县的责、权、利不统一,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对经济调控的空间很小,手段不足,能力有限;尤其是当前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后,县域经济面临着融资困难、土地供给矛盾、发展空间狭小等制约较为突出。
2.机制制约执行力差。表现在对干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平稳过渡,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执行力不强。另外,由于过分强调任职年限内的政绩,加上一些干部频繁调动交流,造成部分干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铺摊子”,缺乏长远的战略考虑。
3.人才制约保障乏力。表现在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较低,科技文化素质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高新技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以及懂经济的领导人尤其奇缺;乡镇企业技术人员少,整体科技水平偏低,人才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 加快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 不断推进思想解放
1.抓牢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只有始终抓牢发展第一要务, 我县县域经济才能壮大总量、提升实力、增强竞争力,才能解决好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当前要努力克服县域经济中“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和盲目自满”的思想,把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多作纵横比较,查找差距和不足,在全区牢固树立“不发展即倒退,发展慢了也是倒退”的观念。
2.强化市场调整二大意识。一是要树立市场对资源配臵的主导作用意识,彻底破除计划经济、行政命令的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的观点解决新时期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
题,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用市场经营的观点指导工作,推动发展。二是在当前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下,要纠正部分干部对宏观调控的认识偏差,克服“等待观望”意识,以调整应对调控,积极适应宏观调控新的特点,强抓机遇,找准工作方向和新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增添一些降低宏观调控不利影响的措施办法,继续保持县域经济增长势头。
3.解放思想从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者开始。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破除因循守旧、唯书唯上、消极畏难等观念,努力在大安营造五种氛围:一是把能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努力营造大胆改革、大胆实践的氛围;二是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唯书唯上,努力营造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氛围;三是坚决“支持干的,教育看的,转化懒的,惩治捣乱的”,努力营造大干实干的氛围;四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官”字,树立“仆”字,把权力指导转变为市场指导,把行政行为转变为服务行为,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努力营造高效运转的政府运行机制和服务氛围;五是重视创造有利于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和环境,真正使各类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努力努力营造一种拴心留人的氛围。另外,要在各级干部和经营管理者中树立“三敢”精神,一是敢进“大门口”,敢于跑“部”进厅到市,争取项目、资金;二是敢见“大人物”,争取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三是敢攀“大老板”,敢于与各类大中型企业攀亲结缘,开展经济合作。
(二)明确特色经济思路。制定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和思路,要以自身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和特点为基础,结合省市的发展战略,按照县域经济工
业化、城郊农业特色化、城乡建设一体化、三产服务现代化、经济模式外向化、发展主体民营化的“六化”目标,以加快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城乡结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为主线,以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努力形成大安县域经济特色。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第一产业要围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推进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第二产业要围绕增强工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做大做强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华润啤酒、医药、化工、等支柱工业;第三产业要围绕建设“餐饮业”和“旅游名区”,重点发展外向型的“大商贸”和特色旅游。二是在城乡结构调整上,以实施城镇化战略为重点,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双带动”,缩小城乡差距。三是在投资结构调整上,根据当前产业政策变化,做到从房地产开发为主,调整为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并重;从投资拉动为主,调整为以投资拉动和产业拉动并重;从增量拓展为主,调整为盘活存量与拓展增量并重。
(二) 全力把握工作重点
1.主攻工业强区这一关键。一是要加大协调力度,加快工业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完善工业基地的配套设施,引进资金、信息、人才和先进管理方式,增强对各类资源的聚集力。二是要做大工业经济存量,对具有较好市场前景、成长型的工业企业,采取加大技术改造,帮助协调发展资金等多种措施,扶持其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要扩大工业经济增量,招商引资工作紧紧与市 “五大产业集群”构建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为其配套的项目,增加储备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增强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
2.夯实农业稳县这一基础。要着力做好“加减法”这道题目,一是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加强市场引导,结合区域自然气候条件和生产技能状况确定农业生产项目,减少行政干预包办。二是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要加快探索土地流转步伐,减少农户分散经营,坚持“城市化取向”、“生态县取向”,建设好“近郊旅游休闲农业示范区”和“远郊禽畜养殖示范区”。三是要坚持“多予少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严格执行涉农政策,确保农税减免、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增加农民非农就业,减少农民在农村、在土地上的数量。
3.加速城乡一体化这一核心。一要按照我县城市建设总规调整方案,把区域定位从城郊结合部转变为城市中心区,抓好规划和管理,突出特色和品牌。二要抓好经营土地这个核心,创新投资融资体制,着力推进禹王路、文昌街、健康路等老城区开发;建设好涡北新城区。三要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对人、财、物、企、商等资源聚集力。
4.树立招商环境这一品牌。要坚持把优化软环境作为环境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来抓,一是要着力优化信用环境、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兑现招商引资企业税收规模企业财税扶持政策、骨干企业纳税目标考核政策,发挥背靠大企业的优势,扩大招商引资成效。二是要强化服务,继续坚持和完善好为招商引资服务的措施和办法,转变服务理念,主动关心支持。
(三)努力提高执政水平
1.增强决策执行力。一是抓紧研究制订科学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修订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经济工作
领导责任制等制度,对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坚持实行单项目标考核;设立综合目标奖、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奖、经济工作重点项目奖和突出贡献奖,坚持物质奖励与给予荣誉、干部考核任用相结合;对推进工作不力、无所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真正调动全县上下抓机遇促发展的积极性。二是要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执行力为目标,以开展“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从严治警、从严治企”为重点,深化作风兴区建设。
2.采取有效调控手段。应在遵循间接调控和计划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好多种手段,加强对我县县域经济运行的调控。一是通过财政政策进行调控,对县域经济基地、相关产业和企业制定完善相应的财税优惠扶持、返还用于基础设施投入、扩大生产等政策,并切实予以兑现;二是通过产业政策引导生产要素优化配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三是运用行政手段调控县域经济运行和进行经济监督,保障我县县域经济的顺利运行和平稳增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