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南汇新城镇是上海的东南水上门户。芦潮港以港兴镇,为国家一类口岸,全国重点渔港。芦潮港码头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以上,2005年已增至100余万人次。
东海芦潮:昨天和今天
1960年,芦潮港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366个重点渔港之一,1993年,芦潮港第
芦潮港镇(15张)一个车客渡码头落成,开通了前往浙江嵊泗、普陀山等地的六条海上航线,2009年随着第二个车客渡码头开通,海上交通运输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渔港与码头等功能资源的存在,使芦潮港具备了独有的产业优势。1991年在我镇万亩果园(曾为华东最大)举办了首届南汇桃花节,2002年升格为上海桃花节,这一文化渊源与芦潮港海鲜两大特色效应,形成了我镇特有的品牌优势。
芦潮港的未来:临港之玉
芦潮港分城区是临港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万人,地理位置极为优越,东邻临港物流园区并紧靠东海大桥,与洋山深水港隔海相望,西侧由200米宽森林绿带与临港重装备园区相接,南面临海,宛如镶嵌在临港新城中的一块天成宝玉。
在与两大产业园区及洋山深水港的积极互动中,芦潮港分城区将不断获得提升,成为一个充满魅力与活力,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突显生活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镇
临港新城的开发建设给芦潮港分城区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芦潮港位于临港物流园区和重装备产业区交汇的枢纽地带,两大园区的启动为芦潮港迈向现代化、国际化提供了无穷动力。新建的东海大桥、大桥公园和滴水湖紧邻芦潮港。沪芦高速、两港大道和D2大道的开通,使芦潮港与上海中心城区及海港新城的联系更加紧密、快捷。
潮港分城区是临港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万人,地理位置极为优越,东邻临港物流园区并紧靠东海大桥,与洋山深水港隔海相望,西侧由200米宽森林绿带与临港重装备园区相接,南面临海,宛如镶嵌在临港新城中的一块天成宝玉。
在与两大产业园区及洋山深水港的积极互动中,芦潮港分城区将不断获得提升,成为一个充满魅力与活力,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突显生活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镇。
芦潮港分城区水陆交通发达。陆路距离临港新5公里,距离洋山深水港32公里,距离浦东国际机场27公里,距离上海市中心52公里。紧邻沪芦高速、两港高速、东海大桥、D2大道,区内有D3大道与临港物流园区和重装备产业区贯通。规划中的轻轨与磁悬浮列车将成为连接芦潮港与上海市区及空港的重要通道。
芦潮港车客渡码头远通宁波、舟山、普陀山,近至大小洋山,是出海游客的必经之地;如今,嵊泗游、普陀山游成为两条火爆的旅游路线,每年有50万左右的游客从这儿渡海,只要几个小时,便能踏上嵊泗、普陀山的沙滩。
芦潮港分城区毗邻临港物流园区和重装备产业区,两大园区的人流和产业外溢为芦潮港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近水楼台”的先机。
交通条件
芦潮港分城区水陆交通发达。陆路距离临港新5公里,距离洋山深水港32公里,距离浦东国际机场27公里,距离上海市中心52公里。紧邻沪芦高速、两港高速、东海大桥、D2大道,区内有D3大道与临港物流园区和重装备产业区贯通。规划中的轻轨与磁悬浮列车将成为连接芦潮港与上海市区及空港的重要通道。
芦潮港车客渡码头远通宁波、舟山、普陀山,近至大小洋山,是出海游客的必经之地;如今,嵊泗游、普陀山游成为两条火爆的旅游路线,每年有50万左右的游客从这儿渡海,只要几个小时,便能踏上嵊泗、普陀山的沙滩。
芦潮港分城区毗邻临港物流园区和重装备产业区,两大园区的人流和产业外溢为芦潮港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近水楼台”的先机。
自然生态
芦潮港地处长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环境优美,风物宜人,是上海桃花节的发源地。西侧200米宽的绿带将芦潮港与重装备产业区隔开,形成天然绿色屏障,矗立芦潮港河岸。东南面大片桃园杉林映带左右,每年三、四月间,桃花吐艳;秋冬时分,杉叶飘落,别有一番风味。分城区四周碧水环绕,主河道芦潮港河规划宽度60米,北接浦江,南通东海,在入海口形成天然的渔人码头芦潮港分城区辖区内现有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截止到2007年8月30日止,全分城区户籍人口16556人,其中男8220人、女8336人,实际常住人口有2.9万人。
人文经济
芦潮港传统的渔业、种植业及旅游等特色产业已使其在临港新城内独具先发品牌优势。规划中的“海洋生态文化港”是上海唯一的集海鲜交易、餐饮、观光娱乐、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休闲观光渔港。芦潮港车客渡码头将进行大规模的重建,改造完成后,常年客流量将从现在的150万人次增至300万人次
芦潮港镇地处浦东新区东南角,东邻洋山保税港,西靠临港重装备产业区,北连国际物流园区和临港主城区,南与普陀山、嵊泗隔海相望,占据着“海边、桥头、湖畔”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明显。2003年,芦潮港镇被列为临港新城四个分城区之一,地域面积18.5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5.1平方公里(其中分城区3.3平方公里、配套产业园区1.1平方公里、码头陆域综合配套区0.7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8月,全镇区划为下辖3个村、7个社区,户籍人口1.68万、来沪人员1.3万。在四个分城区中,我镇率先完成全镇性征地、动迁、安置工作(土地全部征用,所有农民实现“农转非”并纳入小城镇保险,全镇5940户家庭中95%以上实施了动拆迁,其中5100户已安置进入新社区),跨越式迈入城镇化发展之路,显示了突出的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