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有哪些有名的君王?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23-05-23
展开全部

秦国历代国君及姓名如下:秦非子,嬴非(秦嬴);秦侯,未详其名;秦公伯,嬴公伯;秦仲,嬴秦仲;秦庄公,嬴其;秦襄公(立为诸侯),嬴秦开;秦文公,名未详;秦静公(秦竫公)秦宪公(秦宁公),嬴立;秦出子,嬴;秦武公, 嬴说;秦德公,嬴嘉;秦宣公,嬴恬;秦成公,嬴载;秦穆公(秦缪公),嬴任好;秦康公,嬴罃;秦共公,嬴稻/嬴貑;秦桓公,嬴荣;秦景公,嬴石;秦哀公(秦毕公/秦㻫公),嬴稷;秦夷公,未即位;秦惠公,嬴宁;秦悼公,嬴盘;秦厉共公(秦剌龚公/秦利龚公),嬴刺;秦躁公(秦趮公),嬴欣;秦怀公, 嬴封;秦灵公(秦肃灵公),嬴肃;秦简公,嬴悼子;秦惠公,嬴仁;秦出公(秦少主),嬴昌;秦献公(秦元献公/秦元王),嬴师隰/嬴连;秦孝公(秦平王),嬴渠梁;秦惠文王(秦惠王),嬴驷;秦武王(秦悼武王/秦武烈王),嬴荡;秦昭襄王(秦昭王),嬴则/嬴稷;秦孝文王 ,嬴柱/赵柱;秦庄襄王,嬴楚;秦始皇,嬴政。

秦非子:

秦非子(?―公元前858年),嬴姓,名非子,困和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西周犬丘人。约公元前汪游盯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

秦侯:

秦侯,嬴姓,男,秦氏,其名失传,秦非子之子,秦侯于公元前857-公元前848年在位,是秦国第二任国君,名字已失传。《史记》记载,他在位十年,史书上很少有关于他的记载,只知道他是秦非子之子,其子为秦公伯。

秦公伯:

秦公伯(?-前845年),赢姓秦氏,西周时期秦国君主。秦侯之子。仅在位三年,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大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非子之后,其子为秦仲。

秦仲:

秦仲(?―公元前822年),嬴姓,名不详,秦公伯之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44年―公元前822年在位。公元前824年,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令其率军进攻西戎。公元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交战中,战败阵亡。秦仲死后,由其长子秦庄公即位。

秦庄公:

秦庄公(公元前856年―公元前778年),嬴姓,赵氏,《史记·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记载名其(祺),秦仲长子,西周时期诸侯国秦国国君,公元前821年—公元前778年在位。周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秦仲被西戎攻杀,其太子即位,是为秦庄公。

秦襄公: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赵氏,名开,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公元前778年,秦庄公为犬戎所杀,他的长子世父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国君位置让给秦襄公。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磨伏,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讨伐西戎的途中去世,葬于故地西陲(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其子秦文公继位。

秦文公:

秦文公(?―公元前716年),嬴姓,赵氏,名不详,秦襄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秦文公在位时期,设史官以纪事;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当时秦人已完全定居、从事农业。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谥号文公,葬于西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秦文公死后,其孙秦宁公(秦宪公)继位。

秦宪公:

秦宪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记·秦本纪》误作秦宁公,嬴姓,赵氏,名立,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平阳。公元前713年,派兵夺取亳戎(西戎一支)的荡社(一作汤杜)。公元前708年,俘虏芮国国君芮伯万。公元前704年,派兵消灭西戎小国荡氏。同年,秦宪公去世,终年二十一岁,葬于西山大麓(今陕西省宝鸡市北陵园)。

秦出子:

秦出子(公元前708年―公元前698年),嬴姓,赵氏,名曼。秦宪公的幼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在位。

秦武公:

秦武公(?―公元前678年),嬴姓,赵氏,名不详,秦宪公(秦宁公)长子,母鲁姬子,秦出子和秦德公的哥哥,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78年在位。秦武公初立太子。秦宪公死后,弗忌等三庶长另立秦出子为秦国国君。后秦出子被弗忌等杀,他才得以即位。诛弗忌等三族,集大权于王室。秦武公在位时,先后征服、并吞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设县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国势力达到关中渭水流域。公元前678年(秦武公二十年),秦武公去世,葬在雍邑的平阳。秦武公死后葬于平阳,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陪葬的人多达六十六人。传位于同母弟秦德公。

秦德公:

秦德公(公元前710年-公元前676年),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嘉,秦宪公次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在位。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将秦国首都迁至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并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居住在雍城是否适宜。占卜的结果是:后代子孙将在黄河边饮马。同年,梁、芮两国国君前来朝见。公元前676年,初次设立伏祭,在城邑四门杀狗祭祀,祛除传播疾病的暑气。秦德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公。前676年,秦德公去世,葬于阳,长子秦宣公继位。

秦宣公:

秦宣公(?—公元前664年),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恬,秦德公之长子,秦成公及秦穆公之长兄,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64年在位,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

秦成公:

秦成公(?―公元前660年),嬴姓,赵氏,族谱载其名载,秦德公次子,秦宣公之弟,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60年在位。据《史记》记载,成公元年,梁、芮两个西周旧国的王来朝见;有子七人,皆未立,其弟任好继位,是为秦穆公。

秦穆公:

秦穆公(前683年—前621年),嬴姓,名任好。又作秦缪公。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谥号穆,《史记索隐》等书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元年(前659年),秦穆公正式继位,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亡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二十三年(前637年),帮助晋怀公回国即位,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年),帮助晋文公回国即位,实现秦晋之好。秦穆公三十三年(前627年),秦穆公派兵攻打中原,经历“崤之战”和“彭衙之战”的惨败,东进之路行不通。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向西发展,任用由余为谋士,逐渐灭掉戎人国家,受到周天子赏赐金鼓,继续攻打蜀国和关西(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对秦国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安葬于雍城(今陕西省凤翔县东南),谥号为穆(一作缪)。 

秦康公:秦康公(?-公元前609年),嬴姓,秦氏,名罃,秦穆公之子,母穆姬是晋文公的姐妹,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9年在位。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秦康公送晋公子重耳回国,送到渭阳,作诗:“我送舅氏,曰到渭阳”,后人以渭阳喻甥舅关系。秦康公十二年(公元前609年),秦康公去世,其子秦共公即位。

秦共公:

秦共公(?—公元前605年),嬴姓,秦氏,名貑,或名稻,《史记索隐》记载名貑,《左传》名稻,秦康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公元前608年—公元前605年在位。《吕氏春秋》中所谓的秦三公是就是指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三人。

秦桓公:

秦桓公(?—公元前577年),嬴姓,赵氏,名荣(据《春秋分纪》),秦共公之子,秦景公之父。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04年—公元前577年在位。秦桓公在位时在麻隧之战中败于诸侯联军。 

秦景公:

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嬴姓,赵氏,名石,秦桓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576年—公元前537年在位。秦景公治理秦国长达39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秦公一号大墓公然采用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秦景公向士鞅询问晋国的大夫谁会先灭亡,士鞅回答说是栾氏。秦景公派庶长鲍、庶长武率兵救援郑国。为报栎之战战败之仇,前559年,晋悼公派荀偃率领鲁国叔孙豹、齐国崔杼、宋国华阅、仲江、卫国北宫括、郑国公孙虿、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郳国攻打秦国,诸侯联军到达泾河后却不肯渡河,叔向会见叔孙豹后,鲁国、莒国先率军渡河。秦景公四十年(公元前537年),秦景公去世,葬于丘里南,其子秦哀公继位。同年,后子针回到秦国。

秦哀公:

秦哀公(?—公元前501年),嬴姓,名籍。《秦记》叫作秦毕公,《史记索隐》作秦㻫公,秦景公嬴石之子,楚平王正妻孟嬴之父,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36年(公元前536年—公元前501年)。前505年,吴国攻陷楚国国都,楚国大夫申包胥千里迢迢来到秦国求救,尽管从亲缘关系上秦哀公是落难的楚昭王的外公,但秦哀公不理。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动容道:“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于是为之赋《无衣》,发兵救楚,击败了吴军,吴王阖闾收兵回国,楚昭王得以复国。公元前501年,秦哀公去世。

秦惠公:

秦惠公(?-公元前387年),嬴姓,赵氏,族谱载其名仁,为与春秋时期的秦惠公区分,一般也称为秦后惠公,秦简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13年。秦惠公时期,秦国“四代乱政”进入尾声。秦国失去河西的领土,但也夺取蜀国南郑(今汉中市内)。秦惠公在完成入主汉中的壮举后去世,留下一个嫡子,是为秦出子。

秦悼公:

秦悼公(?—公元前477年),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盘,秦惠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15年(前492年—前477年,《史记·秦本纪》和《十二诸侯年表》误作为14年)。

秦厉共公:

秦厉共公(公元前443年),嬴姓,赵氏,名刺,秦悼公赵盘之子。《史记·秦本纪》作秦剌龚公,《史记正义》作秦利共公。战国初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43年在位。他在位期间,秦国国力强大,蜀、楚、西戎义渠都曾朝贡献礼,曾派兵攻魏城,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以兵2万伐西戎大荔。

秦躁公:

秦躁公(?—公元前429年),又称秦趮公,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欣,秦厉共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42年—公元前429年在位。秦躁公元年(公元前442年)即位为秦公,秦躁公十三年(公元前430年),西戎民族义渠向秦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直至渭水蒿域,被秦军击退。次年,躁公卒,其弟嬴封从晋归来即位,是为怀公。

秦怀公:

(?—公元前425年),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封,秦厉共公之子,秦躁公之弟,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4年(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25年)。秦躁公卒,其弟由庶长从晋国迎入,是为怀公。当时国政被旧贵族所操纵,秦怀公四年(公元前425年),秦庶长鼌联合其它贵族逼秦怀公自杀。由于昭太子早卒,次年大臣立怀公之孙为君,是为秦灵公。

秦灵公::

秦灵公(?—公元前415年),又称秦肃灵公,嬴姓,秦氏,未知其名,一说名肃,秦怀公之孙,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24年—公元前415年在位。公元前422年,在吴阳(今陕西省宝鸡市吴山)建上畤,祭祀黄帝;建下畤,祭祀炎帝。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师隰(即其后的秦献公)年幼,只有五岁。灵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

秦简公:

秦简公嬴悼子(公元前429年─公元前400年),嬴姓,赵氏,名悼子(有人认为,“悼子”非名),秦怀公之子,秦昭子之弟、秦灵公叔父,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414年—公元前400年在位。秦简公在政治、经济上有一定改革,他允许官吏、百姓带剑,打破了只有贵族才能带剑的特权;实行按土地亩数征收租税的政策,则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表明秦国开始向封建制度转化。公元前400年,秦简公去世,子秦惠公继位。

秦惠公:

秦惠公(?-公元前387年),嬴姓,赵氏,族谱载其名仁,为与春秋时期的秦惠公区分,一般也称为秦后惠公,秦简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13年。秦惠公时期,秦国“四代乱政”进入尾声。秦国失去河西的领土,但也夺取蜀国南郑(今汉中市内)。秦惠公在完成入主汉中的壮举后去世,留下一个嫡子,是为秦出子。

秦出公:

秦出公(公元前389或388年—公元前385年),又称秦少主,嬴姓,秦氏,族谱载其名昌,秦惠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在位2年(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5年)。

《世本》作秦少主,《吕氏春秋》作秦小主,史上又名出子。公元前387年,惠公死,出公即位,时方二岁,由母亲主持朝政,重用宦官与外戚,“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公元前385年左庶长菌改发动政变,杀出子及其母,迎灵公太子公子赢连回国。自秦厉共公(公元前477年—公元前443年在位)之后,到秦出公在位时,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秦国日衰。公元前385年,秦出公被杀。

秦献公:

秦献公(公元前424年—公元前362年),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嬴姓,秦氏,《世本》作秦元献公,《越绝书》作秦元王。《史记索隐》记载名嬴师隰(xí)。秦灵公之子,在位23年(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62年)。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秦献公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前366年(秦献公十九年),打败韩魏两国,从此秦国重新提高了诸侯国之间的地位。前361年(秦献公二十四年)或前362年(秦献公二十三年),秦献公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或六十三岁。

秦孝公: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公元前338年),嬴姓,赵氏,《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秦孝公重用卫鞅(即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记载秦孝公想传位于商鞅,商鞅推辞不接受。秦孝公去世后,葬于弟圉,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嬴驷(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嬴姓,秦氏或赵氏,名驷(一说名“骃”),栎阳(今陕西阎良)人。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秦孝公之子。十九岁即位,是为秦惠王。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不废其法。公元前325年,自称秦王,成为秦国第一位君王。当政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公元前311年,去世,时年四十六,谥号为惠文,葬于公陵。

秦武王: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赵氏,名荡,亦称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秦惠文王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10年-公元前307年在位。秦武王重武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秦武王身高体壮,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公元前325—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稷,一名则。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前251年在位,共56年,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在位期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赢稷早年在燕国为人质,其兄秦武王突崩后,在赵燕两国等支持下继位。即位初期,因年轻而由其母宣太后当权,魏冉为咸阳将军,王叔樗里疾为相。公元前304年,秦昭襄王在举行冠礼后开始亲理国事。后来出现了私家财富重于秦王室的局面,遂听从范雎的建议,驱逐了当时的“四贵(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擅)”,收回了宣太后的干政权,并拜范雎为相,采用其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在位期间,秦昭襄王击破了各诸侯国合纵攻秦的策略,四处征伐,战国七雄中的其余六国都曾被秦击败过,甚至在鄢郢之战中攻占了楚国的王都,在长平之战中大胜赵军,杀其数十万军队。后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灭亡东周,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享年75岁,葬于秦东陵。

秦孝文王:

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11月14日),亦称安国君,嬴姓,赵氏,名柱(一作式),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国第35位国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庄襄王之父。在位仅三天,为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秦孝文王于公元前250年秦颛顼历十月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葬于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其子秦庄襄王继位。 

秦庄襄王:

秦庄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又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为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丙午病逝,享年三十五岁。秦庄襄王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村。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追封秦庄襄王为太上皇。

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前251年回到秦国。前247年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自前230年至前221年,重用李斯、王翦等人,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秦统一六国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秦始皇统治期间,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焚书坑儒”,扼杀民智,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秦国君主,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秦国自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开始,到公元前771年秦襄公正式被周平王列为诸侯,共经历5代君主;自秦襄公被列为诸侯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共经历31位君主。其中在位期间最长的是秦昭襄王,共56年;在位最短的是秦孝文王,在位仅3天。秦国君主是中国先秦时期秦国的君主。自非子始,止于秦始皇。秦国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共经历三十几代君主。在这些君主的经营下,秦国从最初的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发展成了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华夏的大一统国家。其中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进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使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穆公则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了大后方,奠定了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蜀国,使秦国从此正式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秦昭襄王则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军,灭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即位,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帝”。 

秦国简介:

秦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秦国的国号来自于地名。西周时的秦人首领秦非子因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们的正式族称。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成为国号。

秦始皇统一后,仍然以“秦”为国号。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将飞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治都於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号曰“秦嬴”。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穆公时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

战国初,经过百年的衰落期,魏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兼并巴国和蜀国。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前207年,面对农民起义的大潮,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亡。秦人早期与戎人杂居错处,远离中原。周王室东迁之后,秦人才逐步东进关中。到秦惠文王时期取巴蜀。秦国军队自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后愈战愈勇。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兵种已有步、车、骑之分。军队数量多时达到“带甲之士百万”,出现了尉缭、白起、王翦等著名军事家和将领。秦国社会经济仍以农业为主。春秋时代晚期,出现了铸铁农具。战国时代,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进一步促使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以冶铜和制陶最为发达。

秦国地理位置简介:

秦人始居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与戎人杂居错处,远离中原。周王室东迁之后,秦人才逐步东进,历经若干代人的努力,到秦穆公时,终于征服了关中。此后,直到秦惠文王取巴蜀(即今四川)之前,长达近三百年间,秦国的国土一直大致稳定在今陕西关中地区。这一区域位于当时华夏文明区的最西端。司马迁说秦国是“僻在雍州”,唐代杜佑则说“关中寓内西偏”。现代学者说秦国是“于称雄诸侯中独僻居住于西北。”

外国历史学者也描述说:“秦远处于华夏大家庭之西,孤立于其他各国之外”。秦国的北、西、南三面都没有强敌。秦的西方是广漠的半干旱草原,散布着一些落后的部落,华夏各国称之为“戎”。秦自非子受封之后,一直在与诸戎争斗不止。秦人的著名首领秦仲甚至为戎所杀。平王东迁之后,秦人逾陇山向东方关中发展。当时关中诸戎杂处,秦人实际上是从诸戎手中逐步夺取土地。至秦穆公时,秦人基本上占领了整个关中,继之东进受阻,遂戮力西向开拓疆土,于是“西戎八国服于秦”。在这以后戎人已经无法构成对秦国的真正威胁。

秦国国都简介:

秦邑,现甘肃天水市故秦城;西垂,殷周时对西方边地的泛称,相当于今甘肃省东南部一带;汧邑,现陕西宝鸡陇县南;平阳,现陕西宝鸡眉县西;雍城,现陕西宝鸡凤翔县治;泾阳,现陕西咸阳市泾阳县北;栎阳,现陕西西安市北;咸阳,现陕西咸阳市东、西安市西北。


    • 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请您采纳哦!

    帐号已注销
    高粉答主

    2023-05-21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万
    展开全部

    秦国从建国以来,曾出现过哪些有名的君王?在战国时期,曾涌现过一批有着杰出才能和谋略的君主,就是我们常说的“雄主”。如被称为“战国四大雄主”的侠王赵武灵王、狂主秦昭襄王、执君燕昭王、邪帝齐闵王,还有战国时期的第一位雄主——魏文侯魏斯。在秦国的历史上(特指战国时期),也曾有过几位对秦国统一大业有着极大推动作用的四大雄主,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

    第一个是秦孝公。公元前361年,秦献公嬴师隰在栎阳驾崩,太子嬴渠梁即位,是为秦孝公。那个时候的秦国,在此前吴起、魏太子击等人的连番打击之下,已经退出强国之列,各国会盟根本都不通知秦国。秦孝公深以为耻,向天下广发求贤令,引得天下士子入秦,这其中便有商鞅。商鞅入秦之后,受到了求贤若渴的秦孝公的厚待,在商鞅的劝说之下,秦孝公决意变法。在战国时期,曾发生过无数场变法改革,其中不乏雄主、名臣亲自主持的,但是在这些变法改革当中,以秦孝公、商鞅的变法最为有效、最为持久。

    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了战国时期的一流强国,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第二位则是秦惠文王。据史料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带着无限的遗憾在咸阳宫中离世,十九岁的太子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即位之初,因商鞅变法,商君与守旧贵族的矛盾已然激化,随着秦孝公的离世,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之中。秦惠文王深知无论是商君还是守旧贵族最终胜出,都不利于秦国的发展,于是便借公子虔等人的诬告,车裂商鞅,随后又以为商鞅平反为名,清洗了守旧贵族的势力,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权。

    秦惠文王在位时期,任用公孙衍,攻下了魏国河西,突入河东,建立了秦国的东出基地。随后,又在龙门相王,弃公称王,改元更元,成为了秦国历史上的“第一王”。紧接着,秦惠文王又重用张仪、司马错、严君疾等人,多次击败各国联军,灭亡了巴国、蜀国,占据了巴蜀之地,又在秦楚大战之中,重创楚军,占领了楚国富庶的汉中之地。从此之后,秦国对山东六国在地理上形成了压迫之势,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地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