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说话及言语技巧的成语、俗语

求关于说话及言语技巧的成语、俗语,笑话、事例都可以。比如指桑骂槐、答非所问一位年轻媳妇,见小姑穿上件新的羊毛衫,猜想是婆婆买的,故意高声对小姑说:“嗬,从哪里买来的羊毛衫... 求关于说话及言语技巧的成语、俗语,笑话、事例都可以。
比如指桑骂槐、答非所问
一位年轻媳妇,见小姑穿上件新的羊毛衫,猜想是婆婆买的,故意高声对小姑说:“嗬,从哪里买来的羊毛衫,真漂亮!”婆婆在一旁答话:“从对门商场买的,刚到的货。我先买一件,让你们穿上试试,要看中了,下午再买一件。你们俩一人一件。”
注重言语技巧方面的哦!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aa4bdb6
2008-08-30 · TA获得超过164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8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2万
展开全部
一、 借势归谬驳敌论

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员禁止男女同学在公共浴场同泳,闹得满城风雨。为了批驳这种做法,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妨。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清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这样每个人都是……喏!喏!”鲁迅说着,站起身来,模拟戴着防毒面具走路的样子。听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这里,鲁迅没有直接驳斥国民党地方官的观点,而是以借势取力的方法将他的话予以归谬——你既然禁止男女同学同泳,那么就让大家都戴上防毒面具吧!这样一来,国民党地方官所持观点的荒谬性,就像被放大境放大了一样,听众自然明白了国民党地方官所持观点的荒谬和不合理。

二、 假装糊涂巧讽刺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作家聂绀弩居住在桂林。一次,聂绀弩与友人求饮于餐馆。服务员端来白斩全鸡,却是骨多于肉。聂绀弩问道:“这是两只鸡,对吗?”

服务员回答道:“不,只有一只。”

聂绀弩正色道:“一只鸡,哪有这么多骨头?”

服务员一听,顿时面生愧色。

明知是一只鸡的聂绀弩,故意装糊涂说是两只鸡——他用这种办法诱导服务员说出了“只有一只(鸡)”的话。而后,聂绀弩根据服务员的这句话,自然而然地说出“一只鸡,哪有这么多骨头”的话。这种假装糊涂的谈话方法,具有曲折讽刺的表达效果,服务员听后自然面生愧色。

三、 使用类比抨恶习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女作家铁凝,在河北省沧州文学事业发展研讨会上,曾有一段妙语:“我有一次出差,看到某地乡村公路旁有一家小饭铺,里面有两个老头儿坐在小板凳上吃凉皮儿。然而小饭铺破旧的门框上,却悬挂着一个醒目而响亮的招牌——‘希尔顿大酒店’……‘希尔顿大酒店’这种现象,在当前的文学界时有所见。这是一个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的时代,现在好多搞文学艺术的人,也都特别害怕被人说成是‘匠’,而不是‘家’,所以就有意制造‘希尔顿大酒店’这种现象。”

小饭铺和“希尔顿大酒店”之间的反差是巨大的,也是容易为人们所感知和领悟的。因此铁凝就以小饭铺挂着“希尔顿大酒店”的招牌来类比和抨击那些没啥文学造诣的文学创作者刻意炒作,有意往自己脸上贴金、贴“家”的恶习。她的类比,生动形象,有助于听众了解和认识一些文学创作者重名轻实、名实严重不符这一现象。

四、 口出奇语免加罪

1996年夏天,当时在太原的赵树理被揪到烈日下批斗。造反派问道:“赵树理,你是哪一类干部?”想到当时的干部分成好的、比较好的、犯过错误可以改好的和死不改悔的四类,赵树理就微微一笑说道:“说我是一二类干部吧,我不敢往里挤;说我是个三类干部吧,你们又不承认。实在不行的话,就算我是个三类半吧。”这个“三类半”一出口,立即把那些陪斗“黑帮”们逗乐了,可他们不敢出声,只好捂住嘴把腰弯得更低一些;而那些造反派听后,则目瞪口呆。

赵树理当时面临的是“四难选择”:如果说自己是一二类干部,势必会被造反派说成是“妄图混进无产阶级干部队伍”,从而招致更重的罪名;如果说自己的是三类干部,又不会被造反派所承认;而若承认自己是“死不改悔”的四类干部,显然又会给造反派以口实,从而使造反派对自己的批斗升级。在这种情况下,赵树理就智出奇语,将自己说成是“三类半干部”(意为“犯了错误‘有可能’改好的干部”)。他的这一话语,让蓄意给他加罪的造反派没有了可乘之机,可谓是机智而恰切。

五、 智设圈套胆真相

一次,欧洲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烤了一个马铃薯。马铃薯烤熟后,他因事离开了房间。可是,等他回来时,那个马铃薯不见了。有个佣人曾经在饭厅里走过,拉封丹估计十有八九是他偷吃的。

于是,他叫喊起来:“啊!我的上帝,谁吃了我放在壁炉上的那个马铃薯?”

“不是我。”那个佣人回答说。

“那再好也没有了。”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在马铃薯上放了一点砒霜,是为了毒死老鼠的!”

“啊,砒霜……我的上帝——我中毒了!”

“放心吧,孩子,马铃薯上并未放砒霜——这是我施的小计,为的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拉封丹如果采用惯常的问话方式,是很难让佣人承认偷吃行为的。于是,拉封丹就根据佣人怕被毒死的心理,机智地设了一个圈套,以一句“放毒”的假话,诱使佣人承认了偷吃的行为。与那种直言追问的方式相比,这种谈话方式显然要机智得多,也省事得多。

六、 巧抛山芋答难题

1982年秋天,在美国洛彬矶召开的中美作家会议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中国作家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5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方法把它拿出来。”蒋子龙微笑道,“您显然是凭嘴一说就把鸡放进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金斯伯格赞美道:“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怪谜的人。”

对艾伦金斯伯格所提的问题是无法正面回答的,因为他出的怪谜是个“无解的方程”,仿佛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对此,蒋子龙采取了抛山开支给主人的谈话策略——“您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拿出来。”这句话除了具有“我用你放进去的办法拿出来的”的字面意思外,还有着“你若无法放进去,我就无须拿出来”的另一层隐含意思。这样一来,蒋子龙不仅摆脱了可能出现的尴尬,而且对金斯伯格进行反戈一击。

七、 使用辞格表个性

当被问及自己的个性和写作风格时,被媒体评论为中国第一美女作家、中国足彩第一美女主持的彭久洋说了一句妙语:“给我一本书,我让自己的哭泣;给我一支笔,我让世界哭泣。”

由于使用了反复和对偶两种辞格,彭久洋的话语虽然只有寥寥22个字,但却清楚明白地道出了她容易被感动的性格特征和善写感人作品的写作才能,同时还展示了强烈的自信。她的这句话精炼易记,内蕴丰富,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难怪会成为文学爱好者广为传诵的经经典妙语。

靠笔杆为生的作家为什么能口吐莲花呢?一位作家出身的演讲家是这样分析的:“一、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深刻的思想;二、作家在口语表达中借鉴和吸收了一些书面表达的经验和技巧;三、作家在繁复的社会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进行了口语锻炼。”这位演讲家分析得可谓到位,他的话对于有心提高自己口语表达水平的读者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

给你个网址,有你所需要的~~

参考资料: http://www.koucai.cc/

喜鹊登梅1
2008-08-29 · TA获得超过43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总而言之
总括起来说。

2.自言自语
自己跟自己说话。

3.忠言逆耳
逆耳:不顺耳。诚恳劝告的话,往往让人听起来不舒服。亦作“逆耳忠言”。

4.中冓之言
中冓:内室。内室里的私房话,多指不雅的私情话。

5.至理名言
至理:最根本的道理。最根本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6.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言语具体地表达出来。

7.直言正色
正:严肃。语言正直,表情严肃。

8.直言极谏
极:尽力。用正直的言语尽力劝谏。亦作“直言切谏”、“直言正谏”。

9.直言不讳
讳:隐讳。直率地说出心里话,毫不隐讳。亦作“直言无讳”、“直言无隐”、“直言勿讳”。

10.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出来的,要说就把想说的都说完。形容毫无保留。亦简作“知无不尽”、“知无不言”。

11.正言厉色
正:严正。厉:严肃、严厉。词语严正,态度严肃。亦作“正言厉颜”。

12.正色直言
正色:严肃或严厉的神色。态度严肃,语言正直。形容刚直不阿。亦作“正色危言”。

13.仗义执言
执:坚持。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14.啧有烦言
啧:争论。烦言:气愤的话。很多人抱怨,说不满意的话。

15.在官言官
在什么职位就说什么话。

16.有口难言
有嘴不能把话说出来。指由于某种原因只能把话藏在心里,不便或不敢说出来。

17.淫言媟语
淫:淫秽,淫荡。媟:狎,较慢。放荡淫秽、低级趣味的话。亦作“淫言亵语”、“淫词媟语”。

18.溢于言外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出。超出语言之外。指某种意思、感情通过语言文字充分表露出来。亦作“溢于言表”。

19.意在言外
意思或含义在言语、文辞之外。指说话、作文所用言辞的真正意思是暗含着的,不在字面上表现,而读者却可以体会出来。亦作“意见言外”、“意出象外”。

20.以人废言
以:因。废:舍弃。因发言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即使他的话正确也被否定或不被采纳。

21.一言中的
的:箭靶的中心。一句话正好射中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关键的地方。

22.一言以蔽之
蔽:概括。之:代词。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亦作“一言蔽之”、“蔽以一言”、“一言以蔽”。

23.一言一行
行:行动。每句话,每一个行动。多指人的言谈举止。

24.一言兴邦
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25.一言为定
一句话说定了,就不再更改或反悔。亦作“一言便定”、“一言而定”、“一言已定”。

26.一言堂
一言:一个人说话。指领导作风不民主,只一个人说了算,不听取众人意见。

27.一言难尽
尽:完。一句话不能把情况都说完。形容事情曲折复杂或所经历的苦难深重。很难用一句话叙述详尽。亦作“一言难罄”。

28.一言两语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

29.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比喻份量重。一句话抵得上九鼎之重。形容言语极有份量,能起决定性作用。亦作“一语九鼎”、“片言九鼎”、“九鼎一言。”

3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驷:古代套着四匹马拉的车。一句话说出口,即使是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来。形容话说出以后,就要算数,无法收回。亦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

31.一言半语
一句话半句话。形容不多的几句话。亦作“一言半辞”、“一言半句”、“一言半字”。

32.药石之言
药石:古时指治病的药物和石针。给他人提能治病的良言。形容诚意规劝人改正过错。

33.要言不烦
要:简要,扼要。烦:烦琐。形容讲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烦琐。亦作“要言不繁”、“至言不烦”。

34.妖言惑众
妖言:荒诞离奇骗人的鬼话。惑:迷乱。用荒诞离奇的鬼话欺骗迷惑群众。亦作“流言惑众”、“妄言惑众”。

35.言重九鼎
鼎:古代煮东西用的三足两耳式的器物。九鼎:比喻力量重。说话的分量,有如九鼎之重。形容说话极有份量。

36.言之凿凿
凿凿:确实。说的有根有据,确实可靠,不容怀疑。亦作“凿凿言之”。

37.言之有理
说的话有道理。

38.言之无物
物:内容。言论或著作内容空洞,没有充实的内容。

3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言辞。文:文采。行:流行,流传。说话或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就流传不远。亦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4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说的人。戒:警戒。发言者提出的批评意见即使不完全正确,也是无罪的。听话者即使没有所批评的缺点错误,也足以引为鉴戒。亦作“言之无罪,闻之足戒”、“闻者足戒”、“闻者知戒”、“言者无罪”、“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言之者无罪,闻

41.言犹在耳
犹:还。说过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形容别人的话说过不久,或对别人说过的话还记得清清楚楚。亦作“音犹在耳”。

42.言行一致
言语和行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怎样说就怎样做。亦作“言行若一”、“言行相符”。

43.言笑自若
自若:和平常一样。形容神态自然如常。亦作“言笑自如”。

44.言无不尽
尽:完结。把要说的话全说出来。多指毫无保留地提供意见或建议。

45.言为心声
言语是表达内心活动的声音。言语是人们思想感情的表达或反映。亦作“言是心声”、“言者心之声”。

46.言外之意
话里或文章里没有明说但能使人察觉出来的意思。

47.言听计从
听:听从,接受。计:计谋,主意。从:依顺。进言都听从,献计皆采纳。形容对人十分信任。亦作“言听计用”、“言行计从”、“言从计纳”。

48.言谈举止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指人的谈吐和风度。

49.言人人殊
殊:不同。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指对同一事情人们的见解分歧。亦作“志人人殊”、“文人人殊”。

50.言清行浊
清:清高,浊:浑浊。言语清白无瑕,行为卑鄙龌龊。形容人表里不一致,说得很漂亮,干的都是坏事。亦作“行浊言清”。

51.言过其实
实:实际。言语浮夸,跟实际不符。亦作“谈过其实”。

52.言近指远
指:通“旨”,含意。语言浅显而涵义深远。亦作“言高趣远”、“言高旨远”、“言近旨远”。

53.言简意赅
赅:完备。言语不多,但意思包括无遗。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亦作“言简意不遗”、“言简意深”、“言简意足”。

54.言归正传
正传:正题。把话头回到正题上来。旧小说、话本中常用的套话。

55.言归于好
言:句首助词,无义。归:回到。好:和好。彼此重新和好。亦作“言归和好”。

56.言而有信
信:信实,信用。说话算数、守信用。

57.言而无信
信:信用。说话没有信用,不算数。亦作“言而不信”。

58.言传身教
一面口头上传授、讲解,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行起榜样作用。亦作“言教身传”。

59.言出法随
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随:跟随。法令或命令一经发布,就严格执行。如果有人违犯,就按公布的惩办条文惩处。

60.言不由中
由:从。中:内心。说的话不是从内心里发出来的。即心口不一致,虚辞敷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