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质期,保的到底是什么
保质期,保的到底是什么
临期食品火了之后,走在商场里,处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所谓临期食品,也就是距离过期只有几个月或者几天的食品,价格却比日期新鲜的同类商品低了不少。这也变相反映出,人们对保质期的要求往往是极高的。
但过期真的如此可怕吗?一包薯片在到期那一天的24点之前吃,和24点之后吃,就会有本质的区别吗?
我们担心的“过期了能不能吃”中的“能不能吃”往往是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即过期了的食品,吃了会不会对人体有害。
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一些食物,过期了绝对不能吃,比如鲜奶、鲜肉这类需要冷藏储存且保质期极短的。
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相似的体验,同样是肉类,冷藏的就比冷冻的贵。而牛奶里,新鲜的牛奶也总是比保质期长的好喝。
这是由于,生鲜类的食物减少了保鲜技术的介入,往往更容易保留原有风味,也因此必须采取成本更高的冷链等方式储存。
但这也就意味着,它们滋生细菌的可能性要远超其他食品。如果不尽快吃完,不但口味和营养会大打折扣,安全系数也会大幅降低。
其实,保质期这个概念的最初设定,就是为了安全起见。
不过,对于许多商家而言,为了规避风险,也为了商业利益,它们通常会把保质期的标准抬高一些。像是薯片之类保质期长达一年的膨化食品,其实在制作的过程中就已经用了比较严苛的防腐工艺,减少了细菌入侵与滋生的可能。
商家们设置的保质期,保的不仅是安全性,还多了“风味”与“口感”。
毕竟,薯片作为零食,吃的就是美味以及咔咔脆的爽快。如果薯片一买来就是软的,就算没有安全问题,想必你也会直接拉黑这个品牌。
为了不砸招牌,商家可谓是煞费苦心:对食品设定多个指标,并且不断进行实验与改良,综合确定出一个日期,在这个日期前,保证食品的各项数据——尤其是与风味有关的数据都能达标。
所以,咱们一般说的“保质期”,其实包含好几层意思。对于那些保质期比较长的食品来说,其实用最佳赏味期来描述才相对符合。所以,这类食品就算是在“过期一天”的情况下吃,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