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味冷知识
历史趣味冷知识
1.“馒头”的由来
“馒头”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时期的文献中,在西晋人卢谌所写的《祭法》中也有关于馒头的记载,书中记载:“春祠用头”。头又叫曼头,到了宋朝,正式用“馒头”一词。
在这里,我们知道,“馒头”被当做祭祀用的物品。宋代人高承在他写的《事物纪源》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当诸葛亮带兵征讨孟获的时候,有人对诸葛亮说:“蛮人惯用邪术,他们在作战之前,总会杀人,用人的头来祭祀神灵,以此希望神灵借阴兵来帮助自己,丞相,你也可以这样做。”(然蛮俗必杀人也,以其首祭之,神则飨之,为出兵也。)诸葛亮听了以后拒绝了这个人的请求,诸葛亮就将羊肉、猪肉切碎,然后用面包之,并做成人首的形状,以此来祭祀神明。(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包之以面,像人头,以祠。)馒头也称“蛮人之头”的代称。
2.“衣冠禽兽”的原意
大家一说起“衣冠禽兽”这个词就会想到是社会上风气不好、作风不正的那些人。但是你是否知道在古代的“衣冠禽兽”是指的什么?在古代“衣冠禽兽”原来是指当官的达官贵族显赫人士,它的确是褒义词一类的。后来演变成了贬义词的意思,是因为明代期间某些当官的贪污,让老百姓十分的痛恨。再往世世代代言传,因此就成为了贬义词,是指对社会不利没有王法的人。
3.“期期艾艾”的来历
西汉初期刘邦的一个将领叫周昌,是个口吃,有一次把“期”说成了“期期”;三国时期有一位将领叫邓艾,也是个口吃,经常把自己的“艾”说成“艾艾”。后世把他两合为一起编了个成语叫“期期艾艾”,形容人在口吃的时候说话不流利、吞吞吐吐。
4.古代斩犯人为什么要在午后三刻或秋后
古代执行死刑的时间选在午时三刻有几个传说。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另外有一说,古代迷信思想比较严重,午时三刻,正是阳气最盛之时,在此时处死的犯人,连鬼都做不了。另外,执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节,这与古人的自然神权观念有关,即顺应天意。春夏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冬是树木凋零的季节,象征肃杀。人的行为包括政治活动都要顺应天时,否则要受到天神的惩罚。皇帝即是天的儿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时行事,处决犯人也是如此。
5.金子的划分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古代的时候用的是金银,金银就是货币,那时候还没有出现纸币,我国在宋朝的时候才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叫做“交子”,但是对于金子这样的贵金属,古代也是有详细的划分的,在汉朝的时候人们就把黄金分为了三个级别,分别是:一等黄金、二等百金、三等赤金,好像现在也是这样划分的。这不过这个白金不是我们熟知的白金。这里的白金是银子的意思,还有这个赤金是丹阳铜的称呼,黄金也就是真正的黄金。《汉书·食货志》也说秦统一后,定黄金为上币,这里的黄金,是指真金,西汉时期的金子主要有两种,一是马蹄金,一是麟趾金,还有一种特殊的是柿子金,不过比较少见,所以在古代混也是要知道这些知识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