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夫·托尔斯泰》的主旨可以概括为: 展现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这篇课文节选自传记作家茨威格的《三作家》,主要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文章前半部分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写他长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扩展资料
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
一方面,传统的俄罗斯是宗法社会,东正教决定了人们思想感情的方式,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不管他的态度是接受抑或是有所保留;
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亦深深影响着俄罗斯,这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根基,启蒙精神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亦是显著的,这使得托尔斯泰对东正教基本的教义体系产生怀疑,他不会像一般教徒一样思考信仰问题。
本文是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形象描写。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作的传记文章,节选自《三作家》,王雪飞译。标题是编者加的。
人物作品:
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他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千头万绪,衔接得天衣无缝;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波澜壮阔,像生活那样无始无终。
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还在于刻画微观世界。在世界文学中空前地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并且深入人的下意识,把它表现在同意识相互和谐的联系之中。托尔斯泰的艺术力量是真实的,它突出表现在性格塑造上。
如实地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只写其突出的一面或占优势的一种精神状态。不隐讳心爱人物的缺点,也不窒息所揭露的人物心中闪现的微光。
不粉饰,不夸张,不理想化或漫画化,总是借助真实客观的描写,展示其本来面目,从而于平凡中见伟大,或者相反,于平凡的现象中显示其可怕。描绘性格的发展和变化,自然浑成而不露斤斧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