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区别是什么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区别是什么?怎么理解比较清楚呢?我看书的时候,老是当时记住了,回头又混淆了,请问怎样才能记得住他们本质的区别?谢谢!!我明白那个“材料成本差异”的...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区别是什么?怎么理解比较清楚呢?
我看书的时候,老是当时记住了,回头又混淆了,请问怎样才能记得住他们本质的区别?谢谢!!
我明白那个“材料成本差异”的东东,就是科目老是会混淆。两者的科目怎么区分啊?谢谢了
展开
 我来答
吐血也要抽烟
推荐于2019-09-20 · TA获得超过2.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万
展开全部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区别是:

1、实际成本核算法是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实际成本计价。计划成本法是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计划成本计价。

2、实际成本法,在途货物使用“在途物资”;计划成本法,在途货物使用“材料采购”,也就是说,在计划成本法里,没有“在途物资”这一科目。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金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这是为了检验成本的超支或节约)。

3、计入成本费用时,实际成本可以直接转入,但是计划成本法首先要将计划成本转入,其次要将“材料成本差异”转入到相关的成本费用中去。

4、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日常反映不出材料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从而不能反映和考核物资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少的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法日常核算较简单,可反映材料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从而反映和考核物资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但期末需进行成本差异的计算与结转,适用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健全、准确的企业。

5、实际成本法适用于购货不多的中小企业。因为是按购货金额直接计入帐户,所以可以直接的反应每一次进货的金额,缺点是工作量太大,不适合大型企业;计划成本法适用于购货很多并且很杂乱的大型企业,因为是根据预先定下的金额计入帐户的,和实际购入的批次、质量、价格波动无关,所以入账很简单。缺点是不能直接反应实际数值,不适合小型企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实际成本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计划成本法

梦在仰望511
推荐于2019-09-03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55
展开全部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区别:

一、实际成本核算法

1、概念.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实际成本计价。

2、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在途物资"等,"原材料"科目的借方、贷方及余额均以实际成本计价,需要采用选定的方法对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进行计算,但不存在成本差异的计算与结转问题。

3、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日常反映不出材料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从而不能反映和考核物资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因此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少的企业。

二、计划成本核算法

1、概念.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计划成本计价。

2、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原材料"、"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等.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末,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并进行分摊,根据领用材料的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从而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3、日常核算比较简单,可以反映材料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从而反映和考核物资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但期末需要进行成本差异的计算与结转.适用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多并且计划成本资料较为健全、准确的企业。

这2种方法,是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选择的2种不同的购入原材料的入账方法。

扩展资料: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优缺点

实际成本法适用于购货不多的中小企业。因为是按购货金额直接计入帐户,所以可以直接的反应每一次进货的金额。缺点是工作量太大,不适合大型企业。

计划成本法适用于购货很多并且很杂乱的大型企业。因为是根据预先定下的金额计入帐户的,和实际购入的批次、质量、价格波动无关,所以入账很简单。缺点是不能直接反应实际数值,不适合小型企业。

那个“材料成本差异”就是计算计划成本法里面因为预先定价和实际价格的差异而造成的不同。因为入账的时候是用计划成本,所以这东东简单的来说就是把计划成本(贷方的材料采购)加上或者减去一个差额(材料成本差异),使得计划成本等于实际成本(借方的材料采购)。

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称之为节约。

借:材料采购,贷:材料成本差异。

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称之为超支。

借:材料成本差异,贷:材料采购。

补充:材料采购科目和其他资产类科目不同,并非借加贷减,而是借方反应实际成本,贷方反应计划成本。和加减无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影单喵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9-08-13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93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26.9万
展开全部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区别是:

1、实际成本核算法是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实际成本计价。计划成本法是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材料的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计划成本计价。

2、实际成本法,在途货物使用“在途物资”;计划成本法,在途货物使用“材料采购”,也就是说,在计划成本法里,没有“在途物资”这一科目。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金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这是为了检验成本的超支或节约)。

3、计入成本费用时,实际成本可以直接转入,但是计划成本法首先要将计划成本转入,其次要将“材料成本差异”转入到相关的成本费用中去。

4、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日常反映不出材料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从而不能反映和考核物资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材料收发业务较少的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法日常核算较简单,可反映材料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从而反映和考核物资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但期末需进行成本差异的计算与结转,适用材料收发业务较多且计划成本资料健全、准确的企业。

5、实际成本法适用于购货不多的中小企业。因为是按购货金额直接计入帐户,所以可以直接的反应每一次进货的金额,缺点是工作量太大,不适合大型企业;计划成本法适用于购货很多并且很杂乱的大型企业,因为是根据预先定下的金额计入帐户的,和实际购入的批次、质量、价格波动无关,所以入账很简单。缺点是不能直接反应实际数值,不适合小型企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广西加固改造胡工
2017-07-20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广西加固改造胡工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15913 获赞数:87210
本人专业从事结构加固改造工程。以诚待人,广交朋友,重信誉,诚合作。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计划成本法
1,对所有原料品种自制计划单价(计划单价不能超过实际价的10%)。
2,财务通过“材料采购”科目并在月底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计算成本。
3,适合企业的车间核算或车间部门考核及二级核算。
二,实际成本法
1,仓库入库材料按实际价入库。
2,财务按“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法计算成本。
3,适合流通领域。
三,区别
1,公司的大小及性质决定。
2,材料的品种的多少,成本的核算方法决定。
3,领导的决策能力来决定
实际成本法:
购入材料时按实际成本,借:原材料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领用及销售时时:借:成本、费用、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成本等相关科目
贷:原材料
计划成本法:
购入时按实际成本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按计划成本入库时(转本月材料按计划价入库):
借:原材料 计划价
贷:材料采购 计划价
领用时:
借:成本、费用、在建工程、其他业务成本等相关科目
贷:原材料 计划价
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为超支差,即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材料成本差异贷方为节约差,材料成本差异为借方余额,上述分录中此科目为贷方蓝字,如材料成本差异为贷方余额,则上述分录中此科目为贷方线红字。
如是在建工程领料,月末要包括差异在内,计算进项税额转出。
转本月材料暂估入库
借:原材料 (不含增值税的暂估,蓝字)
贷:应付账款-应付原材料-暂估
这种情况是在发票没到,但材料已到的情况,发票是与往来和费用相关的,发票没来,不可以挂真实往来账,发票没到,材料入库只能暂估。企业一般没有领用出的材料并且发票没来的,很多都不暂估,很多企业实务上暂估材料的都是发票没到,但已入成本、费用的材料,也就是说已经领用的,我们这里的税局视同暂估的材料全部领用出库,是不可以税前列支的,所以在年底调整所得税时要做为纳税调整增加项。
冲上月材料暂估入库
与上个分录相同,只是红字,次月要冲回,但实际中材料的位置没有移动,所以叫假退库。
还有一点,就是计划成本法下,
暂估 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应付原材料-暂估
借方原材料按不含增值税的金额暂估,而且按计划价格暂估,发票来时按计划价冲暂估,按实际价格入库(财务账上是材料采购科目),月末转入原材料科目,差额为材料成本差异。
月末材料采购科目无余额,余额转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分录为,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或相反
发票没来,材料来了月末要暂估。
发票来了,材料没来,就挂在途物资。月末在大库稽核时材料入库单回来后与采购部的入库单抓不上对,次月来时抓上对后再一起按计划价入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132d531
推荐于2018-01-23 · TA获得超过659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3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4万
展开全部
这2种方法,是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选择的2种不同的购入原材料的入账方法。
实际成本法适用于购货不多的中小企业。因为是按购货金额直接计入帐户,所以可以直接的反应每一次进货的金额。缺点是工作量太大,不适合大型企业。
计划成本法适用于购货很多并且很杂乱的大型企业。因为是根据预先定下的金额计入帐户的,和实际购入的批次、质量、价格波动无关,所以入账很简单。缺点是不能直接反应实际数值,不适合小型企业。

那个“材料成本差异”的东东,就是计算计划成本法里面因为预先定价和实际价格的差异而造成的不同。
因为入账的时候是用计划成本,所以这东东简单的来说就是把计划成本(贷方的材料采购)加上或者减去一个差额(材料成本差异),使得计划成本等于实际成本(借方的材料采购)。
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称之为节约。
借:材料采购,贷:材料成本差异。
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称之为超支。
借:材料成本差异,贷:材料采购。

补充:材料采购科目和其他资产类科目不同,并非借加贷减,而是借方反应实际成本,贷方反应计划成本。和加减无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