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
展开全部
济南,又称“泉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副省级城市。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下辖六个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达8227平方公里,人口596万,其中市区人口260万。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城市。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
济南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
济南市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十分典型的国家,而济南市则是季风气候明显区域之一。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市被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风。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全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市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
冬冷夏热,雨量集中。冬季济南市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风,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在-20℃以下(平阴县为-18.9℃,长清县为-19.1℃,济南市北郊为-19.7℃,济南市东郊为-22.5℃,章丘县为-24.5℃),低于-10℃的严寒日数98%集中在冬季。最大冻土深度为45厘米左右,最大积雪深度为20厘米左右。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3.7%,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季平均温度在26℃左右,极端最高温度超过40℃,日最高气温≥40℃的酷热日数均出现在夏季。夏季不仅炎热,且多降水,雨热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县区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数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数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70%。
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粘土、石灰岩、白云岩、质优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开发利用。“济南青”辉长岩和“柳埠红”花岗岩已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待于扩大生产规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花岗石、耐火粘土以及铜、钾、铂、钻等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特别是石灰岩品位高、储量大。花岗石的黑色花岗石,质地纯正,为国内独有。林木资源分乔木、灌木两大类,共有60多科,300多种。南部山区盛产苹果、黄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并产有远志丹参、枣仁、野菊、香附等多种药材。北部临黄平原的大枣也有很高的产量。另外,白莲藕、大葱、玫瑰花、芦苇等植物也有较高的产量,并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水资源15.9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4.7亿立方米。
本页数字均为1985年土地普查数据。1985年,济南市总面积为563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84平方公里。全市耕地率47.6%,高于全省47%、全国平均10.4%的水平。平阴、长清、历城及章丘南部山区中有耕地1508.3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56.2%,因地势较高,田块支碎,耕地质量较差,耕作困难,农作物产量较低。北部平原地区有耕地710.9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26.5%,该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粮菜精种高产区。因城镇及工矿企业的排污,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黄、沿清地带有低洼耕地465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17.3%,这部分耕地有内涝危害。全市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低于全省人均0.1公顷、全国人均0.13公顷的水平。全市城镇工矿、交通用地8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林地面积73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1%,人均0.02公顷。荒山荒地面积94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9%。
由降水及黄河侧渗补给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6.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8%;地下水9.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2%。在现状水利设施及其正常运用条件下,结合天然水资源的特点,可以拦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11.92亿立方米。占天然水资源总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亿立方米,地下水7.63亿立方米。1985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实际需水量12.48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生产及城镇生活用水3.3亿立方米,占26.4%;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8.94亿立方米,占71.6%�;其他用水0.24亿立方米,占2%。
济南市天然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南部变质岩山区及平阴山区,年降水量及地表径流均比平原区为大;从山区到平原,年降水量由710毫米,递减为645毫米;年径流深由197毫米,递减为80毫米。山高坡陡水流失,成为全市的贫水区。中部山前平原地下水富集,泉水众多,未大量开采前,以泉的形式自然排泄。北部沿黄地区,有着丰富的客水资源(黄河来水),浅层地下水也富集。济南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部小清河两岸地区及平阴沿汇盆地,是济南市工农业生产基地;由于地下水具有比地表水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以长期以来把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进行高度集中的开采。特别是市区,日开采量由50年代的十几万吨,增加到80年代的70万吨左右,导致采补失调,泉水断流。而在长清县的孝里、许寺一线及平阴县的旧县、东阿条带状地区,蕴藏着丰富而水质良好的地下水资源,有待于开发。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受工程运用条件制约,同时地表水的污染状况也妨碍了对地表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境内地表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地表水灌溉面积263.8平方公里,占全市灌溉面积的21%。由于小清河水源不足,污染严重,在灌溉上有引黄取代引清的趋势。自1965年引黄复灌以来,在积极慎重的方针指导下,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资源优势,为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提供了优质水源。
一、地表水 (一)小清河历史上小清河是一条排涝、泄洪、灌溉、航运综合利用的人工河道。济南泉水是其主要的源泉。1904年,在玉符河右堤建睦里闸,引玉符河水入小清河以接济航运和兵工厂用水。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在小清河众多支流上兴建了垛庄、杏林、大站、杜张、狼猫山等5座中型水库及53座小型水库,最大拦蓄能力1.1亿立方米。境内小清河流域多均年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为2.97亿立方米,支流上水库塘坝拦蓄利用量年仅0.66亿立方米,占流域地表径流量的22.2%,77.8%的水量在汇集过程中补给了地下水,蒸发、提用和排泄到境外。主要支流绣江河多均年径流量1.12亿立方米,拦蓄0.33亿立方米,拦蓄利用率29.5%;漯河年径流量0.41亿立方米,拦蓄0.19亿立方米,利用率46.3%;巨野河年径流量0.26亿立方米,拦蓄0.14亿立方米,利用率53.8%�。(二)境内入黄诸河平阴的狼溪河、玉带河、龙柳河、平阴河、安栾河、长清的南大沙河、北大沙河及市五区的玉符河。上述诸河汛期暴雨形成的河川径流皆从右岸汇入黄河一并注入渤海。非汛期,只有狼溪河、玉符河上游三川由浅层基岩裂隙水以下降泉的形式补给河道,形成河川基流;其他河道多是雨后断流。继50年代末在玉符河上修建了卧虎山水库以后,又在其他支流上建成锦绣川、崮头、钓鱼台、石店4座中型水库以及120座小型水库,最大拦蓄能力为2.63亿立方米。境内入黄诸河多均年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为3.44亿立方米,支流上塘坝水库拦蓄利用量为1.32亿立方米,拦蓄利用率为42%。主要支流玉符河多均年径流量1.3亿立方米,拦蓄利用量0.75亿立方米,拦蓄利用率57.7%;北大沙河年径流量0.78亿立方米,拦蓄0.21亿立方米,利用率26.9%;南大沙河年径流量0.47亿立方米,拦蓄0.13亿立方米,利用率27.7%。平阴入黄诸河年径流量0.69亿立方米,拦蓄仅0.11亿立方米,利用率16%,水库多漏水,仅起缓洪固沙的作用。(三)白云湖原是呈东西向的天然洼地,接受绣江河来水,水源充足。1958年人工围湖筑堤,为人工控制的平原水库。湖围堤顶高程为22.8米,安全滞洪水位21.8米,相应蓄水量0.645亿立方米,湖面16.5平方公里。
二、地下水 灰岩分布的低山丘陵及山前平原区是富水区,泉眼密集,属深层岩溶水,一般埋深数十米至二百米;水质纯正,矿化度小于0.5克/升,是重碳酸盐类钙镁型的淡水。岩浆岩变质岩分布的南部山区是贫水区,属风化岩裂隙水,埋藏较浅(十米以内),水量甚微。沿黄沿汇冲洪积平原为中等富水区,属第四系松散岩类的孔隙水,从南往北,矿化度增高,属微咸弱碱性的硬质水。济南市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历史悠久。很早以前,群众就用简易水具提取井水浇菜园并饮用。1936年,市内建成提取地下水的自来水厂,日提取量1.1万吨。1980年已建成9个水源厂,4个加压站,日提取量达39.26万吨。农村在50年代掀起打井高潮,土井、砖井,畜力水车提取浅层水。70年代机井建设迅速发展,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长。1985年全市纯井灌面积已达764.1平方公里,占全市灌溉面积的61.1%,有配套机井2.2万眼,其中深井2154眼。由于开采量的增加,气候的干旱,有些地区采大于补,导致地下水位大面积持续下降,农井报废,泉水干涸。历城寇家庄、林家村,章丘宁家埠、旧军、水寨一带涝洼地已变成旱田;唐王地区形成近百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降水漏斗,坑底中心水位1981年平均为16.08米,已比小清河柴家闸前正常水位18.7米低2.62米,出现倒渗回补现象,地下水受到污染。1.市区泉群 市区泉水水质纯正,水温恒定,在18℃左右。无色无味,酸碱度适中,PH值7.3~7.8,总硬度9~14度。据计算,市区泉群补给量多均年为1.93亿立方米,折日补给量53万立方米。1958~1964年7年间实测,泉群涌水量平均年达1.46亿立方米,折日涌水量40.1万立方米(未包括市内零星泉眼及西郊腊山等山泉的涌水量)。随着城市人口及工业生产的增长,用水量也随之增加,1980年日实际开采量已达61.86万立方米。开采量大于补给量,地下水位下降,泉群涌水量锐减,只有9.39万立方米/日。首先在黑虎泉出现断流,相继趵突泉等亦间断出流。2.东郊泉群 多均年补给量0.89亿立方米,折日补给量24.4万立方米。东郊是济南工业供水集中开采区。1983年工厂自备水井年采量达百万立方米的就有11家之多,年开采量0.5683亿立方米,折日开采量15.57万立方米。设在裴家营、中李庄的自来水厂同期开采量为0.4048亿立方米,折日开采量11.09万立方米。合计年开采量达�0.9731�亿立方米,农用井开采量未计在内,就已超采,地下水位已形成下降漏斗,白泉枯竭。3.明水泉群 明水泉(百脉泉)是建国初我省第一处中型自流灌区绣惠渠灌区及明水镇居民、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多均年涌水量为1.3亿立方米,折流量4.2立方米/秒。4.洪范泉群 平阴县有27处山泉,常年不枯的18处,为狼溪河的河川基流。很早以前,当地人利用此水熬制阿胶。1974~1975年实测,泉群涌水量年达500万立方米。其中书院泉310万立方米,丁泉50.8万立方米,洪范池38万立方米,白雁泉31万立方米。
三、过境水 济南市北临黄河,有着丰富的客水资源。据泺口水文站1949~1985年37年实测径流量平均年437.2亿立方米。随着引黄事业的发展,中上游开发利用的趋势日增,断流机率也逐渐增多,据泺口水文站1949~1982年统计,有6个年份出现断流,分别是:1972年6月20~29日,5天;1974年6月28~7月5日,8天;1975年6月23~24日,2天;1979年6月29~7月2日,4天;1981年6月13~26日,14天;1982年6月9日,1天。据泺口水文站1968~1981年统计,14年中8年出现全河封冻现象,1968年连续封冻期长达58天。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早在1930年就着手进行,1933年11月18日建成山东省第一条虹吸管工程——历城县的王家梨行虹吸管。建国后特别是1965年引黄复灌以来,现已建成引黄闸4处,大中型电力排灌站3处,尚存虹吸工程6处,共计提引能力达125立方米/秒,现状年引黄量2.35亿立方米,约占泺口站多均年来水量的5%。长清、平阴已引黄上山,为解决山区饮水难提供了良好水源。1972年建成的北店子引黄站,截至1984年共计提引水量达12.28亿立方米,年均0.945亿立方米,除灌溉2000公顷稻田外,约70%的水送入小清河,接济小清河航运。由于黄河在境内是一条悬河,年均侧渗补给地下水约0.43亿立方米。为了改变济南市单一的开采地下水供水状况,恢复泉城风貌,1981年9月向省政府呈报了《济南市引黄保泉供水工程计划任务书》。国家计委批复:按日供水40万吨进行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第一期工程日供水25万吨。
济南市境内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其中一些矿产资源潜力大,开发利用配套程度高,如石灰岩、花岗岩、硬质耐火粘土、白云岩、钾长石、铁矿等具中型以上规模,是济南市的优势矿产。
一、煤 矿 煤系地层主要是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由此决定了煤炭的地理分布,即章丘、历城、长清三县的山前平原黄河沿岸地带和胶济铁路沿线。济南市煤田按其地质、地理特征,分属济东煤田(历城区)、章丘煤田(章丘县境)、黄河北煤田(长清县、槐荫区沿黄地带)。赋煤层均分布在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地层内,有14层煤,其中可采煤2~6层,总厚1~5.4米,煤层垂深320~925米,煤的质量较好,属多煤种区,由贫煤、瘦煤、无烟煤、天然焦、肥煤等组成。全市含煤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已探明产地16处,保有储量33155.1万吨,远景储量54529.0万吨。煤矿是济南的优势资源,现已形成国营、集体开发生产体系,章丘县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
二、铁 矿 济南市铁矿资源比较丰富,分布集中,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开发利用条件较好。接触交代型铁矿 主要赋存于燕山晚期的中—基性侵入岩(成矿母岩)与奥陶系中统纯质灰岩(围岩)的接触带及其内外侧。产地及储量集中分布于东郊黄台—历城郭店间胶济铁路两侧附近,这一地区构成全省三大富铁矿产区之一。已探明产地8处,即郭店、张马屯、东风、农场果园、农科所、王舍人、徐家庄、机床四厂矿区,保有储量49091千吨。矿体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不规则状等,均属盲矿体。铁矿矿石铁含量30~50%,最高65%;钴含量0.01~0.037%。多数为富矿,矿石中钴可综合回收利用。沉积变质铁矿 在长清县分布的变质岩系中多有产出,具规模者为马山铁矿。该矿为由磁铁矿及含铁石英岩组成,含铁量30%左右,矿石为含硫磷低、含硅高的贫矿。探明矿石储量1318千吨,属小型矿床。
三、耐火粘土矿系 耐火度大于1580℃的粘土。是一种以高岭土或水云母高岭土类占优势的粘土矿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耐火度而得名。济南市的耐火粘土矿主要属于硬质耐火粘土,章丘县是全省的重要产地之一。软质粘土矿很少,仅有零星分布。矿产地集中分布于章丘县山前平原区,赋矿地层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属陆相湖盆胶体化学沉积型矿床。已探明矿产地6处,有章丘县的浅井庄、王伯庄西、王伯庄东、吕家庄、白云院及埠村矿区,保有储量4057.1万吨。根据已开发矿山的分布及开采量分析,矿产地及储量远不止上述所列,资源潜力很大。章丘盆地硬质耐火粘土矿,成矿时代属于晚二叠世。另产于上奥陶统侵蚀面上,石炭系底部的硬质、半软质耐火粘土矿,因含铁质较高,递变为铝土岩,常与铝土矿共生,矿体一般很小。硬质耐火粘土矿床,均有一定层位,矿体多呈层状产出,共生矿产往往是铝土矿或煤层。矿体一般为1~2层,厚1~5米。矿石主要化学成分氧化铝含量一般为40%左右,氧化硅含量44%左右,特级、I级矿石占较大比例。
四、石灰岩 石灰岩是经济发展中使用最广泛的矿产之一,按其用途可分为水泥灰岩、冶金熔剂灰岩、化工灰岩及电石灰岩。济南石灰岩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钙含量高,开采条件好,使用配套程度高,是优势矿种之一。境内石灰岩均属下古生界海相化学沉积矿床。按不同层位和不同矿床特征可划分三个赋矿层位:第一层位,奥陶系马家沟组;第二层位,上寒武统凤山组;第三层位,中寒武统张夏组。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质纯,厚度大、夹层少,矿层稳定,是开发利用的最佳矿床。截至1989年底,全市探明水泥灰岩产地7处,保有储量12604万吨;熔剂灰岩产地2处,保有储量27133.8万吨。这两种灰岩为本市的水泥生产、钢铁冶炼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辅助原料。化工灰岩、电石灰岩虽已开发利用,但缺少专门地质勘查工作。
五、建筑石材 指包括装饰用石料在内的一切可供建筑使用或其他用途的天然产出的岩石原材料。建筑石材类别按其地质成因可分为三类:岩浆岩类(花岗岩、辉长岩、辉绿岩等)、沉积岩类(石灰岩、砂岩、白云岩等)、变质岩类(混合岩、片麻岩等)。分为饰面石材和建筑石材。济南市花岗石类石材储量丰富,品种繁多,优良品种达10余种,其中“济南青”、“柳埠红”、“鲁清红”等多种建筑饰材行销国内外,“济南青”系名贵石材资源。已探明花岗石产区7处,储量3684.45万立方米,潜在资源量大,资源保证程度高,是优势矿产。“咖啡黄”——条带状灰岩,产于平阴县洪范池乡。此外,在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的豹皮灰岩、竹叶灰岩、生物化石灰岩、砖红色灰岩等,亦为很好的饰面石材和石质工艺品原材料。
六、钾长石矿 钾长石是一种复杂的钾铝硅酸岩。钾长石矿体产出于太古代变质岩系中,为花岗伟晶岩型矿床。矿体较具规模者集中分布于长清县张夏金家峪、万德、双泉柳杭、马山宋庄等地,即泰山凸起西北侧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体之区域构造裂隙伟晶岩脉内。矿体受变质地层、构造裂隙控制,其空间分布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呈大小不等的脉状体,钾长石矿物主要赋存于伟晶岩脉内。矿石中氧化钾含量达10%左右,达工业利用指标,可作为制造钙镁磷肥、陶瓷、玻璃的原料。长清县金家峪钾长石矿已进行普查评价,矿石储量930.24万吨。
七、钴 矿 全市的钴矿均伴生于境内分布的接触交代型铁矿中(含钴磁铁矿),不单独成矿,可作为铁矿开发利用中的副产品综合回收。已探明产地的有张马屯、农科所、王舍人庄和机床四厂4个矿区,储量883.6万吨。
八、冶金用白云岩 济南地区分布的系原生白云岩,矿体赋存于奥陶系下统地层中。已探明历城县港沟1处矿床,储量1950万吨,该矿储量尚可扩大。此外,在市区南部的兴隆山亦有白云岩产出。
九、泥 炭 分布于历城县冷水沟。矿床属较大的洪积扇洼地型泥炭矿。赋矿地层为中全新统。矿体一般为2~3分层式结构,腐植酸平均含量34.52%,有机质含量60.30%。矿层主要在中上层,为灰黑色中灰分高分解泥炭,适用于医药、泥炭浴疗养和提取腐植酸类物质。
十、石英砂岩 主要分布于历城县虞山和章丘县普集镇附近。赋矿地层为二叠系大奎山段,层位稳定。石英砂岩呈中细粒、厚层状产出。普集砂岩矿体具一定规模且开采条件较好。
十一、铝土矿 山东的铝土矿主要产于黄河浅海盆地的东部边缘地带,与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关系密切,与耐火粘土矿相伴产出。
十二、水泥配料 红土、黄土为第四纪中、上更新世沉积矿床。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建筑原料,重要的水泥配料。济南市水泥配料红土、黄土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已探明黄土矿区6处,保有储量1308万吨;红土矿区6处,保有储量3849万吨。
十三、磷灰石矿 已知矿点均分布于章丘县的垛庄、埠村及普集等乡镇。有两种磷矿类型:一为沉积型磷矿,主要赋存于寒武系徐庄组顶部及毛庄组底部,为磷酸盐化地层,氧化磷含量2~4%,含磷量较稳定;一为岩浆型磷灰石,产于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的层间裂隙或断裂中,为呈多种形态产出的碳酸岩脉,氧化磷含量4%左右。已发现的磷灰石品位普遍偏低,但含矿范围较大
济南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
济南市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十分典型的国家,而济南市则是季风气候明显区域之一。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市被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风。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全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市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
冬冷夏热,雨量集中。冬季济南市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风,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在-20℃以下(平阴县为-18.9℃,长清县为-19.1℃,济南市北郊为-19.7℃,济南市东郊为-22.5℃,章丘县为-24.5℃),低于-10℃的严寒日数98%集中在冬季。最大冻土深度为45厘米左右,最大积雪深度为20厘米左右。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3.7%,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季平均温度在26℃左右,极端最高温度超过40℃,日最高气温≥40℃的酷热日数均出现在夏季。夏季不仅炎热,且多降水,雨热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县区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数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数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70%。
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粘土、石灰岩、白云岩、质优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开发利用。“济南青”辉长岩和“柳埠红”花岗岩已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待于扩大生产规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花岗石、耐火粘土以及铜、钾、铂、钻等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特别是石灰岩品位高、储量大。花岗石的黑色花岗石,质地纯正,为国内独有。林木资源分乔木、灌木两大类,共有60多科,300多种。南部山区盛产苹果、黄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并产有远志丹参、枣仁、野菊、香附等多种药材。北部临黄平原的大枣也有很高的产量。另外,白莲藕、大葱、玫瑰花、芦苇等植物也有较高的产量,并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水资源15.9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4.7亿立方米。
本页数字均为1985年土地普查数据。1985年,济南市总面积为563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84平方公里。全市耕地率47.6%,高于全省47%、全国平均10.4%的水平。平阴、长清、历城及章丘南部山区中有耕地1508.3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56.2%,因地势较高,田块支碎,耕地质量较差,耕作困难,农作物产量较低。北部平原地区有耕地710.9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26.5%,该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粮菜精种高产区。因城镇及工矿企业的排污,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黄、沿清地带有低洼耕地465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17.3%,这部分耕地有内涝危害。全市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低于全省人均0.1公顷、全国人均0.13公顷的水平。全市城镇工矿、交通用地8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林地面积73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1%,人均0.02公顷。荒山荒地面积94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9%。
由降水及黄河侧渗补给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6.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8%;地下水9.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2%。在现状水利设施及其正常运用条件下,结合天然水资源的特点,可以拦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11.92亿立方米。占天然水资源总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亿立方米,地下水7.63亿立方米。1985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实际需水量12.48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生产及城镇生活用水3.3亿立方米,占26.4%;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8.94亿立方米,占71.6%�;其他用水0.24亿立方米,占2%。
济南市天然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南部变质岩山区及平阴山区,年降水量及地表径流均比平原区为大;从山区到平原,年降水量由710毫米,递减为645毫米;年径流深由197毫米,递减为80毫米。山高坡陡水流失,成为全市的贫水区。中部山前平原地下水富集,泉水众多,未大量开采前,以泉的形式自然排泄。北部沿黄地区,有着丰富的客水资源(黄河来水),浅层地下水也富集。济南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部小清河两岸地区及平阴沿汇盆地,是济南市工农业生产基地;由于地下水具有比地表水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以长期以来把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进行高度集中的开采。特别是市区,日开采量由50年代的十几万吨,增加到80年代的70万吨左右,导致采补失调,泉水断流。而在长清县的孝里、许寺一线及平阴县的旧县、东阿条带状地区,蕴藏着丰富而水质良好的地下水资源,有待于开发。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受工程运用条件制约,同时地表水的污染状况也妨碍了对地表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境内地表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地表水灌溉面积263.8平方公里,占全市灌溉面积的21%。由于小清河水源不足,污染严重,在灌溉上有引黄取代引清的趋势。自1965年引黄复灌以来,在积极慎重的方针指导下,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资源优势,为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提供了优质水源。
一、地表水 (一)小清河历史上小清河是一条排涝、泄洪、灌溉、航运综合利用的人工河道。济南泉水是其主要的源泉。1904年,在玉符河右堤建睦里闸,引玉符河水入小清河以接济航运和兵工厂用水。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在小清河众多支流上兴建了垛庄、杏林、大站、杜张、狼猫山等5座中型水库及53座小型水库,最大拦蓄能力1.1亿立方米。境内小清河流域多均年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为2.97亿立方米,支流上水库塘坝拦蓄利用量年仅0.66亿立方米,占流域地表径流量的22.2%,77.8%的水量在汇集过程中补给了地下水,蒸发、提用和排泄到境外。主要支流绣江河多均年径流量1.12亿立方米,拦蓄0.33亿立方米,拦蓄利用率29.5%;漯河年径流量0.41亿立方米,拦蓄0.19亿立方米,利用率46.3%;巨野河年径流量0.26亿立方米,拦蓄0.14亿立方米,利用率53.8%�。(二)境内入黄诸河平阴的狼溪河、玉带河、龙柳河、平阴河、安栾河、长清的南大沙河、北大沙河及市五区的玉符河。上述诸河汛期暴雨形成的河川径流皆从右岸汇入黄河一并注入渤海。非汛期,只有狼溪河、玉符河上游三川由浅层基岩裂隙水以下降泉的形式补给河道,形成河川基流;其他河道多是雨后断流。继50年代末在玉符河上修建了卧虎山水库以后,又在其他支流上建成锦绣川、崮头、钓鱼台、石店4座中型水库以及120座小型水库,最大拦蓄能力为2.63亿立方米。境内入黄诸河多均年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为3.44亿立方米,支流上塘坝水库拦蓄利用量为1.32亿立方米,拦蓄利用率为42%。主要支流玉符河多均年径流量1.3亿立方米,拦蓄利用量0.75亿立方米,拦蓄利用率57.7%;北大沙河年径流量0.78亿立方米,拦蓄0.21亿立方米,利用率26.9%;南大沙河年径流量0.47亿立方米,拦蓄0.13亿立方米,利用率27.7%。平阴入黄诸河年径流量0.69亿立方米,拦蓄仅0.11亿立方米,利用率16%,水库多漏水,仅起缓洪固沙的作用。(三)白云湖原是呈东西向的天然洼地,接受绣江河来水,水源充足。1958年人工围湖筑堤,为人工控制的平原水库。湖围堤顶高程为22.8米,安全滞洪水位21.8米,相应蓄水量0.645亿立方米,湖面16.5平方公里。
二、地下水 灰岩分布的低山丘陵及山前平原区是富水区,泉眼密集,属深层岩溶水,一般埋深数十米至二百米;水质纯正,矿化度小于0.5克/升,是重碳酸盐类钙镁型的淡水。岩浆岩变质岩分布的南部山区是贫水区,属风化岩裂隙水,埋藏较浅(十米以内),水量甚微。沿黄沿汇冲洪积平原为中等富水区,属第四系松散岩类的孔隙水,从南往北,矿化度增高,属微咸弱碱性的硬质水。济南市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历史悠久。很早以前,群众就用简易水具提取井水浇菜园并饮用。1936年,市内建成提取地下水的自来水厂,日提取量1.1万吨。1980年已建成9个水源厂,4个加压站,日提取量达39.26万吨。农村在50年代掀起打井高潮,土井、砖井,畜力水车提取浅层水。70年代机井建设迅速发展,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长。1985年全市纯井灌面积已达764.1平方公里,占全市灌溉面积的61.1%,有配套机井2.2万眼,其中深井2154眼。由于开采量的增加,气候的干旱,有些地区采大于补,导致地下水位大面积持续下降,农井报废,泉水干涸。历城寇家庄、林家村,章丘宁家埠、旧军、水寨一带涝洼地已变成旱田;唐王地区形成近百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降水漏斗,坑底中心水位1981年平均为16.08米,已比小清河柴家闸前正常水位18.7米低2.62米,出现倒渗回补现象,地下水受到污染。1.市区泉群 市区泉水水质纯正,水温恒定,在18℃左右。无色无味,酸碱度适中,PH值7.3~7.8,总硬度9~14度。据计算,市区泉群补给量多均年为1.93亿立方米,折日补给量53万立方米。1958~1964年7年间实测,泉群涌水量平均年达1.46亿立方米,折日涌水量40.1万立方米(未包括市内零星泉眼及西郊腊山等山泉的涌水量)。随着城市人口及工业生产的增长,用水量也随之增加,1980年日实际开采量已达61.86万立方米。开采量大于补给量,地下水位下降,泉群涌水量锐减,只有9.39万立方米/日。首先在黑虎泉出现断流,相继趵突泉等亦间断出流。2.东郊泉群 多均年补给量0.89亿立方米,折日补给量24.4万立方米。东郊是济南工业供水集中开采区。1983年工厂自备水井年采量达百万立方米的就有11家之多,年开采量0.5683亿立方米,折日开采量15.57万立方米。设在裴家营、中李庄的自来水厂同期开采量为0.4048亿立方米,折日开采量11.09万立方米。合计年开采量达�0.9731�亿立方米,农用井开采量未计在内,就已超采,地下水位已形成下降漏斗,白泉枯竭。3.明水泉群 明水泉(百脉泉)是建国初我省第一处中型自流灌区绣惠渠灌区及明水镇居民、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多均年涌水量为1.3亿立方米,折流量4.2立方米/秒。4.洪范泉群 平阴县有27处山泉,常年不枯的18处,为狼溪河的河川基流。很早以前,当地人利用此水熬制阿胶。1974~1975年实测,泉群涌水量年达500万立方米。其中书院泉310万立方米,丁泉50.8万立方米,洪范池38万立方米,白雁泉31万立方米。
三、过境水 济南市北临黄河,有着丰富的客水资源。据泺口水文站1949~1985年37年实测径流量平均年437.2亿立方米。随着引黄事业的发展,中上游开发利用的趋势日增,断流机率也逐渐增多,据泺口水文站1949~1982年统计,有6个年份出现断流,分别是:1972年6月20~29日,5天;1974年6月28~7月5日,8天;1975年6月23~24日,2天;1979年6月29~7月2日,4天;1981年6月13~26日,14天;1982年6月9日,1天。据泺口水文站1968~1981年统计,14年中8年出现全河封冻现象,1968年连续封冻期长达58天。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早在1930年就着手进行,1933年11月18日建成山东省第一条虹吸管工程——历城县的王家梨行虹吸管。建国后特别是1965年引黄复灌以来,现已建成引黄闸4处,大中型电力排灌站3处,尚存虹吸工程6处,共计提引能力达125立方米/秒,现状年引黄量2.35亿立方米,约占泺口站多均年来水量的5%。长清、平阴已引黄上山,为解决山区饮水难提供了良好水源。1972年建成的北店子引黄站,截至1984年共计提引水量达12.28亿立方米,年均0.945亿立方米,除灌溉2000公顷稻田外,约70%的水送入小清河,接济小清河航运。由于黄河在境内是一条悬河,年均侧渗补给地下水约0.43亿立方米。为了改变济南市单一的开采地下水供水状况,恢复泉城风貌,1981年9月向省政府呈报了《济南市引黄保泉供水工程计划任务书》。国家计委批复:按日供水40万吨进行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第一期工程日供水25万吨。
济南市境内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其中一些矿产资源潜力大,开发利用配套程度高,如石灰岩、花岗岩、硬质耐火粘土、白云岩、钾长石、铁矿等具中型以上规模,是济南市的优势矿产。
一、煤 矿 煤系地层主要是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由此决定了煤炭的地理分布,即章丘、历城、长清三县的山前平原黄河沿岸地带和胶济铁路沿线。济南市煤田按其地质、地理特征,分属济东煤田(历城区)、章丘煤田(章丘县境)、黄河北煤田(长清县、槐荫区沿黄地带)。赋煤层均分布在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地层内,有14层煤,其中可采煤2~6层,总厚1~5.4米,煤层垂深320~925米,煤的质量较好,属多煤种区,由贫煤、瘦煤、无烟煤、天然焦、肥煤等组成。全市含煤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已探明产地16处,保有储量33155.1万吨,远景储量54529.0万吨。煤矿是济南的优势资源,现已形成国营、集体开发生产体系,章丘县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
二、铁 矿 济南市铁矿资源比较丰富,分布集中,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开发利用条件较好。接触交代型铁矿 主要赋存于燕山晚期的中—基性侵入岩(成矿母岩)与奥陶系中统纯质灰岩(围岩)的接触带及其内外侧。产地及储量集中分布于东郊黄台—历城郭店间胶济铁路两侧附近,这一地区构成全省三大富铁矿产区之一。已探明产地8处,即郭店、张马屯、东风、农场果园、农科所、王舍人、徐家庄、机床四厂矿区,保有储量49091千吨。矿体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不规则状等,均属盲矿体。铁矿矿石铁含量30~50%,最高65%;钴含量0.01~0.037%。多数为富矿,矿石中钴可综合回收利用。沉积变质铁矿 在长清县分布的变质岩系中多有产出,具规模者为马山铁矿。该矿为由磁铁矿及含铁石英岩组成,含铁量30%左右,矿石为含硫磷低、含硅高的贫矿。探明矿石储量1318千吨,属小型矿床。
三、耐火粘土矿系 耐火度大于1580℃的粘土。是一种以高岭土或水云母高岭土类占优势的粘土矿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耐火度而得名。济南市的耐火粘土矿主要属于硬质耐火粘土,章丘县是全省的重要产地之一。软质粘土矿很少,仅有零星分布。矿产地集中分布于章丘县山前平原区,赋矿地层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属陆相湖盆胶体化学沉积型矿床。已探明矿产地6处,有章丘县的浅井庄、王伯庄西、王伯庄东、吕家庄、白云院及埠村矿区,保有储量4057.1万吨。根据已开发矿山的分布及开采量分析,矿产地及储量远不止上述所列,资源潜力很大。章丘盆地硬质耐火粘土矿,成矿时代属于晚二叠世。另产于上奥陶统侵蚀面上,石炭系底部的硬质、半软质耐火粘土矿,因含铁质较高,递变为铝土岩,常与铝土矿共生,矿体一般很小。硬质耐火粘土矿床,均有一定层位,矿体多呈层状产出,共生矿产往往是铝土矿或煤层。矿体一般为1~2层,厚1~5米。矿石主要化学成分氧化铝含量一般为40%左右,氧化硅含量44%左右,特级、I级矿石占较大比例。
四、石灰岩 石灰岩是经济发展中使用最广泛的矿产之一,按其用途可分为水泥灰岩、冶金熔剂灰岩、化工灰岩及电石灰岩。济南石灰岩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钙含量高,开采条件好,使用配套程度高,是优势矿种之一。境内石灰岩均属下古生界海相化学沉积矿床。按不同层位和不同矿床特征可划分三个赋矿层位:第一层位,奥陶系马家沟组;第二层位,上寒武统凤山组;第三层位,中寒武统张夏组。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质纯,厚度大、夹层少,矿层稳定,是开发利用的最佳矿床。截至1989年底,全市探明水泥灰岩产地7处,保有储量12604万吨;熔剂灰岩产地2处,保有储量27133.8万吨。这两种灰岩为本市的水泥生产、钢铁冶炼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辅助原料。化工灰岩、电石灰岩虽已开发利用,但缺少专门地质勘查工作。
五、建筑石材 指包括装饰用石料在内的一切可供建筑使用或其他用途的天然产出的岩石原材料。建筑石材类别按其地质成因可分为三类:岩浆岩类(花岗岩、辉长岩、辉绿岩等)、沉积岩类(石灰岩、砂岩、白云岩等)、变质岩类(混合岩、片麻岩等)。分为饰面石材和建筑石材。济南市花岗石类石材储量丰富,品种繁多,优良品种达10余种,其中“济南青”、“柳埠红”、“鲁清红”等多种建筑饰材行销国内外,“济南青”系名贵石材资源。已探明花岗石产区7处,储量3684.45万立方米,潜在资源量大,资源保证程度高,是优势矿产。“咖啡黄”——条带状灰岩,产于平阴县洪范池乡。此外,在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的豹皮灰岩、竹叶灰岩、生物化石灰岩、砖红色灰岩等,亦为很好的饰面石材和石质工艺品原材料。
六、钾长石矿 钾长石是一种复杂的钾铝硅酸岩。钾长石矿体产出于太古代变质岩系中,为花岗伟晶岩型矿床。矿体较具规模者集中分布于长清县张夏金家峪、万德、双泉柳杭、马山宋庄等地,即泰山凸起西北侧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体之区域构造裂隙伟晶岩脉内。矿体受变质地层、构造裂隙控制,其空间分布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呈大小不等的脉状体,钾长石矿物主要赋存于伟晶岩脉内。矿石中氧化钾含量达10%左右,达工业利用指标,可作为制造钙镁磷肥、陶瓷、玻璃的原料。长清县金家峪钾长石矿已进行普查评价,矿石储量930.24万吨。
七、钴 矿 全市的钴矿均伴生于境内分布的接触交代型铁矿中(含钴磁铁矿),不单独成矿,可作为铁矿开发利用中的副产品综合回收。已探明产地的有张马屯、农科所、王舍人庄和机床四厂4个矿区,储量883.6万吨。
八、冶金用白云岩 济南地区分布的系原生白云岩,矿体赋存于奥陶系下统地层中。已探明历城县港沟1处矿床,储量1950万吨,该矿储量尚可扩大。此外,在市区南部的兴隆山亦有白云岩产出。
九、泥 炭 分布于历城县冷水沟。矿床属较大的洪积扇洼地型泥炭矿。赋矿地层为中全新统。矿体一般为2~3分层式结构,腐植酸平均含量34.52%,有机质含量60.30%。矿层主要在中上层,为灰黑色中灰分高分解泥炭,适用于医药、泥炭浴疗养和提取腐植酸类物质。
十、石英砂岩 主要分布于历城县虞山和章丘县普集镇附近。赋矿地层为二叠系大奎山段,层位稳定。石英砂岩呈中细粒、厚层状产出。普集砂岩矿体具一定规模且开采条件较好。
十一、铝土矿 山东的铝土矿主要产于黄河浅海盆地的东部边缘地带,与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关系密切,与耐火粘土矿相伴产出。
十二、水泥配料 红土、黄土为第四纪中、上更新世沉积矿床。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建筑原料,重要的水泥配料。济南市水泥配料红土、黄土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已探明黄土矿区6处,保有储量1308万吨;红土矿区6处,保有储量3849万吨。
十三、磷灰石矿 已知矿点均分布于章丘县的垛庄、埠村及普集等乡镇。有两种磷矿类型:一为沉积型磷矿,主要赋存于寒武系徐庄组顶部及毛庄组底部,为磷酸盐化地层,氧化磷含量2~4%,含磷量较稳定;一为岩浆型磷灰石,产于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的层间裂隙或断裂中,为呈多种形态产出的碳酸岩脉,氧化磷含量4%左右。已发现的磷灰石品位普遍偏低,但含矿范围较大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994.ht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济南,又称“泉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副省级城市。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下辖六个区、三个县、一个县级市,总面积达8227平方公里,人口596万,其中市区人口260万。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城市。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
地理概貌
[编辑本段]
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是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汇点,南面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
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行政区划
[编辑本段]
市中区:面积280.19平方公里 人口56.22万
历下区:面积100.89平方公里 人口59.87万
槐荫区:面积150平方公里 人口34.7万
天桥区:面积249平方公里 人口57万
历城区:面积1298.57平方公里 人口93.51万
长清区:面积1178平方公里 人口53万
平阴县:面积826平方公里 人口35万
商河县:面积1162平方公里 人口60.97万
济阳县:面积1076平方公里 人口53万
章丘市:面积1855平方公里 人口98万
气候状况
[编辑本段]
济南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
济南市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十分典型的国家,而济南市则是季风气候明显区域之一。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市被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风。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全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市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
冬冷夏热,雨量集中。冬季济南市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风,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在-20℃以下(平阴县为-18.9℃,长清县为-19.1℃,济南市北郊为-19.7℃,济南市东郊为-22.5℃,章丘县为-24.5℃),低于-10℃的严寒日数98%集中在冬季。最大冻土深度为45厘米左右,最大积雪深度为20厘米左右。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3.7%,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季平均温度在26℃左右,极端最高温度超过40℃,日最高气温≥40℃的酷热日数均出现在夏季。夏季不仅炎热,且多降水,雨热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县区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数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数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70%。
自然资源
[编辑本段]
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粘土、石灰岩、白云岩、质优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开发利用。“济南青”辉长岩和“柳埠红”花岗岩已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待于扩大生产规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花岗石、耐火粘土以及铜、钾、铂、钻等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特别是石灰岩品位高、储量大。花岗石的黑色花岗石,质地纯正,为国内独有。林木资源分乔木、灌木两大类,共有60多科,300多种。南部山区盛产苹果、黄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并产有远志丹参、枣仁、野菊、香附等多种药材。北部临黄平原的大枣也有很高的产量。另外,白莲藕、大葱、玫瑰花、芦苇等植物也有较高的产量,并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水资源15.9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4.7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编辑本段]
本页数字均为1985年土地普查数据。1985年,济南市总面积为563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84平方公里。全市耕地率47.6%,高于全省47%、全国平均10.4%的水平。平阴、长清、历城及章丘南部山区中有耕地1508.3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56.2%,因地势较高,田块支碎,耕地质量较差,耕作困难,农作物产量较低。北部平原地区有耕地710.9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26.5%,该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粮菜精种高产区。因城镇及工矿企业的排污,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黄、沿清地带有低洼耕地465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17.3%,这部分耕地有内涝危害。全市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低于全省人均0.1公顷、全国人均0.13公顷的水平。全市城镇工矿、交通用地8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林地面积73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1%,人均0.02公顷。荒山荒地面积94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9%。
水资源
[编辑本段]
由降水及黄河侧渗补给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6.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8%;地下水9.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2%。在现状水利设施及其正常运用条件下,结合天然水资源的特点,可以拦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11.92亿立方米。占天然水资源总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亿立方米,地下水7.63亿立方米。1985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实际需水量12.48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生产及城镇生活用水3.3亿立方米,占26.4%;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8.94亿立方米,占71.6%�;其他用水0.24亿立方米,占2%。
济南市天然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南部变质岩山区及平阴山区,年降水量及地表径流均比平原区为大;从山区到平原,年降水量由710毫米,递减为645毫米;年径流深由197毫米,递减为80毫米。山高坡陡水流失,成为全市的贫水区。中部山前平原地下水富集,泉水众多,未大量开采前,以泉的形式自然排泄。北部沿黄地区,有着丰富的客水资源(黄河来水),浅层地下水也富集。济南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部小清河两岸地区及平阴沿汇盆地,是济南市工农业生产基地;由于地下水具有比地表水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以长期以来把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进行高度集中的开采。特别是市区,日开采量由50年代的十几万吨,增加到80年代的70万吨左右,导致采补失调,泉水断流。而在长清县的孝里、许寺一线及平阴县的旧县、东阿条带状地区,蕴藏着丰富而水质良好的地下水资源,有待于开发。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受工程运用条件制约,同时地表水的污染状况也妨碍了对地表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境内地表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地表水灌溉面积263.8平方公里,占全市灌溉面积的21%。由于小清河水源不足,污染严重,在灌溉上有引黄取代引清的趋势。自1965年引黄复灌以来,在积极慎重的方针指导下,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资源优势,为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提供了优质水源。
一、地表水 (一)小清河历史上小清河是一条排涝、泄洪、灌溉、航运综合利用的人工河道。济南泉水是其主要的源泉。1904年,在玉符河右堤建睦里闸,引玉符河水入小清河以接济航运和兵工厂用水。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在小清河众多支流上兴建了垛庄、杏林、大站、杜张、狼猫山等5座中型水库及53座小型水库,最大拦蓄能力1.1亿立方米。境内小清河流域多均年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为2.97亿立方米,支流上水库塘坝拦蓄利用量年仅0.66亿立方米,占流域地表径流量的22.2%,77.8%的水量在汇集过程中补给了地下水,蒸发、提用和排泄到境外。主要支流绣江河多均年径流量1.12亿立方米,拦蓄0.33亿立方米,拦蓄利用率29.5%;漯河年径流量0.41亿立方米,拦蓄0.19亿立方米,利用率46.3%;巨野河年径流量0.26亿立方米,拦蓄0.14亿立方米,利用率53.8%�。(二)境内入黄诸河平阴的狼溪河、玉带河、龙柳河、平阴河、安栾河、长清的南大沙河、北大沙河及市五区的玉符河。上述诸河汛期暴雨形成的河川径流皆从右岸汇入黄河一并注入渤海。非汛期,只有狼溪河、玉符河上游三川由浅层基岩裂隙水以下降泉的形式补给河道,形成河川基流;其他河道多是雨后断流。继50年代末在玉符河上修建了卧虎山水库以后,又在其他支流上建成锦绣川、崮头、钓鱼台、石店4座中型水库以及120座小型水库,最大拦蓄能力为2.63亿立方米。境内入黄诸河多均年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为3.44亿立方米,支流上塘坝水库拦蓄利用量为1.32亿立方米,拦蓄利用率为42%。主要支流玉符河多均年径流量1.3亿立方米,拦蓄利用量0.75亿立方米,拦蓄利用率57.7%;北大沙河年径流量0.78亿立方米,拦蓄0.21亿立方米,利用率26.9%;南大沙河年径流量0.47亿立方米,拦蓄0.13亿立方米,利用率27.7%。平阴入黄诸河年径流量0.69亿立方米,拦蓄仅0.11亿立方米,利用率16%,水库多漏水,仅起缓洪固沙的作用。(三)白云湖原是呈东西向的天然洼地,接受绣江河来水,水源充足。1958年人工围湖筑堤,为人工控制的平原水库。湖围堤顶高程为22.8米,安全滞洪水位21.8米,相应蓄水量0.645亿立方米,湖面16.5平方公里。
二、地下水 灰岩分布的低山丘陵及山前平原区是富水区,泉眼密集,属深层岩溶水,一般埋深数十米至二百米;水质纯正,矿化度小于0.5克/升,是重碳酸盐类钙镁型的淡水。岩浆岩变质岩分布的南部山区是贫水区,属风化岩裂隙水,埋藏较浅(十米以内),水量甚微。沿黄沿汇冲洪积平原为中等富水区,属第四系松散岩类的孔隙水,从南往北,矿化度增高,属微咸弱碱性的硬质水。济南市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历史悠久。很早以前,群众就用简易水具提取井水浇菜园并饮用。1936年,市内建成提取地下水的自来水厂,日提取量1.1万吨。1980年已建成9个水源厂,4个加压站,日提取量达39.26万吨。农村在50年代掀起打井高潮,土井、砖井,畜力水车提取浅层水。70年代机井建设迅速发展,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长。1985年全市纯井灌面积已达764.1平方公里,占全市灌溉面积的61.1%,有配套机井2.2万眼,其中深井2154眼。由于开采量的增加,气候的干旱,有些地区采大于补,导致地下水位大面积持续下降,农井报废,泉水干涸。历城寇家庄、林家村,章丘宁家埠、旧军、水寨一带涝洼地已变成旱田;唐王地区形成近百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降水漏斗,坑底中心水位1981年平均为16.08米,已比小清河柴家闸前正常水位18.7米低2.62米,出现倒渗回补现象,地下水受到污染。1.市区泉群 市区泉水水质纯正,水温恒定,在18℃左右。无色无味,酸碱度适中,PH值7.3~7.8,总硬度9~14度。据计算,市区泉群补给量多均年为1.93亿立方米,折日补给量53万立方米。1958~1964年7年间实测,泉群涌水量平均年达1.46亿立方米,折日涌水量40.1万立方米(未包括市内零星泉眼及西郊腊山等山泉的涌水量)。随着城市人口及工业生产的增长,用水量也随之增加,1980年日实际开采量已达61.86万立方米。开采量大于补给量,地下水位下降,泉群涌水量锐减,只有9.39万立方米/日。首先在黑虎泉出现断流,相继趵突泉等亦间断出流。2.东郊泉群 多均年补给量0.89亿立方米,折日补给量24.4万立方米。东郊是济南工业供水集中开采区。1983年工厂自备水井年采量达百万立方米的就有11家之多,年开采量0.5683亿立方米,折日开采量15.57万立方米。设在裴家营、中李庄的自来水厂同期开采量为0.4048亿立方米,折日开采量11.09万立方米。合计年开采量达�0.9731�亿立方米,农用井开采量未计在内,就已超采,地下水位已形成下降漏斗,白泉枯竭。3.明水泉群 明水泉(百脉泉)是建国初我省第一处中型自流灌区绣惠渠灌区及明水镇居民、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多均年涌水量为1.3亿立方米,折流量4.2立方米/秒。4.洪范泉群 平阴县有27处山泉,常年不枯的18处,为狼溪河的河川基流。很早以前,当地人利用此水熬制阿胶。1974~1975年实测,泉群涌水量年达500万立方米。其中书院泉310万立方米,丁泉50.8万立方米,洪范池38万立方米,白雁泉31万立方米。
三、过境水 济南市北临黄河,有着丰富的客水资源。据泺口水文站1949~1985年37年实测径流量平均年437.2亿立方米。随着引黄事业的发展,中上游开发利用的趋势日增,断流机率也逐渐增多,据泺口水文站1949~1982年统计,有6个年份出现断流,分别是:1972年6月20~29日,5天;1974年6月28~7月5日,8天;1975年6月23~24日,2天;1979年6月29~7月2日,4天;1981年6月13~26日,14天;1982年6月9日,1天。据泺口水文站1968~1981年统计,14年中8年出现全河封冻现象,1968年连续封冻期长达58天。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早在1930年就着手进行,1933年11月18日建成山东省第一条虹吸管工程——历城县的王家梨行虹吸管。建国后特别是1965年引黄复灌以来,现已建成引黄闸4处,大中型电力排灌站3处,尚存虹吸工程6处,共计提引能力达125立方米/秒,现状年引黄量2.35亿立方米,约占泺口站多均年来水量的5%。长清、平阴已引黄上山,为解决山区饮水难提供了良好水源。1972年建成的北店子引黄站,截至1984年共计提引水量达12.28亿立方米,年均0.945亿立方米,除灌溉2000公顷稻田外,约70%的水送入小清河,接济小清河航运。由于黄河在境内是一条悬河,年均侧渗补给地下水约0.43亿立方米。为了改变济南市单一的开采地下水供水状况,恢复泉城风貌,1981年9月向省政府呈报了《济南市引黄保泉供水工程计划任务书》。国家计委批复:按日供水40万吨进行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第一期工程日供水25万吨。
人口状况
[编辑本段]
200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03.35万人,人口密度为738人/平方公里。全市男女性比例101:100。市区净迁入人口3.28万人,暂住人口78.36万人。城镇人口338.61万人,农村人口264.74万人。
民族概况
[编辑本段]
济南市是我国东部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会城市,是全省民族工作的重点城市之一。据2000年底第五次人口普查,济南市有48个少数民族,人口109299人,占全市总人口1.84%。其中,回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8.79%回族、满族、蒙古族、哈尼族、朝鲜族、苗族、壮族、维吾尔族、彝族、藏族等十个少数民族占济南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8.42%。目前,全市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万人的县(市)区6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千人的乡(镇、街办)23个,民族村(居)45个。
交通状况
[编辑本段]
济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截至2006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833.1公里,目前,济南向东有济青(济南—青岛)高速公路,向南、向北有京福(北京—福州)高速公路、京沪(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向西有济聊(济南—聊城)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将济南环绕其中,国道104线、105线、220线、308线、309线及16条省道横贯济南。济南作为全省公路网络中心和高速公路枢纽地位已经确立。2007年,随着济菏(济南—菏泽)高速、济莱(济南—莱芜)高速、绕城高速大北环等重点工程项目的逐步建成通车,济南公路通达深度和公路集疏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历史文化
[编辑本段]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有舜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舜耕山,现在济南还有一条路叫舜耕路,就是来纪念舜当年在济南耕作的事。
济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济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隋建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国元勋秦琼,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首倡者周永年,著名建筑师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济南是山东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师范大学等一系列大专院校,每年为国家输送大量人才
济南八景
[编辑本段]
锦屏春晓
龙洞山在济南市东南三十里的地方。这里山势奇绝,风景壮丽,是济南著名的风景区。作为济南八景之首的“锦屏春晓”就在风景最佳的“独秀峰”处,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层峦迭障,危峰壁立。独秀峰上,“锦屏岩”高达八十余米,似屏风。岩周松柏苍翠,杨柳垂青。岩壁,繁花艳艳,芳草离离。明代文人刘敕,曾做过这样的描绘:“丹碧点缀,晓霞掩映,绚若锦屏”。西峰悬崖上是西龙洞,洞壁镌有佛像,洞顶钟乳石花丛生。东龙洞在东悬崖上,难以攀登,相传有"金瓶"、"春晓"两洞,每逢立春这天,有阳气冲出,干叶枯草随之飞扬。龙洞下深谷中,原建有“寿圣院”,形式古拙.金碧辉煌,院内银杏蓊葱,松柏苍翠,古碑数方。宫北向西,双壁若劈谷深蜿蜒,似龙盘曲。涧内有泉,流水潺潺。再加悬崖上,古木成荫,山花烂漫,形成山清水秀的景观。二三月间,桃花迷径,旭日东升,景色尤奇、蜂蝶起舞、鸟儿欢歌,一派生机。
趵突腾空
趵突泉,在趵突泉公园西侧。“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声若隐雷”,是济南一大奇景,被称为“趵突腾空”。水盛时期,泉水喷涌,雄豪绮丽。清代文人蒲松龄曾写过一篇《趵突泉赋》做过生动而逼真的描绘:“吞高阁之晨霞,吐秋湖之冷焰”;“漱玉喷花,回风舞霰”。主泉四周多小泉,有的像鲤鱼吐泡,有的像绿色丝线穿起的串串珍珠,还有的像绽开的珠花,把三窟的瀑流衬托得更加气势壮观。 这泉,不论白天还是夜间,春夏还是秋冬,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夜间,大气澄清,月光明澈,波浪鼓荡,满池的“碎玉”,闪闪发光。冬天满池的水荇,纵横缭绕,翠色盈裳,柔润的水气.
佛山赏菊
千佛山东南不远就是佛慧山,峰峦突兀,涧谷潆回。山腰原建有古刹开元寺。寺周悬崖凿有石室,昔日儒生多在里面读书。殿前崖下有前崖下有甘露泉,水声叮咚富有琴韵。稍上是望湖亭,于内可观明湖碧波。峭壁之上,松萝蒙荫,鸟语啾啾一到秋天,红叶满山,黄花遍地,红得象火。黄得象金,风景优美,被称为“佛山赏菊”。《山东通志》把千佛山与佛慧山混称,所以一讲"佛山赏菊"也有人指千佛山、千佛山的野菊更好。明朝人边贡在《九日登佛山》诗中曾有"背领丹枫直,垂岩紫菊肥"的赞语。千佛山的北侧,就有丹枫,秋日叶子变红,在万绿丛中颜色更加嫣红。菊花,寺内寺外。一山上山下,无处不有,红、白、黄、紫各色俱全,但尤以黄色为主。盛开时节,如撒黄金,清风吹来,馨香扑鼻。据志书记载,千佛山南侧原有“赏菊崖”,是古人赏菊处。为使人们更好地观赏这一景观,一九八四年,在山顶巨石上建起了"赏菊阁"丛木簇佣,云雾缭绕。如仙山琼阁,人可在亭上饮酒赏菊。
鹊华烟雨
鹊、华两山,在济南市城北,山势俊秀,景色迷人。鹊山无主峰,林木青翠,横列如屏,山上旧有鹊山院、鹊山亭,扁鹊墓等古迹。相传,山下有钟鼓二石,以石相击,声扬数里。每年七、八月间,鸟鹊云集。明朝人王象春曾写《鹊山》诗记述:“万岫千岩济水蟠,如屏孤逗出河于,秋高鸟鹊集何事,霄汉空疑斗女寒”。与鹊山隔黄河相望是华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最早描绘道:“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障特拔以刺天,青岸翠发,望同点黛。”唐朝诗人李白也有“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的赞语。山上建有华阳宫、三元宫、泰山行宫等庙观,院内古柏苍翠,蔚为壮观。 鹊山华山之间,原为鹊山湖,湖光浩渺,碧波万顷,“飞鸿翔鹤,远势盘空”。水村渔舍柳绿花红,渚生蒲苇,水浮荷菱,微风轻浪,舟载歌声。阴云之际,两山连亘,若离若合,时隐时现,云雾缭绕,如二点青烟,诚为一幅绝妙的水乡图画,故昔人称此景为“鹊华烟雨”。
汇波晚照
济南城内,珍珠、濯缨、芙蓉等泉汇波于大明湖,然后由湖东北隅的晏公庙下经北水门泄出,最后注入小清河。晏公庙侧建有晏公台,由台上可清楚地看到北面的景色。台下不远为一拱桥,名为“汇波”。桥北是北水门,由砖石券成,券门四周皆为垂柳,细长的柳丝点入水中,清风徐吹,荡起微波。周围水域皆为荷花,“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若到傍晚,夕阳正由券门斜射倒入水中,发出柔和的光,把周围染上了一层桔红的颜色,人们将这景命名为“汇波晚照”。 元初于水门上建楼,斜阳不能射入,这景随没。然而在楼上,人们又可看到另一种绮丽的景色。向南看去,晏公庙巍峨壮观,晏公台上,古柏老态龙钟,满院杨柳笼罩,修竹郁森,院南一片荷红,远处碧波粼粼,夕阳西下,晚霞尽染,万丈光辉,诚为一幅迷人的大画。因而,后人又把这一景观视为“汇波晚照”。
明湖泛舟
大明湖昔日湖面很大,碧波万顷,遥接群山,气势壮阔。在这宽阔的水域中,四季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春日,最为丰姿的要算是垂柳。湖岸、沙洲、岛上,无处不是,有的弯着,有的卧着,有的立着,清风一吹,柳丝轻荡。夏日荷浪迷人,片片的葱绿,点点的嫣红。深秋,雪白的芦花,谢落如柳絮,随风飘扬,翩翩起舞。冬日,明湖虽暂失绿波,然而银装素裹,也分外妖娆。明湖,不仅四季景色奇异,而且常年充满生机。黄鹂鸣于翠柳,鸥鹭点于清波,笙歌扬其远韵。人们荡舟其中,“如游香国”,人们将这一景观称为“明湖泛舟”。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大明湖加强了管理,广植了花木,疏浚了湖面,整修了名胜,添置了画舫,节假日,不少人都来这里体味明湖泛舟的乐趣。
白云雪霁
珍珠泉大院原是历代王府官邸,内有濯缨湖,由珍珠、濯缨、珠沙等泉汇集而成。昔日湖面宽阔,景色秀丽,《珍珠泉铭序》中曾描述过:“潆泓冲融,清澜百步,旁流带垣,通舟二里;鱼鸟荇藻,怡怡悦性”。岸边建有白云楼,是元朝张宏官邸,元散曲家张养浩曾作《白云赋》赞许:“翼截华鹊之烟雨,背摩霄汉之日星”。站在楼上,北可观明湖碧波,黄河帆影,南可望梵宇簇立,群山青葱。“且当雪霁白云缭绕,下接水光,上浮天际,宫殿隐隐在烟雾中,宛然如画。”雪后凭栏远望,晴光四野,景色绮丽,悦人心目。故被人称为“白云雪霁”。
春日,湖周修竹婆娑,杨柳垂荫,百花斗艳,虹桥曲径,楼台亭阁,倒影入波。龙舟荡于湖中,萧鼓扬其声韵,“世称人间福地,天上蓬莱”,被誉为“宇内未有之奇”,“贵人词客莫不咏觞于斯”。解放后几经修复,焕然一新,这里已是花木繁茂,滴绿泻翠,水木明瑟,鸢飞鱼跃,集奇撮胜,风景荟萃的胜地了。
历下秋风
距大明湖南岸不远,有一湖中最大的岛,上有历下亭、名士轩、蔚兰轩、御碑亭、高阁、曲廊等建筑,红柱绿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蔚为壮观。这里风景美丽,历代文人多来相聚,作文赞美;清代蒲松龄曾作《古历亭赋》写道:“笼笼树色,近环薜荔之墙;泛泛溪津,遥接芙蓉之苑。入眶清冷,狎鸥与野鹭兼飞;聒耳哜嘈,禽语共蝉声相乱。金梭织绵,唼呷蒲藻之乡;桂揖张筵,客与芦荻之岸。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将流;荷芰连天,香随风而不断。蝶迷春草,疑谢氏之池塘;竹荫花斋,类王家之庭院。”这便是历下亭景色的逼真描绘。如若秋日,微风吹来,此景更妙。不论是岸上的垂杨,还是水下的树影,皆舞动着青纱,一切娜多姿,好像神女在清波深院中起舞。湖里的荷花,在轻风中颤动,犹如江妃在水面上凌波微步,湖水晃漾,清波拍岸,如玉佩相击,发出清越的声响,如奏乐章。
秋风使景生色,更送来了芳香,正如昔人诗句所讲:“两岸垂杨荫绿苔”,“风起荷香四面来”。秋风送香也送凉。徐徐凉风,轻拂衣衫,令人心爽。就因此景秀美,气温宜人,故被人们称为“历下秋风”。
地理概貌
[编辑本段]
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是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汇点,南面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
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
行政区划
[编辑本段]
市中区:面积280.19平方公里 人口56.22万
历下区:面积100.89平方公里 人口59.87万
槐荫区:面积150平方公里 人口34.7万
天桥区:面积249平方公里 人口57万
历城区:面积1298.57平方公里 人口93.51万
长清区:面积1178平方公里 人口53万
平阴县:面积826平方公里 人口35万
商河县:面积1162平方公里 人口60.97万
济阳县:面积1076平方公里 人口53万
章丘市:面积1855平方公里 人口98万
气候状况
[编辑本段]
济南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
济南市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
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十分典型的国家,而济南市则是季风气候明显区域之一。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市被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风。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全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市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
冬冷夏热,雨量集中。冬季济南市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风,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在-20℃以下(平阴县为-18.9℃,长清县为-19.1℃,济南市北郊为-19.7℃,济南市东郊为-22.5℃,章丘县为-24.5℃),低于-10℃的严寒日数98%集中在冬季。最大冻土深度为45厘米左右,最大积雪深度为20厘米左右。冬季降水量在20~25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3.0~3.7%,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季平均温度在26℃左右,极端最高温度超过40℃,日最高气温≥40℃的酷热日数均出现在夏季。夏季不仅炎热,且多降水,雨热同季。夏季降水量全市各县区平均都在400毫米以上,全年60%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数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数集中在7、8两月,占全年暴雨日数的70%。
自然资源
[编辑本段]
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粘土、石灰岩、白云岩、质优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开发利用。“济南青”辉长岩和“柳埠红”花岗岩已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待于扩大生产规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花岗石、耐火粘土以及铜、钾、铂、钻等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特别是石灰岩品位高、储量大。花岗石的黑色花岗石,质地纯正,为国内独有。林木资源分乔木、灌木两大类,共有60多科,300多种。南部山区盛产苹果、黄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并产有远志丹参、枣仁、野菊、香附等多种药材。北部临黄平原的大枣也有很高的产量。另外,白莲藕、大葱、玫瑰花、芦苇等植物也有较高的产量,并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水资源15.9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4.7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编辑本段]
本页数字均为1985年土地普查数据。1985年,济南市总面积为563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84平方公里。全市耕地率47.6%,高于全省47%、全国平均10.4%的水平。平阴、长清、历城及章丘南部山区中有耕地1508.3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56.2%,因地势较高,田块支碎,耕地质量较差,耕作困难,农作物产量较低。北部平原地区有耕地710.9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26.5%,该区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粮菜精种高产区。因城镇及工矿企业的排污,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沿黄、沿清地带有低洼耕地465平方公里,占总耕地面积的17.3%,这部分耕地有内涝危害。全市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低于全省人均0.1公顷、全国人均0.13公顷的水平。全市城镇工矿、交通用地84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林地面积73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1%,人均0.02公顷。荒山荒地面积94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9%。
水资源
[编辑本段]
由降水及黄河侧渗补给形成的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6.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1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8%;地下水9.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2%。在现状水利设施及其正常运用条件下,结合天然水资源的特点,可以拦蓄提引的水量,即多年平均可利用量为11.92亿立方米。占天然水资源总量的74.2%;其中地表水4.29亿立方米,地下水7.63亿立方米。1985年,国民经济各部门实际需水量12.48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生产及城镇生活用水3.3亿立方米,占26.4%;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8.94亿立方米,占71.6%�;其他用水0.24亿立方米,占2%。
济南市天然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南部变质岩山区及平阴山区,年降水量及地表径流均比平原区为大;从山区到平原,年降水量由710毫米,递减为645毫米;年径流深由197毫米,递减为80毫米。山高坡陡水流失,成为全市的贫水区。中部山前平原地下水富集,泉水众多,未大量开采前,以泉的形式自然排泄。北部沿黄地区,有着丰富的客水资源(黄河来水),浅层地下水也富集。济南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部小清河两岸地区及平阴沿汇盆地,是济南市工农业生产基地;由于地下水具有比地表水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所以长期以来把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进行高度集中的开采。特别是市区,日开采量由50年代的十几万吨,增加到80年代的70万吨左右,导致采补失调,泉水断流。而在长清县的孝里、许寺一线及平阴县的旧县、东阿条带状地区,蕴藏着丰富而水质良好的地下水资源,有待于开发。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受工程运用条件制约,同时地表水的污染状况也妨碍了对地表水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境内地表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地表水灌溉面积263.8平方公里,占全市灌溉面积的21%。由于小清河水源不足,污染严重,在灌溉上有引黄取代引清的趋势。自1965年引黄复灌以来,在积极慎重的方针指导下,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资源优势,为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提供了优质水源。
一、地表水 (一)小清河历史上小清河是一条排涝、泄洪、灌溉、航运综合利用的人工河道。济南泉水是其主要的源泉。1904年,在玉符河右堤建睦里闸,引玉符河水入小清河以接济航运和兵工厂用水。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在小清河众多支流上兴建了垛庄、杏林、大站、杜张、狼猫山等5座中型水库及53座小型水库,最大拦蓄能力1.1亿立方米。境内小清河流域多均年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为2.97亿立方米,支流上水库塘坝拦蓄利用量年仅0.66亿立方米,占流域地表径流量的22.2%,77.8%的水量在汇集过程中补给了地下水,蒸发、提用和排泄到境外。主要支流绣江河多均年径流量1.12亿立方米,拦蓄0.33亿立方米,拦蓄利用率29.5%;漯河年径流量0.41亿立方米,拦蓄0.19亿立方米,利用率46.3%;巨野河年径流量0.26亿立方米,拦蓄0.14亿立方米,利用率53.8%�。(二)境内入黄诸河平阴的狼溪河、玉带河、龙柳河、平阴河、安栾河、长清的南大沙河、北大沙河及市五区的玉符河。上述诸河汛期暴雨形成的河川径流皆从右岸汇入黄河一并注入渤海。非汛期,只有狼溪河、玉符河上游三川由浅层基岩裂隙水以下降泉的形式补给河道,形成河川基流;其他河道多是雨后断流。继50年代末在玉符河上修建了卧虎山水库以后,又在其他支流上建成锦绣川、崮头、钓鱼台、石店4座中型水库以及120座小型水库,最大拦蓄能力为2.63亿立方米。境内入黄诸河多均年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为3.44亿立方米,支流上塘坝水库拦蓄利用量为1.32亿立方米,拦蓄利用率为42%。主要支流玉符河多均年径流量1.3亿立方米,拦蓄利用量0.75亿立方米,拦蓄利用率57.7%;北大沙河年径流量0.78亿立方米,拦蓄0.21亿立方米,利用率26.9%;南大沙河年径流量0.47亿立方米,拦蓄0.13亿立方米,利用率27.7%。平阴入黄诸河年径流量0.69亿立方米,拦蓄仅0.11亿立方米,利用率16%,水库多漏水,仅起缓洪固沙的作用。(三)白云湖原是呈东西向的天然洼地,接受绣江河来水,水源充足。1958年人工围湖筑堤,为人工控制的平原水库。湖围堤顶高程为22.8米,安全滞洪水位21.8米,相应蓄水量0.645亿立方米,湖面16.5平方公里。
二、地下水 灰岩分布的低山丘陵及山前平原区是富水区,泉眼密集,属深层岩溶水,一般埋深数十米至二百米;水质纯正,矿化度小于0.5克/升,是重碳酸盐类钙镁型的淡水。岩浆岩变质岩分布的南部山区是贫水区,属风化岩裂隙水,埋藏较浅(十米以内),水量甚微。沿黄沿汇冲洪积平原为中等富水区,属第四系松散岩类的孔隙水,从南往北,矿化度增高,属微咸弱碱性的硬质水。济南市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历史悠久。很早以前,群众就用简易水具提取井水浇菜园并饮用。1936年,市内建成提取地下水的自来水厂,日提取量1.1万吨。1980年已建成9个水源厂,4个加压站,日提取量达39.26万吨。农村在50年代掀起打井高潮,土井、砖井,畜力水车提取浅层水。70年代机井建设迅速发展,地下水的开采量逐年增长。1985年全市纯井灌面积已达764.1平方公里,占全市灌溉面积的61.1%,有配套机井2.2万眼,其中深井2154眼。由于开采量的增加,气候的干旱,有些地区采大于补,导致地下水位大面积持续下降,农井报废,泉水干涸。历城寇家庄、林家村,章丘宁家埠、旧军、水寨一带涝洼地已变成旱田;唐王地区形成近百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降水漏斗,坑底中心水位1981年平均为16.08米,已比小清河柴家闸前正常水位18.7米低2.62米,出现倒渗回补现象,地下水受到污染。1.市区泉群 市区泉水水质纯正,水温恒定,在18℃左右。无色无味,酸碱度适中,PH值7.3~7.8,总硬度9~14度。据计算,市区泉群补给量多均年为1.93亿立方米,折日补给量53万立方米。1958~1964年7年间实测,泉群涌水量平均年达1.46亿立方米,折日涌水量40.1万立方米(未包括市内零星泉眼及西郊腊山等山泉的涌水量)。随着城市人口及工业生产的增长,用水量也随之增加,1980年日实际开采量已达61.86万立方米。开采量大于补给量,地下水位下降,泉群涌水量锐减,只有9.39万立方米/日。首先在黑虎泉出现断流,相继趵突泉等亦间断出流。2.东郊泉群 多均年补给量0.89亿立方米,折日补给量24.4万立方米。东郊是济南工业供水集中开采区。1983年工厂自备水井年采量达百万立方米的就有11家之多,年开采量0.5683亿立方米,折日开采量15.57万立方米。设在裴家营、中李庄的自来水厂同期开采量为0.4048亿立方米,折日开采量11.09万立方米。合计年开采量达�0.9731�亿立方米,农用井开采量未计在内,就已超采,地下水位已形成下降漏斗,白泉枯竭。3.明水泉群 明水泉(百脉泉)是建国初我省第一处中型自流灌区绣惠渠灌区及明水镇居民、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多均年涌水量为1.3亿立方米,折流量4.2立方米/秒。4.洪范泉群 平阴县有27处山泉,常年不枯的18处,为狼溪河的河川基流。很早以前,当地人利用此水熬制阿胶。1974~1975年实测,泉群涌水量年达500万立方米。其中书院泉310万立方米,丁泉50.8万立方米,洪范池38万立方米,白雁泉31万立方米。
三、过境水 济南市北临黄河,有着丰富的客水资源。据泺口水文站1949~1985年37年实测径流量平均年437.2亿立方米。随着引黄事业的发展,中上游开发利用的趋势日增,断流机率也逐渐增多,据泺口水文站1949~1982年统计,有6个年份出现断流,分别是:1972年6月20~29日,5天;1974年6月28~7月5日,8天;1975年6月23~24日,2天;1979年6月29~7月2日,4天;1981年6月13~26日,14天;1982年6月9日,1天。据泺口水文站1968~1981年统计,14年中8年出现全河封冻现象,1968年连续封冻期长达58天。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早在1930年就着手进行,1933年11月18日建成山东省第一条虹吸管工程——历城县的王家梨行虹吸管。建国后特别是1965年引黄复灌以来,现已建成引黄闸4处,大中型电力排灌站3处,尚存虹吸工程6处,共计提引能力达125立方米/秒,现状年引黄量2.35亿立方米,约占泺口站多均年来水量的5%。长清、平阴已引黄上山,为解决山区饮水难提供了良好水源。1972年建成的北店子引黄站,截至1984年共计提引水量达12.28亿立方米,年均0.945亿立方米,除灌溉2000公顷稻田外,约70%的水送入小清河,接济小清河航运。由于黄河在境内是一条悬河,年均侧渗补给地下水约0.43亿立方米。为了改变济南市单一的开采地下水供水状况,恢复泉城风貌,1981年9月向省政府呈报了《济南市引黄保泉供水工程计划任务书》。国家计委批复:按日供水40万吨进行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第一期工程日供水25万吨。
人口状况
[编辑本段]
200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03.35万人,人口密度为738人/平方公里。全市男女性比例101:100。市区净迁入人口3.28万人,暂住人口78.36万人。城镇人口338.61万人,农村人口264.74万人。
民族概况
[编辑本段]
济南市是我国东部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会城市,是全省民族工作的重点城市之一。据2000年底第五次人口普查,济南市有48个少数民族,人口109299人,占全市总人口1.84%。其中,回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8.79%回族、满族、蒙古族、哈尼族、朝鲜族、苗族、壮族、维吾尔族、彝族、藏族等十个少数民族占济南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8.42%。目前,全市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万人的县(市)区6个,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千人的乡(镇、街办)23个,民族村(居)45个。
交通状况
[编辑本段]
济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截至2006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9833.1公里,目前,济南向东有济青(济南—青岛)高速公路,向南、向北有京福(北京—福州)高速公路、京沪(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向西有济聊(济南—聊城)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将济南环绕其中,国道104线、105线、220线、308线、309线及16条省道横贯济南。济南作为全省公路网络中心和高速公路枢纽地位已经确立。2007年,随着济菏(济南—菏泽)高速、济莱(济南—莱芜)高速、绕城高速大北环等重点工程项目的逐步建成通车,济南公路通达深度和公路集疏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历史文化
[编辑本段]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有舜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舜耕山,现在济南还有一条路叫舜耕路,就是来纪念舜当年在济南耕作的事。
济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济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隋建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国元勋秦琼,著名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首倡者周永年,著名建筑师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济南是山东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师范大学等一系列大专院校,每年为国家输送大量人才
济南八景
[编辑本段]
锦屏春晓
龙洞山在济南市东南三十里的地方。这里山势奇绝,风景壮丽,是济南著名的风景区。作为济南八景之首的“锦屏春晓”就在风景最佳的“独秀峰”处,这里四周群山环抱,层峦迭障,危峰壁立。独秀峰上,“锦屏岩”高达八十余米,似屏风。岩周松柏苍翠,杨柳垂青。岩壁,繁花艳艳,芳草离离。明代文人刘敕,曾做过这样的描绘:“丹碧点缀,晓霞掩映,绚若锦屏”。西峰悬崖上是西龙洞,洞壁镌有佛像,洞顶钟乳石花丛生。东龙洞在东悬崖上,难以攀登,相传有"金瓶"、"春晓"两洞,每逢立春这天,有阳气冲出,干叶枯草随之飞扬。龙洞下深谷中,原建有“寿圣院”,形式古拙.金碧辉煌,院内银杏蓊葱,松柏苍翠,古碑数方。宫北向西,双壁若劈谷深蜿蜒,似龙盘曲。涧内有泉,流水潺潺。再加悬崖上,古木成荫,山花烂漫,形成山清水秀的景观。二三月间,桃花迷径,旭日东升,景色尤奇、蜂蝶起舞、鸟儿欢歌,一派生机。
趵突腾空
趵突泉,在趵突泉公园西侧。“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声若隐雷”,是济南一大奇景,被称为“趵突腾空”。水盛时期,泉水喷涌,雄豪绮丽。清代文人蒲松龄曾写过一篇《趵突泉赋》做过生动而逼真的描绘:“吞高阁之晨霞,吐秋湖之冷焰”;“漱玉喷花,回风舞霰”。主泉四周多小泉,有的像鲤鱼吐泡,有的像绿色丝线穿起的串串珍珠,还有的像绽开的珠花,把三窟的瀑流衬托得更加气势壮观。 这泉,不论白天还是夜间,春夏还是秋冬,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夜间,大气澄清,月光明澈,波浪鼓荡,满池的“碎玉”,闪闪发光。冬天满池的水荇,纵横缭绕,翠色盈裳,柔润的水气.
佛山赏菊
千佛山东南不远就是佛慧山,峰峦突兀,涧谷潆回。山腰原建有古刹开元寺。寺周悬崖凿有石室,昔日儒生多在里面读书。殿前崖下有前崖下有甘露泉,水声叮咚富有琴韵。稍上是望湖亭,于内可观明湖碧波。峭壁之上,松萝蒙荫,鸟语啾啾一到秋天,红叶满山,黄花遍地,红得象火。黄得象金,风景优美,被称为“佛山赏菊”。《山东通志》把千佛山与佛慧山混称,所以一讲"佛山赏菊"也有人指千佛山、千佛山的野菊更好。明朝人边贡在《九日登佛山》诗中曾有"背领丹枫直,垂岩紫菊肥"的赞语。千佛山的北侧,就有丹枫,秋日叶子变红,在万绿丛中颜色更加嫣红。菊花,寺内寺外。一山上山下,无处不有,红、白、黄、紫各色俱全,但尤以黄色为主。盛开时节,如撒黄金,清风吹来,馨香扑鼻。据志书记载,千佛山南侧原有“赏菊崖”,是古人赏菊处。为使人们更好地观赏这一景观,一九八四年,在山顶巨石上建起了"赏菊阁"丛木簇佣,云雾缭绕。如仙山琼阁,人可在亭上饮酒赏菊。
鹊华烟雨
鹊、华两山,在济南市城北,山势俊秀,景色迷人。鹊山无主峰,林木青翠,横列如屏,山上旧有鹊山院、鹊山亭,扁鹊墓等古迹。相传,山下有钟鼓二石,以石相击,声扬数里。每年七、八月间,鸟鹊云集。明朝人王象春曾写《鹊山》诗记述:“万岫千岩济水蟠,如屏孤逗出河于,秋高鸟鹊集何事,霄汉空疑斗女寒”。与鹊山隔黄河相望是华山。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最早描绘道:“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障特拔以刺天,青岸翠发,望同点黛。”唐朝诗人李白也有“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的赞语。山上建有华阳宫、三元宫、泰山行宫等庙观,院内古柏苍翠,蔚为壮观。 鹊山华山之间,原为鹊山湖,湖光浩渺,碧波万顷,“飞鸿翔鹤,远势盘空”。水村渔舍柳绿花红,渚生蒲苇,水浮荷菱,微风轻浪,舟载歌声。阴云之际,两山连亘,若离若合,时隐时现,云雾缭绕,如二点青烟,诚为一幅绝妙的水乡图画,故昔人称此景为“鹊华烟雨”。
汇波晚照
济南城内,珍珠、濯缨、芙蓉等泉汇波于大明湖,然后由湖东北隅的晏公庙下经北水门泄出,最后注入小清河。晏公庙侧建有晏公台,由台上可清楚地看到北面的景色。台下不远为一拱桥,名为“汇波”。桥北是北水门,由砖石券成,券门四周皆为垂柳,细长的柳丝点入水中,清风徐吹,荡起微波。周围水域皆为荷花,“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若到傍晚,夕阳正由券门斜射倒入水中,发出柔和的光,把周围染上了一层桔红的颜色,人们将这景命名为“汇波晚照”。 元初于水门上建楼,斜阳不能射入,这景随没。然而在楼上,人们又可看到另一种绮丽的景色。向南看去,晏公庙巍峨壮观,晏公台上,古柏老态龙钟,满院杨柳笼罩,修竹郁森,院南一片荷红,远处碧波粼粼,夕阳西下,晚霞尽染,万丈光辉,诚为一幅迷人的大画。因而,后人又把这一景观视为“汇波晚照”。
明湖泛舟
大明湖昔日湖面很大,碧波万顷,遥接群山,气势壮阔。在这宽阔的水域中,四季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春日,最为丰姿的要算是垂柳。湖岸、沙洲、岛上,无处不是,有的弯着,有的卧着,有的立着,清风一吹,柳丝轻荡。夏日荷浪迷人,片片的葱绿,点点的嫣红。深秋,雪白的芦花,谢落如柳絮,随风飘扬,翩翩起舞。冬日,明湖虽暂失绿波,然而银装素裹,也分外妖娆。明湖,不仅四季景色奇异,而且常年充满生机。黄鹂鸣于翠柳,鸥鹭点于清波,笙歌扬其远韵。人们荡舟其中,“如游香国”,人们将这一景观称为“明湖泛舟”。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大明湖加强了管理,广植了花木,疏浚了湖面,整修了名胜,添置了画舫,节假日,不少人都来这里体味明湖泛舟的乐趣。
白云雪霁
珍珠泉大院原是历代王府官邸,内有濯缨湖,由珍珠、濯缨、珠沙等泉汇集而成。昔日湖面宽阔,景色秀丽,《珍珠泉铭序》中曾描述过:“潆泓冲融,清澜百步,旁流带垣,通舟二里;鱼鸟荇藻,怡怡悦性”。岸边建有白云楼,是元朝张宏官邸,元散曲家张养浩曾作《白云赋》赞许:“翼截华鹊之烟雨,背摩霄汉之日星”。站在楼上,北可观明湖碧波,黄河帆影,南可望梵宇簇立,群山青葱。“且当雪霁白云缭绕,下接水光,上浮天际,宫殿隐隐在烟雾中,宛然如画。”雪后凭栏远望,晴光四野,景色绮丽,悦人心目。故被人称为“白云雪霁”。
春日,湖周修竹婆娑,杨柳垂荫,百花斗艳,虹桥曲径,楼台亭阁,倒影入波。龙舟荡于湖中,萧鼓扬其声韵,“世称人间福地,天上蓬莱”,被誉为“宇内未有之奇”,“贵人词客莫不咏觞于斯”。解放后几经修复,焕然一新,这里已是花木繁茂,滴绿泻翠,水木明瑟,鸢飞鱼跃,集奇撮胜,风景荟萃的胜地了。
历下秋风
距大明湖南岸不远,有一湖中最大的岛,上有历下亭、名士轩、蔚兰轩、御碑亭、高阁、曲廊等建筑,红柱绿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蔚为壮观。这里风景美丽,历代文人多来相聚,作文赞美;清代蒲松龄曾作《古历亭赋》写道:“笼笼树色,近环薜荔之墙;泛泛溪津,遥接芙蓉之苑。入眶清冷,狎鸥与野鹭兼飞;聒耳哜嘈,禽语共蝉声相乱。金梭织绵,唼呷蒲藻之乡;桂揖张筵,客与芦荻之岸。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将流;荷芰连天,香随风而不断。蝶迷春草,疑谢氏之池塘;竹荫花斋,类王家之庭院。”这便是历下亭景色的逼真描绘。如若秋日,微风吹来,此景更妙。不论是岸上的垂杨,还是水下的树影,皆舞动着青纱,一切娜多姿,好像神女在清波深院中起舞。湖里的荷花,在轻风中颤动,犹如江妃在水面上凌波微步,湖水晃漾,清波拍岸,如玉佩相击,发出清越的声响,如奏乐章。
秋风使景生色,更送来了芳香,正如昔人诗句所讲:“两岸垂杨荫绿苔”,“风起荷香四面来”。秋风送香也送凉。徐徐凉风,轻拂衣衫,令人心爽。就因此景秀美,气温宜人,故被人们称为“历下秋风”。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994.html?wtp=tt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消费水平不高 物价应该算是全国大中城市里面低的
外地人不是很多 治安算好的吧 因为济南要求110报警5分钟内到
所以白天晚上的 经常会看见警车巡逻
不干净 但是比太原强吧
说济南民风好 真是不错 可能有人说在外地见得济南人怎么差怎么差
全国这是个普遍现象 在本地总是良民 出去你不横一点 不怕被欺负吗
济南人不排外 只要你也礼貌待人
是一个适合活着的城市
随便说两句 楼主可能要到济南来吧 有什么问题再补充呀
外地人不是很多 治安算好的吧 因为济南要求110报警5分钟内到
所以白天晚上的 经常会看见警车巡逻
不干净 但是比太原强吧
说济南民风好 真是不错 可能有人说在外地见得济南人怎么差怎么差
全国这是个普遍现象 在本地总是良民 出去你不横一点 不怕被欺负吗
济南人不排外 只要你也礼貌待人
是一个适合活着的城市
随便说两句 楼主可能要到济南来吧 有什么问题再补充呀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济南山东省会。
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名城。
先说这个土特产:
平阴阿胶
阿胶因产于原东阿县城(现平阴县东阿镇)而得名,它以专用黑驴皮与当地得天独厚的天然水质——狼溪河水熬制而成,已有两千年历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将阿胶称为“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
章丘大葱
章丘种植大葱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优良品种“大梧桐”,一般株高150至170厘米,最高达到2米,单株重1斤左右,有的达到3斤多,章丘大葱被称誉为“世界葱王”。
龙山小米
章丘市名产“龙山小米”,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向皇帝进贡。“龙山小米”集中产于龙山村周围十里内,是一种无公害食品。
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产于章丘市的明水镇,已有2000年的历史,从明朝开始就作为贡米向皇帝进献.以浓郁的香味而闻名中外。
木鱼石
木鱼石是60亿年前生成于长清县馒头山一带的一种珍贵石材。经过水的浸泡,木鱼石能够析出锌、铁等多种元素,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长清县的木鱼石色泽凝重,纹理清晰,制成的各类艺术品和保健品畅销国内外。
黑 陶
黑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故称之为“龙山文化”。龙山黑陶具有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磬四大特色,被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鲁绣
济南刺绣,亦称鲁绣,是山东省著名的传统刺绣,也是我国刺绣史上记载最早的绣种之一。济南刺绣素以丝绣、发绣著称,特别是发绣,是以人的头发做绣线,工艺细腻,风格独特。
草包包子
据说当年黄河岸边有一家饭店雇用一个小伙计,表面看愚笨无能,所以叫他“草包”,只让他做包包子的粗活,其实这人精明能干,制作的包子很快成了名吃。以后他自己到济南市区开店,专做包子,取店名“草包包子铺”。
奶汤蒲菜
奶汤蒲菜是以济南大明湖出产的一种质地鲜嫩、味道清鲜的蒲菜为主料,加奶汤烹制而成, 历来被人们誉为济南第一汤菜。
糖醋黄河鲤鱼
鲤鱼鲜嫩肥美,营养丰富。济南地处黄河下游,烹烧鲤鱼有其独特的地方风味。糖醋黄河鲤鱼历来被尊为山东名菜之首。
油旋
济南传统精细风味小吃。清道光年间,济南城里就有油旋经营。油旋葱香浓郁,外酥内嫩,很受欢迎,流传至
生活水平,在省会城市里算中等。不算太贵,也不便宜。
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名城。
先说这个土特产:
平阴阿胶
阿胶因产于原东阿县城(现平阴县东阿镇)而得名,它以专用黑驴皮与当地得天独厚的天然水质——狼溪河水熬制而成,已有两千年历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将阿胶称为“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
章丘大葱
章丘种植大葱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优良品种“大梧桐”,一般株高150至170厘米,最高达到2米,单株重1斤左右,有的达到3斤多,章丘大葱被称誉为“世界葱王”。
龙山小米
章丘市名产“龙山小米”,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向皇帝进贡。“龙山小米”集中产于龙山村周围十里内,是一种无公害食品。
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产于章丘市的明水镇,已有2000年的历史,从明朝开始就作为贡米向皇帝进献.以浓郁的香味而闻名中外。
木鱼石
木鱼石是60亿年前生成于长清县馒头山一带的一种珍贵石材。经过水的浸泡,木鱼石能够析出锌、铁等多种元素,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长清县的木鱼石色泽凝重,纹理清晰,制成的各类艺术品和保健品畅销国内外。
黑 陶
黑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故称之为“龙山文化”。龙山黑陶具有黑如漆、明如镜、硬如瓷、声如磬四大特色,被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鲁绣
济南刺绣,亦称鲁绣,是山东省著名的传统刺绣,也是我国刺绣史上记载最早的绣种之一。济南刺绣素以丝绣、发绣著称,特别是发绣,是以人的头发做绣线,工艺细腻,风格独特。
草包包子
据说当年黄河岸边有一家饭店雇用一个小伙计,表面看愚笨无能,所以叫他“草包”,只让他做包包子的粗活,其实这人精明能干,制作的包子很快成了名吃。以后他自己到济南市区开店,专做包子,取店名“草包包子铺”。
奶汤蒲菜
奶汤蒲菜是以济南大明湖出产的一种质地鲜嫩、味道清鲜的蒲菜为主料,加奶汤烹制而成, 历来被人们誉为济南第一汤菜。
糖醋黄河鲤鱼
鲤鱼鲜嫩肥美,营养丰富。济南地处黄河下游,烹烧鲤鱼有其独特的地方风味。糖醋黄河鲤鱼历来被尊为山东名菜之首。
油旋
济南传统精细风味小吃。清道光年间,济南城里就有油旋经营。油旋葱香浓郁,外酥内嫩,很受欢迎,流传至
生活水平,在省会城市里算中等。不算太贵,也不便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