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为什么有益(名人名言、故事)
1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刚。
——孔丘 引自〈礼记·中庸·博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引自《进学解》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 引自《训学斋规》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王符(东汉思想家、哲学家)引自《潜夫论·赞学》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引自《朱子语类大全》第10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篇》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李惺(清代作家)引自《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韩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登鹳雀楼》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劝学》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行是知之始;知是形之成。
——陶行知(近代教育家)引自《陶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
——蔡元培(近代教育家)
知识是引导人生的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李大钊引自《李大钊选集》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鲁迅 引自《鲁迅全集》第3卷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陶行知 引自《八位顾问》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 引自《游太湖蠡园为游人题词》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石乞石乞复考之,书我不相属。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转引自《大学生》1981年第2期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
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引自《谢觉哉杂文集》
不广泛地吸收,是谈不到博大精深的。一条大河总得容纳无数的小溪、小涧的流水,一座几千米的高山总得以一个高原作为它的基座。小小的水源,最多只能形成一个湖泊;荡荡平川,也不会有什么戴着冰雪帽子的高峰。
——秦牧 转引自《艺海拾贝》
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经验。
——邓拓 引自《燕山夜话》
自然界、机器和一切工作,对待没有知识的人,对待怯弱的人是很不客气的,甚至常常是粗暴和残酷的;但是它们对待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对待健壮的和勇敢的人,则是非常驯服的,承认你是主人,情愿为你服务。
——宋庆龄(现代革命家、政治家)引自《宋庆龄选集》
不管你预备走哪一条路,顶顶要紧的是先要为自己做好准备。你不能赤手空拳地开始你的行程,你必须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你必须锻炼出健壮的身体和足够的勇气。
——宋庆龄引自《宋庆龄选集》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悔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
——茅 盾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华罗庚 转引自1978年6月28日《光明日报》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鲁迅 引自《名人和名言》
唯对于书,不能忘情。
我之于书,爱护备至。
污者净之,折者平之。
阅前沐手,阅后安置。
温公惜书,不过如斯。
勿作书蠹,勿为书痴。
勿拘泥之,勿尽倍之。
——孙犁(现代作家)
——孔丘 引自〈礼记·中庸·博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引自《进学解》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 引自《训学斋规》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
——王符(东汉思想家、哲学家)引自《潜夫论·赞学》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引自《朱子语类大全》第10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荀况引自《荀子·劝学篇》
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休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李惺(清代作家)引自《西沤外集·药言剩稿》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韩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唐代诗人)引自《登鹳雀楼》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唐代书画家)引自《劝学》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白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清代学者)转引自《人间词话新注》
行是知之始;知是形之成。
——陶行知(近代教育家)引自《陶行知教育论文选集》
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
——蔡元培(近代教育家)
知识是引导人生的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昧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李大钊引自《李大钊选集》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鲁迅 引自《鲁迅全集》第3卷
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好象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
——陶行知 引自《八位顾问》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 引自《游太湖蠡园为游人题词》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石乞石乞复考之,书我不相属。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
——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转引自《大学生》1981年第2期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
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引自《谢觉哉杂文集》
不广泛地吸收,是谈不到博大精深的。一条大河总得容纳无数的小溪、小涧的流水,一座几千米的高山总得以一个高原作为它的基座。小小的水源,最多只能形成一个湖泊;荡荡平川,也不会有什么戴着冰雪帽子的高峰。
——秦牧 转引自《艺海拾贝》
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这是历来读书人的共同经验。
——邓拓 引自《燕山夜话》
自然界、机器和一切工作,对待没有知识的人,对待怯弱的人是很不客气的,甚至常常是粗暴和残酷的;但是它们对待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对待健壮的和勇敢的人,则是非常驯服的,承认你是主人,情愿为你服务。
——宋庆龄(现代革命家、政治家)引自《宋庆龄选集》
不管你预备走哪一条路,顶顶要紧的是先要为自己做好准备。你不能赤手空拳地开始你的行程,你必须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你必须锻炼出健壮的身体和足够的勇气。
——宋庆龄引自《宋庆龄选集》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悔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
——茅 盾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华罗庚 转引自1978年6月28日《光明日报》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鲁迅 引自《名人和名言》
唯对于书,不能忘情。
我之于书,爱护备至。
污者净之,折者平之。
阅前沐手,阅后安置。
温公惜书,不过如斯。
勿作书蠹,勿为书痴。
勿拘泥之,勿尽倍之。
——孙犁(现代作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目不窥园
此典故是说无暇观看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无暇看园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见《汉书·董仲舒传》)。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上述故事不胜枚举,古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尚能克制自己,刻苦读书,成就一番事业,而我们生逢盛世、条件优越,能不勤奋学习吗?此文旨在勉励同学们向古人学习,学有所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此典故是说无暇观看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无暇看园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见《汉书·董仲舒传》)。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上述故事不胜枚举,古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尚能克制自己,刻苦读书,成就一番事业,而我们生逢盛世、条件优越,能不勤奋学习吗?此文旨在勉励同学们向古人学习,学有所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牛角挂书
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山,前往拜访。他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拉着马缰绳从后面跟着他,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见《新唐书·李密传》)。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
囊萤映雪
这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典故。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利用口袋里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间读书。
车胤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其家境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几十个萤火虫,用它们发出的光照着读书,夜以继日(见《晋书·车胤传》)。
南朝梁孙康家贫,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后人常把“囊萤映雪”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凿壁借光
汉代匡衡勤奋读书而没有灯烛,邻居有烛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进来的光读书(载《西京杂记》)。后人就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韦编三绝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见《史记·孔子世家》)。后泛用以形容勤奋读书。
刺股悬梁
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到齐国,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带去的资金用完了,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苏秦听后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
汉朝孙敬读书困倦时,将头发用绳子拴在梁上,一打盹就能惊醒,终于成为当代大儒。后就用“刺股悬梁”比喻刻苦自学。
目不窥园
此典故是说无暇观看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无暇看园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见《汉书·董仲舒传》)。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上述故事不胜枚举,古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尚能克制自己,刻苦读书,成就一番事业,而我们生逢盛世、条件优越,能不勤奋学习吗?此文旨在勉励同学们向古人学习,学有所成
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山,前往拜访。他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拉着马缰绳从后面跟着他,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见《新唐书·李密传》)。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
囊萤映雪
这是由两个故事组成的典故。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利用口袋里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在夜间读书。
车胤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其家境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几十个萤火虫,用它们发出的光照着读书,夜以继日(见《晋书·车胤传》)。
南朝梁孙康家贫,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后人常把“囊萤映雪”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
凿壁借光
汉代匡衡勤奋读书而没有灯烛,邻居有烛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进来的光读书(载《西京杂记》)。后人就用“凿壁借光”来形容勤学苦读。
韦编三绝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见《史记·孔子世家》)。后泛用以形容勤奋读书。
刺股悬梁
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到齐国,跟鬼谷子学纵横之术,学成后去游说秦王,上书十次,不被所用,带去的资金用完了,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他不务正业,搬弄口舌,倒霉活该。苏秦听后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于是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成为六国的合纵长。后用“刺股”比喻刻苦攻读。
汉朝孙敬读书困倦时,将头发用绳子拴在梁上,一打盹就能惊醒,终于成为当代大儒。后就用“刺股悬梁”比喻刻苦自学。
目不窥园
此典故是说无暇观看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无暇看园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见《汉书·董仲舒传》)。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上述故事不胜枚举,古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尚能克制自己,刻苦读书,成就一番事业,而我们生逢盛世、条件优越,能不勤奋学习吗?此文旨在勉励同学们向古人学习,学有所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可知道有一句成语叫 开卷有益 这里是讲读书只要打开去读就一定有益,毛泽东主席讲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就是说看书看事要有分析头脑,不能只是看而看,要善于从书中提取进步有益的东西,所以书无好与坏之分重要的是你带有什么心态去看,所谓不好的书,难道它的修辞方法场景描写手段也是消极的吗,总有你能学到的东西,所以说,开卷有益。重在态度。
积极的看书把,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哇
积极的看书把,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